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紧耦合催化转化器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要求,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根据介绍的试验方法,考察了制造的紧耦合催化转化器的机械性能.文中指出,对于紧耦合催化转化器,应当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及要求;试验表明,制造的紧耦合催化转化器,可以满足更加严格的机械性能要求,试验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紧耦合催化转化器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及要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用催化转化器的非稳态升温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建立催化剂载体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的多维流动数学模型,并与整个催化转化器的流场耦合求解,研究了催化剂载体的非稳态升温特性以及扩张管结构对载体温度分布和升温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催化转化器非稳态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载体的升温特性;增大扩张管锥角,载体流速分布更不均匀,但载体中心区域的高速高温气流可以改善催化剂的起燃特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CFD技术,采用大型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软件建立催化转化器数学模型,并对其起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转化器起燃过程的数值模拟基本上反映了催化转化器起燃过程的实际情况,所得到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和压力分布趋势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催化转化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对结构设计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对催化转化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的扩张管结构对流场的影响,从而得出入口扩张管形状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催化转化器流场的二维模型对多种入口管结构的催化转化器流动分布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提出一种组合型入口管。通过模拟与试验表明,与常规结构催化转化器相比,组合型入口管可明显改善流动均匀性,降低压力损失约1/4,提高催化转化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减小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但起燃变慢。  相似文献   

6.
建立球形端面载体的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动数学模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速度分布情况,得出球形端面载体比垂直端面载体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催化器内部流动建立了数学模型,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扩张管结构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用软件分析了扩张角和排气流量对催化器内流场的影响。计算机模拟为催化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车用发动机一般多工作在中小负荷区,而这一部分区域的燃油消耗率比最低燃油消耗率高出许多,为了降低发动机中小负荷的燃油消耗,在汽油机原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特制的摇臂组件,采用电磁铁控制滑键来控制气门开启与关闭的装置,对于发动机不同的使用工况,通过控制工作缸数使之处于最佳的节油状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可降低发动机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和排放,并可降低怠速排放。  相似文献   

9.
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废气再循环(EGR)以及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进行排放升级,通过台架试验研究升级后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柴油机的排放水平达到国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有较高的充气效率,而加装三催化转化器后,排气流过其内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使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升高,从而导致充气效率下降.模拟和测试结果表明:流速越大,分布越不均匀,三元催化转化器中的压力损失越大;发动机转速越高,压力损失对充气效率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
催化转换器对排放物催化转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型催化转换器主要用来催化转换排气成分中的 THC和 CO,其主要工作原理是进一步氧化排气成分中的未完全燃烧的中间产物 ,以降低排气成分中的有害物质。但是 ,其工作的热力学环境将大大影响工作性能和效率。试验在天然气 /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 ,重点分析排放物两次催化转换后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该型催化转换器除对 THC和 CO有催化氧化作用外 ,同时使 NOx 排放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小型汽油机改造为两用燃料发动机使用的一体式比例混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台架试验表明,应用新研制的混合器使两用燃料发动机在使用汽油燃料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机一致;使用LPG燃料时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经济性明显改善,HC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但稳态NOx排放恶化。怠速排放优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法规的限值。  相似文献   

13.
车用催化器载体蜂窝孔内CO向催化剂表面质量传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转化器中CO化学反应属于气-固非均相催化反应,在载体蜂窝孔内CO向催化剂固体表面的质量传输过程中CO的转化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CO的传质过程发现:传质表面积、流体中CO的浓度和空速3个因素对CO的传质速率有着重要影响;增加载体的有效传质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增大传质速率;流体中CO浓度越高则传质速率也越大,但不能以此来提高CO的传质速率。因为目的是为了降低排气中的CO浓度、空速对传质速率的影响是通过速度附面层或浓度附面层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表现出来的,随着空速的增加传质系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呈线性关系,当超出这一范围后传质系数的增长速率变慢,并最终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排放缩口型燃烧室且推迟供油提前角的方法降低轻型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同时采用氧化型催化后处理装置进一步降低CO、HC排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含量不同的氧化催化装置后,对柴油机排放净化效果不同。结合机内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措施,采用氧化型后处理方式可明显改善车用柴油机的排放特性。氧化型催化转换装置的转换率与催化剂的含量有关,对一定结构催化转换装置存在最佳的催化剂含量,而且其转换率随空燃比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对三元催化转换器的结构、作用和影响三元催化转换器正常工作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保证三元催化转换器正常使用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针对395型柴油机进气涡流弱、充气效率较低的缺点,作者对原进气道进行改进,得到了一个高涡流的新气道,并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设计高次方型新进气凸轮,用一维不稳定流动模型进行了充气效率的对比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进气系统的改进对改善柴油机的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含氧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综述了传统的柴油机含氧燃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柴油机含氧燃料植物油及其甲酯,生物质热解燃料,醇类燃料和醚类燃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可以看出,含氧燃料能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微粒排放,但植物油的不稳定性和燃烧时结焦限制了它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甲醇和乙醇与柴油互溶性较差,需要寻找适合的添加剂来解决,生物质热解燃料需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燃料的构成以满足柴油机对燃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