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江西苎麻地方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植物学特性、生育特性、原麻产量及构成性状、纤维品质、原麻化学成分分析、抗逆性和优良苎麻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毕节高支苎麻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5年调查了毕节市、金沙县部分乡(镇)的苎麻地方品种材料43份,取样测试单纤维支数,鉴定出高支苎麻品种5份,以分布在毕节市高海拔乡(镇)为主,海拔1300m的阿市乡雄跨村也有少量分布。进行了毕节市水箐镇、朱昌镇(海拔1650-1810m)的30份地方品种材料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原麻产量的鉴定,30份地方品种依据形态特征可归并为14个品种,高支苎麻品种的原麻产量偏低,亩产仅  相似文献   

3.
1994—1995年调查了毕节市、金沙县部分乡(镇)的苎麻地方品种材料43份,取样测试单纤维支数,鉴定出高支苎麻品种5份,以分布在毕节市高海拔乡(镇)为主,海拔1300m的阿市乡雄跨村也有少量分布。进行了毕节市水箐镇、朱昌镇(海拔1650—1810m)的30份地方品种材料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原麻产量的鉴定,30份地方品种依据形态特征可归并为14个品种,高支苎麻品种的原麻产量偏低,亩产仅17—55kg。探讨了高支苎麻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川苎12号(原代号CZ0601)是利用优质地方品种天然杂交、高产良种自交后代株系,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纤维细度、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在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308m/g,比对照圆叶青高458m/g,达特优质标准,平均原麻产量2584.65k9/hm2,与对照相当;在国家苎麻生产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298m/g,平均原麻产量2581.65k9/hm^2,较对照增产1.98%。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5.
咸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原麻丰富,纺织工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优,但苎麻品种和刮制质量不良,导致纺织品成本加大、种植面积缩小,因此,要实现咸宁苎麻产业化仍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首先必须解决原麻高产优质问题.本文特提出优化和发展苎麻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沈其文 《中国麻业》2001,23(4):32-34
咸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原麻丰富,纺织工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优,但苎麻品种和刮制质量不良,导致纺织品成本加大、种植面积缩小,因此,要实现咸宁苎麻产业化仍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首先必须解决原麻高产优质问题。本文特提出优化和发展苎麻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于2012年、2013年以主栽苎麻品种"湘苎2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4个苎麻新品种在重庆三峡库区的原麻产量及纤维品质。结果表明:中苎2号原麻产量最高,年原麻产量达3187.20kg/hm2,比对照湘苎2号增产17.0%,且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适宜在重庆三峡库区种植,可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中苎1号原麻产量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1.7%,纤维品质良好,抗逆性强,可作为配套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11.
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生产试验于2008-2009年分别在湖南南县、江西宜春等四省的四个试点进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计六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我国苎麻科研、品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品种信息。  相似文献   

12.
In effort to improve the soft properties of ramie fiber, we synthesized a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for use as a modifying agent, and successfully modified the ramie fiber in a strong base with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We appli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of the raw and modified ramie fiber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cal and dyeing properties of the raw and modified ramie fi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ramie fiber underwent significant changes due to the grafting reaction of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and fiber. Afte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initial modulus of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decreased whil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softness of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increased though its tensile resistance remained high. In addition, the fixation of reactive dyes on the modified ramie fiber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reactive dyes on the raw ramie fiber. Our observ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ye fix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arboxylate-containing polymer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ft modifier.  相似文献   

13.
受农业部委托,在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配合下,本文作者对江西省1998-2002年的苎麻生产现状、销售及加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该省近5年来苎麻生产、销售及加工环节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省苎麻产业发展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苎麻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B02):86-88,91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目前主产麻区苎麻价格急剧下降的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了调减面积、更新良种、储存原麻、综合利用、扩大加工、疏理流通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目前主产麻区苎麻价格急剧下降的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了调减面积、更新良种、储存原麻、综合利用、扩大加工、疏理流通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苎麻种质长沙苎麻圃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5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苎麻精干麻的结晶度。用面积法计算各个品种的结晶度,分析苎麻纤维结晶度及其与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苎麻品种问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55个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平均值变幅在69%-73%之间,变异系数为0.9769%,纤维结晶度最低是川苎二号。其值为69.03%,最高是印尼麻,其值为72.31%。同一品种的不同季别的苎麻纤维结晶度有一定的差异。二麻结晶度最低,与头麻、三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苎麻不同收获期、不同部位纤维结晶度有差异。品种中苎一号、圆叶青和NC01在1/3黑杆时期的纤维结晶度与1/3黑杆前的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1/3黑杆前收获可显著降低结晶度,但是会降低苎麻的产量:1/2黑杆时期后的结晶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晶度值趋于稳定;苎麻纤维结晶度与断裂强力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9526**(n=55);苎麻纤维结晶度与纤维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31363*(n=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