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特征,用目标规划法进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规划模型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
流域地貌分形特征与侵蚀产沙定量耦合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流域地貌形态科学、准确和综合量化成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形理论的提出为流域地貌形态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依据分形理论,在建立小流域概化模型基础上,采用模拟降雨试验、高精度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侵蚀产沙定量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消除了降雨特征影响的相对输沙率,可将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划分为初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在不同侵蚀产沙时段,流域模型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i呈现与相对输沙率Sr基本类似的变化趋势,即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平稳;流域模型相对输沙率Sr与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r以乘幂形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指数r^2为0.7423;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r较好反映了地貌形态特征对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可以作为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预报地貌形态特征综合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依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特征,用目标规划法进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规划。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建立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规划模型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发展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已成为现代水文模型研究的热点,是解决流域水文、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SWAT模型是一种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介绍了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国内外应用研究动态,以期为我国水文模型的发展和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逆高斯分布瞬时输沙单位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把天然流域概化为多级河网系统,把泥沙在流域中随水流的输移过程概化为在河网中的运动,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具有物理基础上的流域汇沙计算模型──逆高斯分布瞬时输沙单位模型,并提出了模型及参数估计等具体计算方法。经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来陕北岔巴沟流通流域27场实测输沙率过程资料初步检验,核模型结构合理,精度较高,具有参数少,弹性好,计算简便等显著特点。同时,在参数优选方面,还提出了包括峰时差因素在内的  相似文献   

6.
参照降雨、径流响应函数模型,建立流域降雨、输沙响应函数模型Q(t)=∫P(t-r)hs(τ)d,用模型的输入(降雨)及输出(输沙)过程的实测资料和最小二乘法推求模型的响应函数hs。hs确定后,只要已知流域的降雨,便可通过矩阵计算|Q|=|P|.|h|,推求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输沙率过程。本模型在李子溪流域及嘉陵江区其它小流域作了实际应用与检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地貌形态与侵蚀产沙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流域地貌形态的科学准确量化是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形理论的提出为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岔巴沟流域为例,对该流域以分形信息维数为量化指标的流域地貌形态与降雨侵蚀产沙耦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引入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的岔巴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耦合关系模型可将岔巴沟各支流域差异明显的水沙关系简化为统一的数学表达,消除了由于地貌形态等下垫面因素导致的空间变异性;基于该耦合关系模型的西庄和蛇家沟流域次降雨输沙模数预测值和观测值相对误差较小、总体吻合较好;将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地貌形态因子量化指标不仅可行,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关系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流域水沙关系空间变异规律是建立黄土高原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评价水土保持效益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岔巴沟为例,结合野外实地水沙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法,对该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次降雨输沙模数与洪峰流量模数及径流深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随不同支流域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如何消除这种空间变异性是建立以次降雨水沙作用关系为基础的黄土高原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模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性流域地貌汇流模型理论,通过分析流域地貌形态与汇流过程的关系,首次勾绘出了流域地貌等流时线,建立了净雨量过程函数与等流时线函数的卷积汇流模型。用神府-东胜矿区第14号泥石流样沟人工降雨试验推得的净雨量函数及流域等流时线函数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流域地貌等流时线法实行两函数卷积计算无径流实测资料的小流域比较合理,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并可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径流流失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流域平均片蚀和细沟侵蚀强度为3508 t/(km2·a),属中度侵蚀等级,黄土沟壑地的平均侵蚀强度最大,属极强度侵蚀等级;严重的沟道侵蚀显著增加了运移到流域出口的泥沙。  相似文献   

12.
流域地貌形态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地貌形态的定量化研究不仅揭示了流域地貌发育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流域地貌在特定条件下的发育规律,而且也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地形量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了流域地貌形态定量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家沟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王家沟流域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和关联度分析法,对反映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指标的代表值-人均年纯收入与农、林、牧、副业各业的产值进行了灰色关闻分析,指出了流域农林牧副各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深流域治理一发,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流域模拟模型的现状和发展.从数据集成的角度,把流域模拟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归纳为互连式、共连式、流域模拟模型嵌入GIS和GIS嵌入流域模拟模型四种类型,讨论了各类集成方法的技术特点、应用和优缺点;并从数据、GIS技术、流域模拟模型和研究人员四个方面分析了流域模拟模型与GIS集成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基于数字流域的综合集成方式将是流域模拟模型与GIS集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模糊数学基本理论,运用泾河流域1952~1984年的降雨、输沙资料,建立了泾河流域年输沙量的模糊关系方程预报模型,据此对流域1985~1989年的输沙量进行了预报,并预估了相应的产沙水平。经与实测值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的泥石流流域产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影响泥石流流域产沙的自然因素众多,在地面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地形地貌特征、地表覆盖类型、地质背景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等。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泥石注域产沙分级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产沙的情况,并能自动编制流域产沙强度分级图,为流域内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锐  王愿昌 《水土保持通报》1991,11(1):44-48,53
本文以泾河流域出口站(张家山站)1952~1985年34年实测输沙量为原始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一套灰色动态模型群,对泾河流域1976~1985年10年减沙效益进行了分析。用水文法比较得到了理想结果,为计算较大流域减沙效益提供了新方法,并为较大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该模型与GIS结合的整体框架、关键技术,并构建全集成式的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应用系统计算了北京怀柔东台沟流域坡面产流、产沙和流域内汇流、汇沙情况,得到了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小流域竣工验收数据库为研究对象,使用河南省小流域划分适应性原则,结合河南省地形地貌特征实地考察情况,构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模型,以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为例,进行水功能分区划分,以期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表明:(1)目前河南省小流域划分成果已录入政务云系统,经过精细化复核研究,证明河南省小流域划分原则符合全地形地貌的实际需要,具有全国推广的借鉴意义;(2)在小流域划分及土壤侵蚀强度监测基础上,结合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构建了小流域水土流失评价指标模型,将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划分为6个水功能区,该技术可为河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乌兰木伦河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潲区的地貌特征及降雨特征,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流域产流模型,建立了次暴雨径流产沙概念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较精确的估算多沙粗沙区次降雨条件下的流域产品量及其在时程上的变化,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治理规划,神府煤田的开发等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