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根冠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的影响,2014-2015年在陕西省西北旱作区开展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设黑色地膜覆盖(BF)、白色地膜覆盖(WF)、秸秆覆盖(MS)和裸地不覆盖(CK)4个处理。试验于玉米生长的各个主要时期测定了玉米地下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量,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能更好地协调玉米生育期的根冠比,明显促进了玉米吐丝期后的根冠生长,成熟期玉米根系体积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2年平均分别增加16.51%、21.18%和44.23%,单株干重2年平均分别增加9.34%、21.66%和40.68%。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根冠比大,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玉米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黑色地膜覆盖方式较普通白色地膜覆盖方式和秸秆覆盖方式分别提高9.41%和13.75%。在西北旱作地区,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具有协调玉米根冠生长和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垄作与覆膜双因子作用下的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近3年来贵州省严重的春旱天气,在严重干旱缺水条件下,对玉米春播及整个营养、生殖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故采用垄作与覆膜方式,探讨玉米在垄作与覆膜双因子作用下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在全省选择5个试验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小垄栽培措施对增加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综合两项栽培措施,大小垄+全田覆膜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但经济效益方面,平作处理下的玉米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方式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南山区旱地直播油菜由于播种期土壤水分不足、地温偏低,劳动力普遍短缺,田间管理粗放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效益比较分析,评价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的种植模式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常规翻耕栽培方式作为对照,对利用前作玉米地膜进行揭膜、破膜、留膜3种免耕栽培方式进行同田对比研究。地膜玉米田播种油菜采用破膜点播,利用残膜的保温保湿能力可达到保证全苗、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苗期去除残膜中耕的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每公顷商品油菜籽收获产量可达4023.00 kg、产值达18103.50元、纯收益8053.50元、投入产出比1:1.80。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比常规翻耕栽培提高18.95%和92.01%。利用破膜点播及揭膜免耕技术在干旱、低温油菜产区栽培油菜是可行的,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具有劳资投入少、省时省力、高产量、高产值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少雨干旱是吉林省中西部玉米栽培的主要气象灾害。为了弄清当地玉米生长季水分条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提升当地玉米生长季干旱监测、评估和防御能力,采用农田水分盈亏缺率揭示域内各县市玉米不同生长季农田水分状况,用相关系数和回归方法分析代表县市玉米生长前期、中期、后期水分盈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水分盈亏率地域和年、季变化明显,多数县市常年缺水,西部县市水分严重亏缺,东部水分也不足。西部多数年份玉米生长前、中、后期分别缺水50%、15%和35%左右,东部县市前、后期缺水为30%和10%左右,中期水分有余。水分盈亏率年变化很不稳定,各县市水分盈亏率在较大程度上存在时段上的同步性和区域上的一致性,无明显年代变化趋势。玉米产量与水分盈亏呈正比,生长季水分盈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玉米产量丰欠。全生长季水分亏缺30%以上会产生玉米干旱灾害,亏缺50%以上导致减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东北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玉米抗旱的生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抗旱棚微区试验,选用3种不同耐旱程度的玉米品种,于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及灌浆期分别设置正常供水(CK)、轻旱(LS)、中旱(MS)、重旱(SS)及持续干旱处理(S)5个水分梯度,综合性分析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3个玉米品种生长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随干旱程度的不断加重,玉米株高、穗位及干物质量逐渐降低,茎粗随干旱程度的增加无明显差异,其中金庆707玉米品种株高、穗位及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嫩单19及富单16次之.玉米于抽雄期干旱胁迫时果穗性状变化最明显,且重旱下玉米产量最低,持续干旱无产量.同一干旱程度下玉米品种耐旱性越差,减产越大,玉米品种产量大小具体表现为金庆707>嫩单19>富单16.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玉米抽雄期为玉米需水关键期,较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同时指出抽雄期干旱胁迫亦或干旱胁迫程度严重是最终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条件下或高海拔地区,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优势强,在高海拔地区,生育期提前,避开秋风秋雨的影响;在干旱天气下,覆膜可起到保水保温保墒[1]等作用,玉米苗受气候影响较小,且产量和各项农艺性状比常规栽培优势强。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黄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技站)影响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因素很多,耕作栽培方式不同,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生长状况、产量等影响不同。本试验拟正确评价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对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8.
柴举畔  张建莉 《种子科技》2020,(5):10-10,12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对于农作物而言,水分的缺失会导致农作物发育不良,造成产量降低。为了提高旱地农业生产效益,就玉米种植的水分供给进行探究,以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玉米种植的影响。通过对甘肃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水分胁迫与玉米生长、产量关系的探究,为我国干旱地区玉米种植选择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残膜污染严重的问题,对新陆早62号在裸地栽培与覆膜栽培2种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条件下,新陆早62号产量差异明显,但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新陆早62号裸地栽培条件下衣分、比强度等表现较佳,开展新陆早62号裸地栽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土壤水分动态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干旱胁迫效应下土壤的水分动态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设置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灌水处理2种模式,比较不同处理下土壤的水分特征、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作物进入拔节期以后,干旱胁迫效应明显,土壤水分开始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灌溉后的作物耗水量显著高于干旱胁迫处理,灌溉是影响研究区域玉米生长水分条件的主要因素,玉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灌水较不灌水处理的日耗水量增长幅度达到了1.4~7.0倍;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产量下降54.6%,但是水分利用效率较正常灌水处理高27.3%。  相似文献   

12.
冬闲稻田马铃薯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冬闲田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提供参考依据。在冬闲稻田进行轻简栽培Ⅰ、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等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土壤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出苗早晚的主要原因,轻简栽培Ⅱ的平均土壤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高0.82℃、1.35℃、1.72℃、2.16℃,出苗期分别提早2天、4天、15天和20天;地膜覆盖栽培的商品薯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Ⅱ、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产量分别为21743.7、21345.6、15613.5、14783.9、12378.7 kg/hm2;轻简栽培Ⅱ的经济效益最高,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依次为11133.0、6609.9、5584.2、2571.6、-3424.1元/hm2。  相似文献   

13.
张述珍 《种子世界》2014,(10):44-45
<正>四川省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处山区与丘陵交合的深丘地段。在玉米生长季节,我县十年九旱,再加上境内旱地多处于山顶或坡台,故干旱和肥料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玉米产量的提高,盖膜栽培能起到"三保一控"(保温、保湿、保肥、控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近10年,我县结合"三田"改制,重抓玉米盖膜栽培,玉米产量连年提高,出现了很多高产典型,摸索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1选择品种选择已审定且在我县表现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育苗.1育苗地的选择选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管理搬运方便的菜园地或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组合下玉米生产潜力,进一步缩小区域玉米产量差。试验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对晋中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关键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及其组合进行大田空格加减试验,对不同组合玉米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分析及产量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相比,玉米生育进程提前了3~4天。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相比,玉米植株生长较快,叶面积指数也较大,且不同组合在玉米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成熟时干物质积累的比例不同,优化组合在生育前期较常规组合积累慢,但从玉米抽雄到灌浆期(穗期)积累仍不断增加,而常规组合在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喇叭口—抽雄干物质积累比例达53.16%,之后干物质积累趋于平缓,这说明优化组合干物质积累优势期为中后期,常规组合营养生长期茎秆的干物质积累对生物量的贡献较大,而优化组合在穗期籽粒的形成对生物量的贡献较大。研究还量化了不同栽培因素组合对产量的贡献,优化组合与常规组合的产量差达2547.18kg/hm2。因此生产上可通过逐步优化栽培组合来提高该区域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覆膜方式对坡耕地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覆膜对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栽培的可行性,寻求合适的覆膜方式。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裸地平作(CK)、垄沟不覆膜(NM)、垄沟全覆膜(WM)和垄沟半覆膜(HM)4个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WM和HM处理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65.4%和62.5%。WM和HM处理也能增加0~8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能力,提高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较好地维持土地生产力。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土壤储水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维持等因素,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植种中,垄沟全覆膜和垄沟半覆膜都是较好的覆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 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 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合理水稻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秋糯玉米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探讨PAM保水剂在伏秋干旱条件下对糯玉米土壤的保水效应,可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沪玉糯3号’鲜食糯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拌种、沟施与穴施PAM方式,研究了PAM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鲜食糯玉米生长、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0~40 cm土层PAM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总体高于对照并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5个处理中,以沟施60 kg/hm2 PAM保水剂处理的保水、增产效果最好;30 kg/hm2 PAM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条件下,穴施好于沟施,但两者产量差异性不显著。由此得出,施用PAM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促进作物生长,并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鲜棒产量和地上鲜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影响,探究了优化和改善玉米栽培密度和施肥问题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