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时、省工、节约费用的栽培技术.肥床旱育的高产栽培模式早已形成,其在制种上应用的最大优点就是解决了长生育期组合的茬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籼粳交恢复系与杂种一代感光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恢复系籼、粳分类的分值高低与其自身及其杂种一代的感光性无相关性。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5d以上的,其感光性均为中等偏强,所配杂种的感光性亦为中等偏强,但稍弱于恢复系。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0d以下的,其感光性大多数为中等,少数为弱的,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有强、中级别之分。不论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没有弱的级别;杂种的感光性与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恢复系的感光性均无相关性,而与自身播始历期的长短呈极显著相关(0.942 9^**)。 相似文献
4.
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时、省工、节约费用的栽培技术.肥床旱育的高产栽培模式早已形成,其在制种上应用的最大优点就是解决了长生育期组合的茬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杂交稻亲本分蘖进程和展始历期在制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稻制种中,增加对亲本分蘖进程和展始历期的观察观察,用以预测制种大田父、母本群体的生育进程和颖花开放动态,可以使现阶段制种技术中对群体的认识更加细致具体,更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控父,母本,促进父,母本群体花时,花量的动态吻合,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用14个强配合力的恢复系与新选的13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测配,获得182个F1,以考察13个不育系播始历期的配合力。结果表明,B8播始历期一般配合力最好,其次为B1、B4、B7,一般配合力较差的为B10、B11、B12。B8、B1、B4、B7更容易配出比对照早3 d及以上的杂交稻组合,B2、B5、B10、B11、B12、B13不容易配出比对照早熟3 d及以上的组合。播始历期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不育系播始历期与其一般配合力相关系数达到0.71。 相似文献
10.
按照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分离并提纯的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9个不同选系,所配制的杂种之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各种酶谱类型选系的杂种平均产量都超过对照生产种。其中酯酶同工酶5A型所配的杂种产量最高,平均比对照增产9.19%,6A型所配杂种平均增产6.66%,5·6A型所配杂种增产6.5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同工酶技术提纯杂交水稻恢复系所起到的复壮效果,也再次证明水稻杂种酯酶同工酶5·6A互补与杂种优势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水稻新组合制种上。由于区域不同,生育期也随之变化,播始历期把握不准,常常出现父母本抽穗扬花不同步,花期不遇。笔者根据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的实践,就父母本花期预测与调节浅谈管见。 相似文献
12.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交、辐射诱变、自然变异选择等手段培育出了R9-1、R1831、R187等有实用价值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恢复系,1992-1993年用R9-1、R187、R183等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7001S制种333、3hm^2,示范10000hm^2左右,成为我省首批应用于生产的粳型两系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14.
对龙特甫A、K17A、协青早A、珍汕 97A、金 2 3A、培矮 6 4S、香 12 5S 7个实用不育系采用 3次播种 ,单、双本栽植的方式进行观察 ,了解其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分蘖与成穗以及植株性状 ,为大面积配制新组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2004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广西常用的感温和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和恢复系及两个常规稻共16份材料在2005年继续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观察短日照处理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日照处理明显缩短了感光型材料的生育期,减少了主茎叶片数和平均每穗总粒数。短日照处理降低了感光型材料的单株产量,但遮光提高了感温型材料的单株产量。在本试验中,无论是感温型还是感光型材料,短日处理对它们的株高、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都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研究表明;威优化联2号的最佳处理是3月20日播种,5月3日移栽,插双株。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