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苏联某牧场对牛群进行了全价饲养和遵守规定的管理条件,在给奶牛人工授精时,严格执行了兽医卫生规则,及时诊断和预防产后疾病。他们的工作已初获成效。若按1981年每100头奶牛生产成活犊牛80头计算,那么,1985年每100头奶牛就生产成活犊牛94头,在七个地区的农场里,成活犊牛的指标已达到了95—96头。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现代"牛"人都知道,在牧场中牛犊的对手往往比"虎"更加神秘可怕。犊牛若饲养得不尽人意,可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影响牛群的好坏,进而影响整个牧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健康的犊牛是高生产性能泌乳奶牛的基础,良好的犊牛健康管理是高生产效率牧场的必要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犊牛健康、犊牛饲养、犊牛营养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各牧场的典型做法,《中国乳业》拟在第10期出版"犊牛健康管理"专刊,聚集行业的最新做法和解决思路,助力犊牛行业发展,并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副系主任兼大动物疾病研究室主任、高级兽医师马翀担任该专刊主编主持该专题。本期专刊由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赞助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现代"牛"人都知道,在牧场中牛犊的对手往往比"虎"更加神秘可怕。犊牛若饲养得不尽人意,可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影响牛群的好坏,进而影响整个牧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健康的犊牛是高生产性能泌乳奶牛的基础,良好的犊牛健康管理是高生产效率牧场的必要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犊牛健康、犊牛饲养、犊牛营养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各牧场的典型做法,《中国乳业》拟在第10期出版"犊牛健康管理"专刊,聚集行业的最新做法和解决思路,助力犊牛行业发展,并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副系主任兼大动物疾病研究室主任、高级兽医师马翀担任该专刊主编主持该专题。本期专刊由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赞助支持。  相似文献   

4.
犊牛的健康不仅关系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动物福利,而且关系奶牛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以及公共卫生防疫安全和人类健康.研究表明早期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可改善犊牛生长发育.因此,针对不同规模牧场犊牛饲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有利于提高牧场的综合防治水平,减少犊牛的死亡率.本次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和调研走访的形式对京津冀地区的34个牧场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5.
吴心华  马晓霞  蒲罡 《中国乳业》2022,(4):23-27,33
犊牛是指0~180日龄的牛只.健康犊牛是终生高产奶的基础.良好的犊牛健康管理是未来奶牛优质高产的开始,也是牧场扩群增效的基石.如果犊牛在哺乳期患病,虽然经过治疗勉强存活下来,但因疾病长期损害内脏器官和大量使用抗生素都会留下后遗症,造成胃肠道菌群紊乱,成为恶病质牛,影响成年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终生经济效益.犊牛健康管理就是指...  相似文献   

6.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不仅影响奶牛泌乳量和生鲜乳品质,还直接决定新生犊牛的健康水平和奶牛的产后恢复情况。因此,各牧场需要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让奶牛在分娩前后平稳过渡。本文从营养需要、分群、饲养和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管理需要,以期为围产期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后备奶牛的生长和健康水平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关乎着牧场的未来发展。本文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后备奶牛的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管理的异同,分析表明我国后备奶牛整体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犊牛的初生重适中,平均为37.8kg;哺乳犊牛平均日增重较高,位居主要奶业国家前列;哺乳犊牛发病率为25.4%,总淘汰率为10.8%,同样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而我国后备奶牛初配时间平均为13.8月龄,初产时间为23.5月龄,早于美国、德国、荷兰、伊朗等国家。上述研究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总体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分析了兰州某大型牧场2009~2018年奶牛真胃移位发病情况,结果发现,该牧场2009年、2016年的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率比较高,分别达到6.24%、5.19%,发病原因与奶牛产后掉膘、胎次、犊牛性别、发病时间、犊牛初生重、遗传、围产期饲养管理、精饲料投入水平等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27—28日,由美国达农威公司和达农威中国公司共同主办的"2016年北京国际奶牛生产技术与饲养管理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顺义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奶牛精准饲养和提高效率进行讨论,并由公司团队专家作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规模化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TMR质量标准及其对牛群生产性能的影响》、《达农威犊牛饲养程序对培育健康犊牛的作用》等技术报告。在研讨会上,达农威公司宣布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式推出新产品——犊牛益康~(TM)(SmartCare~(R)),该产品可以添加到断奶前犊牛的液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中国乳业》2021,(10):101-106
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快速发展,牧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经产牛的高峰产奶量与发达国家已相距不远,但头胎牛的高峰产奶量是我国牧场的短板。犊牛作为牧场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生长发育情况会直接影响牧场未来整体的生产水平。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在犊牛饲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导致犊牛成活率低,日增重低,疾病高发,严重影响后备牛的培育质量。本文通过系统性研究犊牛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相关的技术措施,以期提高牛群整体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哺乳期犊牛是奶牛生命周期的开始,也是奶牛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其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效率。在哺乳期,犊牛可面临多种疾病的挑战,但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全球奶牛养殖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对哺乳期犊牛健康状况、初乳管理、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管理进行了梳理,并对其防控提出了建议。初乳管理方面分析了影响初乳质量的因素、初乳储存与处理和饲喂管理;犊牛健康管理部分叙述了产圈管理、饲养环境和饲喂方式、营养及饲喂管理、疫苗免疫、通风、疾病早期诊断、应激管理和患犊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犊牛一般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  相似文献   

13.
正信息化是牧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对于一个规模化牧场的管理者来说,要管理好牧场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生产管理信息化是牧场信息化的基础,可以结合牧场各部门的生产实践,针对以下犊牛部、保健部、育种部、饲养部、设备部、挤奶部六大部门具体工作信息化管理介绍如下。1犊牛部的生产目标一般为犊牛成活率、总接产成活率、日增重等。此部门的重点工作有围产牛的管理、接产及产后护理、初乳收集、质量检测和强饲、犊牛去  相似文献   

14.
主要内容包括:牧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母牛健康状况诊察;奶牛常用药物;预防奶牛乳房疾病的生蝴爱全墙施;母牛舒适度与优质牛奶生产:产奶牛的饲喂;预防和控制奶牛跛行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蹄病的预防;影响产奶量的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生物安全措施;犊牛舍中的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犊牛的常规兽医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综述了奶牛养殖管理的要点,主要为犊牛饲养中应在断奶前增加粗饲料比例,以改善瘤胃环境和增强瘤胃肌肉发育;注重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重要建议之一是在回牛通道设立单独的淋浴通道,或者建设单独的淋浴房,以保证奶牛的舒适度。此外,牧场信息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汇集多类型数据将有助于发现奶牛的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6.
后备奶牛在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但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够重视。主产要表现有二:其一,许多人在选种选配方面舍不得投入,没有合理的选种选配计划,致使奶牛一代不如一代,造成牧场的生产走下坡路。其二,在犊牛出生到投产的25个月当中,因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在饲养管理上比较松、营养供给也很有限,造成后备牛生长发育不达标,投产时个体较小、体重低,直接影响了奶牛终生的生产效率,甚至有的很早就被淘汰,连前期投入都收不回来。为此笔者将呼图壁种牛场在后备牛饲养管理上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犊牛腹泻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给牧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新生犊牛口鼻污染是导致1~14日龄犊牛腹泻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从生产管理角度出发防控口鼻污染引发的犊牛腹泻是防止新生犊牛腹泻的关键措施。接助产的规范管理是防范该病的重要一环,产前准备、分娩过程的干预,新生犊牛的护理等环节的管理不当都可能引起新生犊牛口鼻污染引发的腹泻的发病率的升高。此外,犊牛舍和牧场的环境卫生管理、犊牛饮食管理和牧场工作人员管理等其他方面也可能导致该病的高发。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如何防范新生犊牛口鼻污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牧场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后备牛的培育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犊牛健康管理是牧场成败的关键,但如何做好犊牛健康管理,成为制约奶牛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本文对河南洛阳生生牧业有限公司的犊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旨在了解犊牛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大型牧场应用的犊牛管理模式,促进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后期是奶牛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之一,该时期若出现热应激会影响奶牛和犊牛的生产性能。本文围绕奶牛的乳腺发育、新陈代谢、免疫功能以及犊牛的发育、免疫状态和生产力等,综述了妊娠后期热应激对奶牛及初生犊牛的影响,旨在为妊娠后期热应激奶牛的饲养管理及奶牛场高效生产管理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化资料管理奶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4后备牛生长发育指标   奶牛从出生到产犊最好应达到两个指标,即体重达到600kg、体高达到1.42m.目前,国内大部分牧场的后备母牛主要在身高和体重方面达不到标准.由于前6个月的饲养管理跟不上,体高就达不到标准,而奶牛的体重达不到标准则是因为奶牛在7月龄时饲养管理没有跟上.如果犊牛的饲养管理跟不上,断奶的应激反应会很重.在犊牛的饲养期,饲喂大量的粗饲料,则会明显增加犊牛的排泄速度,进而影响犊牛的体高和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