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是仡佬族人民居住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了仡佬族人民的自然适应性及社会适应性.通过对务川龙潭村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实地走访调查,选取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寨民居庭院作为研究对象,从庭院景观空间围合要素及庭院其他组成元素的外在形态表征,庭院空间功能、空间组成、空间平面形态,庭院空间单元与地形及道路的结合方式,庭院空间组团的组合形式等几个方面着手,详细剖析仡佬族传统民居庭院的外在形态特征并总结归纳,进而通过庭院空间的外在形态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总结了龙潭古寨仡佬族民居庭院的景观空间特征,以期促进人们对该民族及其居住环境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1-1603
比较并分析了黔东南苗侗村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异同,指出地理环境造就了苗侗民居在外部形态、构架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文化差异则使苗侗民居在历史起源、村落布局、平面空间序列、生活居住层面、过渡空间、公共交往空间方面各具特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苗侗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其传统民居建筑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建筑文化体系。强调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的适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并指明创造与环境相协调并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将是未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中的居住形态,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社会文化体系的认同:要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传统民居可以提供有力的地域文化、设计手法和创作规律,因此研究民居与民俗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卢玫珺  郑智峰  李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5-4686,4823
通过对中原地区古民居的调研,选取几个典型古民居作为案例,结合碉楼民居特点,对其特征进行细致分析。为了合理诠释中原地区碉楼类民居的抗震价值,基于构造视角,从平面形式、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角度入手,归纳出该类民居的抗震结构特征:①平面形式为塔形;②平面和立面布局规整、均匀;③墙体高厚比合理,门窗洞口少而小;④墙体中设置有拉结石,起到类似拉结钢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居研究是聚落形态研究的微观层次.民居的平面布局、空间特色、结构材料、立面造型、装饰装修都会对聚落的整体景观发生影响.江西传统民居的外墙因地制宜的运用本土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色彩的对比、砌筑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墙顶造型的塑造,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的特征风貌,决定了各个地方居住建筑的特点。中国特色民居是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产业灵魂,是先人智慧的表现。关于恒久的保护民居的古色古香,又能在当今社会立足,这是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想通过结合特色民居与文创书店的耦合共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开启一个新起点。使特色民居不但能保留它独有的风韵,还能在当今社会中屹立不倒。相信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开启新的模式,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展现自己的人文情怀,满足城市文化需求,构建独特的文化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大事。自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以来,农村新民居建设进展如何?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人们面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新民居建设和管理的特点,从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政府新民居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构建了定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估模型,创新了对政府新民居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估模式,实现了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测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步模拟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丘陵地形和建筑形式与构造对湖南北部地区的某传统民居的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根据现场测绘建筑形式和丘陵地形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以测试的冬、夏气象参数、夏季壁面温度、冬季采暖热源作为边界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地形特征及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形式和建筑构造对建筑自然通风影响较大,且模拟结果与建筑内外的11个测点的风速测试结果比较吻合.因此,丘陵地区的复杂边界条件下,CFD分步模拟法可用于居住建筑的模拟设计,以改善其夏季自然通风并减少冬季冷风渗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居环境建设课题,对唐山市新农村民居环境景观展开分析,总结出新农村民居环境建设的几种模式,探讨了新农村民居环境建设的保障措施,以期对唐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是新民居建设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基于河北省沙河市13个村庄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对政策的认知度、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住房建成年限、住房类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具有影响,其中年龄、住房类型对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为促进更多农民积极参与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工程,提出了针对不同个体及家庭特征与偏好制定政策与计划;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及其认知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沟通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新民居建设政策的认知度;设计符合农民居住需求的多样化新民居建设方案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陕西省兴平庞家村为研究案例,对该村的民居改造进行研究,意将关中文化元素应用到庞家村的新农村建设当中。根据其民居现状,探讨其设计方法与改造策略,为提升该村的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进  陈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7-15459
在将农村住宅建设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现有农村居住模式在节能和舒适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着发展新农村生态住宅,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节能减排的目的,将自然生物体的气候应变现象引入建筑设计之中,分析了应变设计的概念,并针对中国具体的地域和气候特点指出应变设计有利于解决目前农村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支摘窗、木格风门、开合式天井、气窗等应变结构。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郊区平原地带的联排住宅中的1个居住单元为例,从可变的暖廊、可变的天井、可控的自然风通道、植物应变特征的应用、可变的封闭构建、可控的"腔体空间"方面具体阐述了该应变设计的实例,以期为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泰山地区传统石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泰山周边的民俗村落里,种类多,民居的建造、布局、形式及环境布置受到泰山文化和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地区自然资源的影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传统石结构民居普遍存在缺少保护规划、损毁严重未能及时维修、某些功能不满足适应现代居住要求等问题。我们应在尽量保持最大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加强对泰山周边传统石结构民居的修缮保护与改造技术研究,对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泰山传统民居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21-7822
鄂西山区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吊脚楼是其居住文化的杰出代表。从造型特征、文化内涵以及艺术风格3个方面对土家传统民居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集宿区建设为导向的城中村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2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并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韩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0-11652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乒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其对传统民居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以传统火炕和土暖气为主要的供热模式,供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热舒适度要求,本文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建立典型草原民居模型,对传统供热模式和多能耦合供热模式下,该地区最冷月1月的室内温度、热舒适度对比模拟分析。采用多能耦合供热模式下室内温度提高24%、最冷月热舒适性由寒冷改善为冷。在该地区民居设计建造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资源,构建多能耦合供热模式,提高室内温度和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特点,并以迁西县青山口村居住景观为研究对象,遵循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本着促进山地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提出了一套关于民居建筑、道路、河流、绿化等要素的规划方案,探讨了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