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山育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使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近年来,甘肃省山丹县龙首山林区通过对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实施了封育,有效地加快了林区植被恢复速度。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对治理山丹县北部荒漠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封山育林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恢复森林生态平衡的好办法,据浙江经验,林地一般封禁五年左右便可收到好的效果。一、封山育林的主要效益1.封山育林能加快荒山绿化,控制水土流失。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有1.8万亩山地,过去山穷水尽,缺材少柴,水土流失严重。1968年开始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法,封山育林6,000亩,人工造林2,123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51%,形成了针阔混交的复层林,树木种类多,根系分布均匀,深根、浅根交错,地表又有植被保护,基本控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的防治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松毛虫的防治 (一)营林技术措施 1、封山育林 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放牧,并营造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依赖原有稀疏的林木和外来种子进行繁衍而发展森林的措施。用这种方法发展森林,不需要人工进行整地、选种、育苗、造林和抚育,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力。腾冲县古永地区20多万亩采伐迹地的更新,就是没用多少钱而依靠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恢复起来的,现长势很好。保山县象鼻山一片人为削成的陡坡上,由于人畜无法上去活动,仅几年功夫,以光皮桦、云南松、西南木荷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就自然形成了。类似情况,全省各地都有。可见,封山育林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也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加速绿化进程的重要方法。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封山育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没很好利用这一自然能力,应该说这是营林工作上的一大失策。我省有宜林荒山、采伐迹地及疏灌木地一亿多亩,其中不少地方适于封山育林。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  相似文献   

5.
合理地进行封山育林封沙育草,能加速植被再生产的自然过程,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度,是用等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取得较多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锡林郭勒盟解放初期只有20万亩天然次生林。后经封山育林,到1975年天然次生林面积发展到75.5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万多亩。25年扩大的森林面积相当于同期全盟造林保存面积的5倍多。有些林场的效果更好。例如,宝格达山林场自1956年至1975年,19年间森林面积扩大了19.2万亩(包括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平均每年为1万多亩。增长的面积相当于这个场同期人工更新保存面积的10倍多。他本庙林场从1956年到1975年19年间由于封山育林,森林面积扩大了15.78万亩,平均每年增长0.83万亩。每年增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这个场1975年前20年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5倍多。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生态效益体现在能快速恢复森林植被,保存生物多样性,减轻森林病虫的发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水质等多因素的综合;还能提供用材、薪材、林副产品。我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树种繁多,森林植被丰富,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营林方  相似文献   

7.
桂东县把封山育林作为加速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从1985年至1998年全县共封山100万亩,今年底新增封山22.3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列为封山育林试点县。据调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封山前的55.5%上升到67.3%,森林蓄积量由130万立方米增加到320万立方米。同时,经济效益可观。按过去全县每年人工造林5万亩进度推算,100万亩的封山育林需要20年才能完成;按人工造林每亩用工10个计算,可节省劳动力600多万个;按一般人工造林每亩补助15元计算,需要资金1500万元,而这些年用于封山育林的投资只有301万元…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资源 ,恢复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意义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 ,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 ,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一种传统方法 ,全国各地普遍应用。吉林省 1990~ 2 0 0 0年 ,10年累计封山育林 4 1.2万hm2 是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 73 %。辽宁省提出生态建设三步走目标 :1999年至 2 0 0 0年 ,每年人工林完成合格面积 147万hm2 ,封山育林 13 .3…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以来,累计营造人上林的保存面积达5.7万公顷,累计经营抚育森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4万公顷,累计治理和消灭沙荒面积6万公顷。科学的人工造林和集约经营使林场的森林资源总量发生了质变和量变。通过统计可看出,2002年较建场时林分面积净增5.7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净增5.4万公顷,其他为封禁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立木总蓄积量净增653.6万立方米,是建场时的20.5倍;年生长量净增6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了6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巨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封山育林的类型,重点介绍了适合山西省实施封山育林的5种模式以及如何加快封山育林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