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onglutinans)转化子致病力评价方法,从接种方法、甘蓝品种、苗龄、病原菌接种体浓度等几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种评价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差异的体系。结果表明:蘸根法和伤根法均适于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的评价,其中伤根法更优;其他适合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评价的因素有:甘蓝品种为‘中甘21’,苗龄为三叶期,甘蓝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为孢子含量1×106个/mL。该致病力评价方法的建立为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衰弱或增强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方法支持,也为下一步尖孢镰刀菌致病机理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葡萄溃疡病菌巢式PCR高效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葡萄溃疡病(grape canker)在世界葡萄种植区普遍发生,可引起葡萄的顶梢枯死、枝干溃疡、果实腐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已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中的17个种可引起葡萄溃疡病[1]。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蚀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麦种子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研究了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特点。结果表明,弱致病菌株可侵染小麦,但罹病过程缓慢,接种第5天仅在皮层观察到少量菌丝体,13天有少量菌丝进入中柱,中柱组织在菌丝侵入前褐变,未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也不能导致典型的黑根症状。强致病菌株接种第2天可侵入皮层,8天即进入中柱,并在寄主组织内产生大量菌丝体,致使寄主皮层组织和中柱细胞大量褐变和坏死,以及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4.
在5个品种上,对针刺接种比较了从洪湖,枣阳和蒲析病分离的稻细条病菌株R27、R28和R29的致病力,表明三地菌株无明显致病力差异,与湖南菌株R26一样,都具备较强毒力。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接种法,将2005年在重庆市各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24个代表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测试菌株均具有致病力,但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强致病力菌株5个,较强菌株8个,中等致病力菌株10个,弱致病力菌株1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0.8%、33.3%、41.7%和4.2%。这表明试验分离获得的大多数菌株致病力居中或偏强。对来源性不同的菌株的致病力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重庆各烟区菌株的致病力有所不同,而且同一烟区的菌株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赤星病菌不同病原菌株对烟草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稳定的甘蓝枯萎病菌REMI转化体系,为进一步获得特定表型突变体及基因功能研究建立技术储备.利用REMI(restriction enzyme mediate intergration)转化方法,将线性化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UCAT-PH质粒转化甘蓝枯萎病菌A6菌株的原生质体,摸索获得转化子最适的潮霉素筛选浓度以及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和酶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对潮霉素抗性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转化子的最适潮霉素筛选浓度为50 μg/mL;转化效率较高的限制性内切酶为HindⅢ,并且转化效率最高时的酶量为20 U.利用该转化体系构建了含1 050个转化子的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库,对转化子进行Southern验证,证明该转化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查明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是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及其抗性品种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葡萄溃疡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葡萄溃疡病菌菌丝摇培时间、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及再生培养基类型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建立了葡萄溃疡病菌稳定、高效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以SR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时,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最高,为32.2%。该研究为建立葡萄溃疡病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开展其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番茄溃疡病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打顶法接种、半选择性培养基再分离发病植株中的病原菌,以及特异性PCR验证方法,对来自3个国家9个不同地区的46株番茄溃疡病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以病情指数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分离自我国河北滦平县、内蒙古包头市等地的24株菌株的病情指数达到75以上,属于强致病力水平;11株菌株的病情指数为50~75,属于中等致病力;而9株菌株的病情指数为50以下,属于弱致病力;检测同时证实,有2株属于无致病力菌株。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弱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占供试菌株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2.2%、23.9%、19.6%和4.3%,表明供试的46株番茄溃疡病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0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胞外物质对麦种萌发抑制率和致病力,用SPSS软件分析了其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产孢能力、色泽与致病力呈正相关;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负相关。其中,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呈中度相关;色泽、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钙黄绿素(calcein)为指示剂,建立了番石榴焦腐病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以番石榴焦腐病菌特异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为目的DNA片段,设计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优化LAMP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研究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64℃,反应时间1 h;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15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番石榴焦腐病菌和10份番石榴焦腐病病果组织LAMP产物均为阳性(绿色),而26株其它病原菌及10份健康番石榴果实组织LAMP产物均为阴性(橘黄色);灵敏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10 pg。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准确、灵敏的LAMP检测方法适合基层部门及田间检测番石榴焦腐病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范昆  付丽  李晓军  翟浩  刘璐  曲健禄 《植物保护》2017,43(1):140-147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导的方式获得抗性突变体,并研究其生存适合度。结果表明,戊唑醇对130个菌株的EC50分布在0.051 6~1.925 4μg/mL,均值为(0.799 6±0.039 1)μg/mL,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开始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供试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为71.54%,各省份均未出现高抗菌株。药剂驯化、紫外诱导共获得3株抗性倍数分别为58.82倍、41.60倍、38.19倍的高抗菌株。抗性突变体致病力、适合度指数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药培养9代后,各抗性突变体EC50逐渐下降,所获抗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在田间自然选择压力下可能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体有伤接种绿枝条的方法分析了我国25个葡萄主要品种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抗/感程度并建立了抗性分级标准。根据接种发病后的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鉴定不同葡萄品种对葡萄座腔菌的抗性并进行分级,建立了葡萄对葡萄座腔菌的抗性评价方法和抗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我国25个主要葡萄品种对葡萄座腔菌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巨峰’、‘红宝石无核’、‘藤稔’、‘红地球’、‘香妃’、‘玫瑰香’、‘巨玫瑰’、‘霞多丽’、‘龙眼’、‘西拉’、‘品丽珠’、‘贝达’、‘峰后’、‘梅鹿辄’、‘美人指’、‘赤霞珠’和‘山葡萄洛桑’等17个品种对葡萄座腔菌表现为抗病,‘弗蕾无核’、‘5BB’、‘夏黑’和‘无核白鸡心’表现为感病,而‘维多利亚’、‘牛奶’、‘矢富罗莎’和‘摩尔多瓦’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相似文献   

15.
苹果轮纹病室内快速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高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的苹果轮纹病室内评价方法,选用分离菌株Slg08O3-1-1-1菌饼分别对离体富士苹果两年生枝条以及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4种材料进行接种,并对试验结果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各接种材料接种无菌PDA块均不发病,接种病菌仅在有伤情况下致病;枝条烫伤接种发病最慢且病斑最小,嫩梢针刺1针接种较叶痕接种发病明显;1针及10针刺伤接种叶片正、反面,正面1针刺伤接种发病较快且一致;果实去除果皮接种较1针、10针刺伤后接种发病显著.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发现4种离体材料均能验证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且结果与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一致.说明4种离体材料均可准确、快速评价苹果轮纹病,其中正面针刺1针接种叶片的方法最优.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向日葵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是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准确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RPA引物和CRISPR-Cas12a crRNA,建立了RPA等温扩增技术结合CRISPR-Cas12a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条件优化,RPA/CRISPR-Cas12a检测体系在37℃恒温条件下,RPA反应30 min,CRISPR/Cas12a反应2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荧光法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当,最低检测量为0.1 pg,试纸条法检测最低检测量为1 pg。由于试纸条检测结果可用肉眼观察,快速便携,操作简单,更适合用于田间和口岸的向日葵黑茎病菌快速早期检测;而荧光检测灵敏度高,对环境要求高,更适合用于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渗透胁迫的马铃薯试管苗抗旱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抗旱生理生化机制和筛选抗旱品种,建立科学有效的马铃薯实验室抗旱评价体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PEG(polyethylene glycol6000)对CIP 397098.12、CIP 391180.6、CIP 391724.1、CIP 392745.7、CIP 392759.1、CIP 393613.2、CIP 397035.26、CIP 302476.108、CIP 304345.102、CIP 304405.47、CIP 391930.1、CIP391931.1、陇薯3号及Atlantic马铃薯品种试管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的综合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试管苗的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对马铃薯试管苗的根系长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当PEG浓度为9%时,14个马铃薯品种间生长指标的差异最大,试管苗株高、根系长度等5个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9%是用于鉴定不同马铃薯品种试管苗对水分胁迫响应的最适浓度。根据综合抗旱评价值对供试马铃薯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陇薯3号、CIP391930.1、CIP 397098.12、CIP 391931.1、CIP 304405.47、CIP 392759.1、CIP 397035.26、CIP 393613.2、CIP 302476.108、CIP 304345.102、CIP 391180.6、Atlantic、CIP 391724.1、CIP 392745.7。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平  杜宇  李正跃  蒋小龙 《植物保护》2008,34(3):99-104
以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s)为依据,通过对云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的分析,总结国内外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研究成果,建立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中的目标层(R值)包含了5个准则层(Pi),其下级为指标层(Pij),由17个多指标因子组成,并根据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R值的分值范围在0和3之间,并对其进行4个等级分级:0.5(不包含)以下为低度风险,0.5~1.5(不包含)为中度风险,1.5~2.5(不包含)为高度风险,2.5以上为极高风险,以此为据确定云南入侵有害生物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