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属种间杂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合成的 [AG]复合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即亚比棉与 [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海岛棉、黄褐棉、夏威夷棉的种间杂种F1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鉴定表明 ,亚比棉的小叶、多毛及种子低酚、植株高酚等特异性状转育到了 [AD]复合染色体组的棉株上。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上述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亚比棉的基因转移给了杂种后代 ,并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2.
非洲红茄与栽培茄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学性状、育性和枯萎病抗性基因的CAPS标记检测等3个方面对非洲红茄(SA)与栽培茄(紫圆茄自交系DB和紫长茄自交系EP22)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种间杂种的植物学性状大多表现为偏向于非洲红茄,育性很低,得到少量的自交和回交种子;用栽培茄作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后代的果实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育性...  相似文献   

3.
RAPD标记分析棉花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80个随机引物,对栽培种陆地棉、野生种雷蒙德氏棉、它们的杂种一代以及从回交代中选育的9个种质系进行了RAPD指纹图谱和遗传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29个随机引物扩增的带具多态性,并能将两个不同棉种、F1和种质系相互间加以区别。在9个种系中分别检测到5~9条(3.7%~5.3%)带与野生种相同的特异带,大多数带与陆地棉回交亲本一致。野生种与种质系间的相似系数为0.388~0.479,陆地棉亲本与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亚×比 )×海〕① 三种杂种回交后代BC4F1 花粉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的萌发率 ,以及授粉 2 4h、48h后有花粉管的胚珠数进行了研究 ,并与海岛棉自交做比较 ,结果发现BC4F1 的花粉粒 59 3%都是不正常的 ,因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萌发率仅达 8 1 % ,约是海岛棉花粉粒萌发的 1 /4。而且有花粉管的胚珠数 ,授精后 2 4h为 2 0 4% ,48h为 32 9% ,约是海岛棉自交的1 /2。此外还对其植株进行了调查 ,从育性角度上讲可分为三种类型 :可育株 (2 6 7% )、不完全可育株 (2 6 7% )、不育株 (46 7% )。这说明了尽管A、G、(AD)染色体组间亲缘关系甚远 ,杂种高度不育 ,但用多次回交的育种技术 ,可使三种杂种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而育性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5.
RAPD标记在棉属种间杂种后代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 [4x(亚洲棉×异常棉 ) ]×陆地棉的杂交后代培育的 5个种质系和 3个亲本为材料 ,用 2 2个随机引物进行了 RAPD分析。结果表明 :3个棉种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差异。5个种质系均检测到来自不同棉种的 DNA特异片断 ;3个棉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 50 %以下。陆地棉亲本与种质系间和种质系与种质系间的相似系数在 0 .71 0~ 0 .933之间 ,平均为 0 .80 8。这些差异与回交亲本、单株选择的定向培育有关。研究结果对棉属远缘杂交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及其后代对低温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大 ,冷害指数达到 3 5 ,表现对低温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但新种与黄瓜的回交自交后代却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超出了参试黄瓜品种。经 4d变温处理后 ,其冷害指数仅为 1 0 ,MDA含量为 9 2 μmol·g-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为最低。这表明通过回交和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 ,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新杂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所有回交后代植株均可育,在花粉母细胞中形成22个二价体。来自诸葛菜的6条染色体可被全部丢失或部分进入末期核,也可在后期Ⅰ运动至细胞一极。首次获得的新材料可用于培育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附加系,并为研究诸葛菜的染色体组结构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以三元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和〔陆地棉× (亚洲棉×比克氏棉 )〕为母本 ,以陆地棉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 ,陆地棉花粉在三元杂种柱头上能顺利萌发 ,花粉管在花柱组织中生长并进入了胚珠到达胚囊 ,只是比陆地棉自交生长缓慢 ,受精百分率低 ,精核能进入卵核 ,但胚乳游离核分裂不正常 ,导致胚及胚乳解体 ,最后发生败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1.
用6个粒型大小不同的籼稻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分别用双亲回交4~5次(B_4F_1和B_5F_1)。以各世代的观察值作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用大粒品种作轮回亲本的后代其百粒重会逐渐加大,但谷枉长、粒宽和粒厚并不按比例同时增大。回交的效应在小粒×大粒类型的组合中可以从B_1F_1持续到B_3F_1;中粒×大粒类型的组合回交至B_3F_1才有明显效应。回交各世代均存在超亲现象。用大粒品种回交,B_3F_1百粒重可以基本回复到轮回亲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麦回交F2代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A-PAGE,p H3 .1 )方法 ,研究了两个小麦回交 F2 群体 1 8个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模式 ,根据醇溶蛋白带的出现与不出现特点 ,可以得到回交 F2 代各个组分的分离比例 ,然后利用 X2 分析检验其对不同基因假设模式的适合性 ,结果表明 ,1 5个醇溶蛋白带 ( α77,α79,α80 ,α84,α86,α88,α90 ,α92 ,β74,r54,r58,r59,w2 4 ,w2 6和 w34)受一个显性基因支配 ,两个带 ( r61 和 w33)分别受控于两个独立基因 ,其余 1条带由于在电泳谱上常表现模糊 ,其观察值 (出现∶不出现 )远低于期望值 ,因而它的遗传模式未能确定。另外还发现 4组蛋白带 ( α77-α80 ,α84-α86,α88-α92 和 r58-w2 4 -w2 6)总是一起遗传 ,暗示控制每组蛋白带的基因是紧密连锁的  相似文献   

13.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联会时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的。作者在麦类远缘杂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小孢子时期均存在核穿壁的现象,并对各种状态下的穿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988年,选择丰产、优质及抗病的棉花品种,分别设置了丰优和丰抗两组试验。丰优组3个试验分别在江浦和徐州两地,丰抗组2个试验在盐城和徐州两地进行。结果表明,修饰回交群体比对照增产7.47%~91.5%;也比回交、复交、双交及单交群体增产,且大多数达显著水平。修饰回交能同步提高陆地棉的皮棉产量与比强度、早熟性或抗枯萎病性,并在改变上述经济性状间的负相关方面表现了优于回交、复交、双交和单交的效应。这表明陆地棉经济性状间的负相关主要是由基因连锁导致的,由一因多效引起的可能性很小。应用修饰回交法培育丰优和丰抗的新品种具有良好的前景,本课题组用此法育成的丰优新品系已开始试种。  相似文献   

17.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aF_1同相应保持系与恢复系所得到的杂种bF_1差异所分析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aF_1表现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显著提高,其它性状没有明显差异。总的看来,T 型细胞质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19.
棉属远缘杂种胚珠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陆地棉自交、陆地棉×亚洲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进行了胚珠培养的研究。遗传材料在生长速度、成胚率方面对培养基具有特异性;以陆地棉×亚洲棉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和氨基酸对胚生长的影响。IAA0.5-1ppm和脯氨酸0.1mM分别有效地提高了成胚率。NAA0.5ppm和谷氨酰胺0.1mM分别使正常胚的比例显著提高;胚珠培养会产生一些不正常胚,有些胚不能培养成苗;使用活性碳能有效地避免幼根发黑现象,促进根的生长和新根的发生;本文对胚珠培养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现象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凝线期→粗线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的。最近在研究八倍体节燕麦及其与中国春小麦杂交 F1 代材料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情况时,发现减数分裂前期Ⅰ及小孢子时期相邻细胞均出现染色质穿壁现象,并对核穿壁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核穿壁既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因, 又是其结果, 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