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我们日本煎茶道清泉幽茗流家元一同衷心的祝贺第六届国际茶道联合大会的开幕。和郑相九会长、郑南伊校长、韩国茶道协会会员以茶交流都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到如今继续和韩国。中国的茶人交流茶文化,在二十世纪末期聚在一起,我感受很深。各国茶文化练磨后表演的国际茶道每回都有新变化,以丰富的技巧铭记在我们的心里。被多样化价值观所摇晃的现时代里与传统文化共存并不容易,但这才可以表现综合艺术,内涵精神性和历史性的煎茶道……将要到来的千年继承发扬茶道,负有新时代文化的责任。新千年——对世纪到来之际,希望以大家共同力量一起…  相似文献   

2.
隐元茶趣事     
隐元茶趣事浙江省湖州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寇丹陆羽在湖州生活时间最长,《茶经》又完成于湖州,作为日本文化总代表的日本茶道界,对湖州和陆羽的敬仰是很明确的。可是在日本煎茶道的研究著作中,提到福建和隐元这个人,远比湖州和陆羽多。因为日本把煎茶饮法称为隐元茶。...  相似文献   

3.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2):282-289
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茶就是直接用中国汉语中的茶音(cha)。在日本茶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道已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日本文化的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2,(2):317-321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在世界文明史上 ,各显风彩、引人深思。要比较深刻地、内在地理解中、日两个民族 ,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 ,都是难于达到全面地和内在地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深刻蕴含和充分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性。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 ,然而 ,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 ,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文化作些比较 ,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可能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早已是世界闻名的两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且众所周知,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文化,但日本茶道却又已大大不同于中国茶文化,根本的不同何在?这种不同又是如何形成?本文试图作些解读.  相似文献   

6.
杨胜男 《农业考古》2020,(2):254-258
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接受,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模仿,到自我树立的过程。三谷良朴所撰《和汉茶志》一书,融合了大量中国茶书与日本本土茶文化的内容。他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茶器的描摹,对珠光等日本著名赏茶家饮茶活动的回顾与总结,来强调日本茶道的本土意识,又将文艺的“体”“用”概念运用到茶文化中,提出了一种以茶礼为外现形式,以雅道风情为内在核心的文艺茶道思想。  相似文献   

7.
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它作为一种群众性的联谊手段,不仅在日本国内久盛不衰,而且进一步发展为外交上的重要礼节,在国际间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追溯一下构成茶道背景的日本饮茶历史,我们却不难发现,日本茶道与中国古代风行茶宴、茶会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为建立这种联系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中日两国的僧侣们,本文即企图从中日两国僧侣,其中尤其是两国禅僧的频繁交往中考察,中国饮茶习俗东渐日本的过程以及中国唐宋茶会形式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为日本茶道寻找其悠久的源泉。不当之处,请赐教。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日本九洲筑后、对马、丰后一带大量出土中国秦汉时期的钢剑、铜铎等古物可以看出远在2000多年以前,中日间就已经建立起了友好交往。但是这种交往常常是通过朝鲜半岛间接实  相似文献   

8.
南昌市又一家茶艺馆——“伊甸园茶艺馆”最近开业。该茶艺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185号万寿宫商城一楼,是由南昌伊甸园茶庄总经理徐冠军先生所创办,是目前江西装修最为豪华的高档茶艺馆。馆内分为中国茶室和日本茶室两部分。中国茶室以盖碗茶和功夫茶为主。日本茶室以日本的茶道流派之一的煎茶道为主,聘请两位由日本归来的经中国茶文化专家指导的茶艺小姐,为客人表演日本茶道。小姐身穿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为客人沏茶、端茶,并以日语迎送,别具异国情趣,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开业以来即宾客满座,应接不  相似文献   

9.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都是茶叶大国。虽然日本茶叶源自中国,日本茶文化也受中国茶文化影响颇深,但随着不断地与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相互交叉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属于日本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茶道文化体系。研究中日茶文化的各自特点,对于研究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由于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比较中日茶文化发展方向的异同,也必将有助于对中日茶产业发展差异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90-90
二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了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浪潮。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首创“茶艺”一词。有人不禁要问:为何叫“中国茶艺”而不叫“中国茶道”呢?关于这一问题,力推“中国茶艺”概念的,且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茶道”虽中国古已有之,但却为日本专美于先,若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引起误会。而“茶艺”正是有别于“日本茶道”的叫法。按照范先生的逻辑,“茶艺”中还应有“茶道”之概念,从其推崇和主张的“中国茶艺文化学”便可以证明,在此暂且不论。单就“茶艺”两字,却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海峡,落户…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在大阪淀川下游的青湾举办的两次煎茶大会,是具有博览会性质的日本煎茶文化的盛会,对于确立卖茶翁的煎茶道始祖地位,明确煎茶道精神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提升煎茶道社会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记录两次茶会的《青湾茶会图录》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膝军博士在北京大学教授日语,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可是股博士对中日茶文化浸淫深厚,却是在茶界很有名声的。她有几个不务虚的头衔: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日本茶汤文化学会会员。在北大,博士开设茶文化课程,也讲授日本文化和美术史。她自己谦称为“习作”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是至今为止国内研究日本茶道最为深入全面的一部著作。8月底,博士只身南下福州,为她的主题为“日本茶道与中国文物”的新作搜集资料,我亦终于会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芬博士”。和一个茶人见面,应该在什么地方最好?不错,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和日本国家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这种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也都分别衍生出了自身的许多特点。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茶文化发源国家,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看来,茶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本文对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茶文化的渊源进行探析,同时从起点等级制度以及性格这三个方面对于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中日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来对日本茶道精神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大家对于日本茶道精神的了解提供一下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4):317-323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 ,中韩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 ,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 ,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一、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中国是茶的祖国 ,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 )传入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近十多年来 ,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 ,极为频繁。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  相似文献   

17.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40多人。中国代表团成员包括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文华研究员、《中国茶文化大观》主编余悦教授、广东省英德市茶叶局总农艺师袁学培(随行张裕金)、茶书收藏家及历史研究学者周志刚工程师、云南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黄桂枢等共6人;日本代表团成员则包括:丹月流煎茶道创始人丹下明月教授、日本茶文化学会副会长立山尚武等12人;来自新加坡的有狮城书法学会主席曾广纬、会长丘…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