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模糊分析方法预报越冬代二化螟的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天敌的减少,加之不合理的用药方法使二化螟已上升为我地区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该害虫发生世代重迭,幼虫很快钻蛀到茎秆中,给防治带来诸多不便,使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之二化螟为害主要部位是茎秆内部,使农民对该害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为此1991年我们以这一课题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了二化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有效措施。一、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探索1.预测预报方法:于5月15日在水田地上扣一纱网罩,面积5平方米,5月25日在网内插秧,同时把有蛹的稻草把插到纱网罩内,作二化螟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观查记载。2.测报结果:在1991年的自然条件下,越冬代成虫于6月2日开始羽化,6月10日进入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防治二化螟,根据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多年综合治理的经验,运用Fuzzy分析方法建立预报越冬代二化螟发生量的综合决策模型,提高病虫预报的精细度。  相似文献   

5.
杨树天牛发生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数量化理论对杨树天牛发生区内不同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和气候因素下的发生量预测,表明林分结构。温湿系数和抗性指数对杨树天牛的发生量影响显著。抗性指数更容易反映不同林分树种配置下对杨树天牛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2009年,如东县将性诱剂应用于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上,具有及时、准确、省工等特点.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年二化螟成虫的消长情况;不同年份各代蛾峰明显;性诱剂诱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期发生量的情况相一致.性诱剂诱测法弥补了普通的剥查预测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水平.性诱剂的应用为二化螟测报提供了新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防治水稻二化螟需预测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盛发期,再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和卵的历期推算卵的孵化盛期、第一代幼虫的钻蛀盛期,在孵化盛期或孵化盛期后3~6天内,消灭第一代幼虫及部分越冬代成虫和卵,把二化螟消灭在钻蛀之前。我们于1989~1991年大量剥茬,观察越冬代二化螟的发育进度,积累了些资料,现根据0厘米地温、相对湿度,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虫的发生期。1 方法和资料1989~1991年我们都选同一块地,定时(每隔2~5天)大量剥茬,观察二化螟的发育进度(资料整理见表1,气象资料见表2)。  相似文献   

9.
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发生高峰期预测式刘俊魁,邓星权,陈祥林(湖南省武冈市植保站422400)二化螟在武冈一年主要发生3代,以第一代危害较重,据15年田间调查数据分析,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y)迟早与当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平均气温(x)关系密切,可据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降雨量和平均气温与沙芥生长期菜蚜发生量之间的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预测沙芥生长期菜蚜的发生量。经检验,2005年预报与实际完全吻合。历史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以1979—2014年麦蚜历年发生量及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麦蚜发生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以筛选出的气象因子和1979—2009年麦蚜发生量作为训练集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用该模型对2010—2014年麦蚜发生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小波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品种抗性因子和介体昆虫带毒虫量组成纹叶枯病预测式,经江苏省常熟市3年的试验,预测值和田间各品种实测值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以来逐步恢复种植稻麦两熟制后,使二化螟在本地区的种群数量和对水稻的危害迅速回升,到1999年发生量已达到中等偏重的程度,并于2000年大发生,成为螟虫中的优势种群。1999年虽经多次药剂防治,但由于对二化螟的测报和防治技术尚不完善,药剂品种不尽人意,防治保产效果仍不理想。据当年9月29日调查,平均螟害率仍达0.47%,亩残留虫量为3645.6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常德市15年的螟虫测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相关因子,建立了三化螟和二化螟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报的若干预测式。并结合试验观察,对三化螟进行了螟害程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发生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浙江省临海市连续9a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调查资料和当地气象资料,根据相关系数法选出预报因子,采用模糊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松毛虫越冬代的发生量。经回报检验,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达88.9%,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小麦穗蚜发生的轻重,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然因素中的温度、湿度、天敌等,人为因素中的施肥、品种、栽培方式等。对于这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如果用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多因子综合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发生量的统计预测,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种植杂交稻后,二化螟的发育历期、积温、期距、繁殖能力、种群生存率和为害量等参数,并组建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赤松毛虫出蛰时间与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旬均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得出,其回归方程为y=-3.398 5-0.765 4x。赤松毛虫发生量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的旬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在当地调查得出,其回归方程为y=97.057 1+6.702 3x。用这2个公式预测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其误差分别为±1.816 3和±8.558 4,因此可供生产上进行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用多次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进行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次逐步回归周期分析的方法,对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长期预测模型,其1971 ̄1992年的历史符合率和1993 ̄1994年的预报准确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