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巴西牵牛试管苗检测甘薯组培苗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进甘薯组培苗的病毒检测工艺,以甘薯病毒指示植物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种子在MS+GA3 2.0 mg/L培养基上萌发苗的茎尖为外殖体,在MS+IBA 0.2 mg/L的培养基上茎尖能够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且能够以单叶节扦插通过腋芽再植株生长方式快速繁殖;在试管中将巴西牵牛试管苗和甘薯试管苗茎段进行试管微嫁接后在MS0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与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嫁接的巴西牵牛茎段所带的叶片均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与不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正常生长;用甘薯试管苗的无菌研提汁液感染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切口后在MS0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被带病毒甘薯试管苗研提汁液感染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继续培养叶片枯死。被不带病毒甘薯试管苗研提汁液侵染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都能正常生长;以上2种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巴西牵牛种子苗网室嫁接检测法”检测甘薯组培苗是否带有病毒。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检测成本低、培养条件可控、不受季节性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3.
茎尖大小及病毒钝化剂对甘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在茎尖部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同时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病症、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4.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使甘薯受到多种病毒病的影响致使种性退化,严重影响着产量及品质。利用甘薯微茎尖进行诱导培育获得脱毒植株。脱毒甘薯由于不携带病毒因而生理习性有所不同,其明显表现在茎叶生长势强、块茎膨大速度快,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庭辉  余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0-100,102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食用块根的甘薯相比,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趋势和生长数量。  相似文献   

8.
一、脱毒甘薯的特点   1抗病性特别是抗病毒性病害能力增加   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甘薯病毒,即甘薯脱毒对甘薯真菌、线虫病抗性增强,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   2脱毒甘薯增产效益显著   甘薯经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后生理代谢旺盛,可充分发挥品种原有的增产潜力。脱毒甘薯春夏种植均表现缓苗快、长势旺、块根膨大早、膨大快,比未脱毒甘薯增产 20%~ 50%,有的甚至成倍增产。   3脱毒甘薯产量性状好、品质优   脱毒甘薯单株块根数增多,茎节上产生不定根少,且易膨大形成 100克以上的薯块,须根、柴根很…  相似文献   

9.
对甘薯茎尖外植体的取材大小,不同取材季节,不同消毒处理及不同生育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大小对其茎尖离体培养的成苗率及脱毒率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取材的季节和不同生育时期,对甘薯茎尖培养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该试验以1~4月份取薯块催芽的外植体材料是甘薯茎尖培养较为适宜的培养时间,其污染、死亡率为15%;茎尖成活率85%以上;品种成苗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10.
<正> 甘薯茎尖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近年来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甘薯生产大国,甘薯茎尖资源丰富。采用腌制技术制成的甘薯茎尖,不仅色绿质脆、清香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它既适合家庭制作,也可批量生产,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菜用甘薯是一种以食用茎尖、嫩叶为主的特种甘薯,其茎尖柔嫩、香滑爽口。绒毛少,粗纤维含少。熟化后色泽鲜绿,久放不变色,味道鲜美,可烹、作汤。其茎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进行不同茎尖剥离方式对比试验、茎尖成苗对比试验、病毒检测试验、试管苗快繁试验以及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甘薯高效脱毒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一刀切"的茎尖剥离技术平均茎尖成活率和成苗率比常规的层层剥离技术分别高219.2%和429.7%,茎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8 mg/LIBA+0.06 mg/L6-BA;经病毒检测,采用"一刀切"技术病毒脱除率为50%,而常规技术为25%;通过6种不同快繁培养基配方的试验发现,MS+0.04 mg/LIBA+0.05 mg/LGA为最理想的快繁培养基;经田间产量对比分析,脱毒苗鲜薯产量比不脱毒苗平均增产19.9%、薯干增产19.6%,单株结薯数增加0.6块,大中薯率提高3.8%。  相似文献   

14.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5.
蔬菜佳品 --菜用甘薯茎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生产在中国已有400多年历史了,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把甘薯当作粮食、饲料和工业的重要原料,而轻视了它的茎尖可充当新鲜蔬菜的重要作用。其中特别是食叶品种的甘薯茎尖营养丰富而全面,同时口感好,确为蔬菜佳品,而香港人称甘薯茎尖为蔬菜皇后。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6-苄基腺嘌呤和奈乙酸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基因型的甘薯优良品种为材料 ,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6-苄基腺嘌呤 (BA)和奈乙酸 (NA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后 3 0天BA 1.0mg/L +NAA 0 .2mg/L配比 ,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效果较好 ,芽诱导率达 60 %以上 ;延长培养后BA 0 .2mg/L和NAA 0 .1mg/L配比 ,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芽诱导率提高明显 ,芽诱导率达85 .7%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常年种植甘薯13.33万hm2,是我国优质甘薯的重要产区。近年来,随甘薯脱毒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甘薯产量提高了30%以上,推动了甘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现将甘薯脱毒技术、增产机理及栽培技术报道如下:1 甘薯脱毒培养技术1.1 品种选择选用我市选育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富贵1号进行脱毒培养,将种薯清洗干净,放在光照培养箱内保持28~30℃,促其发芽,当苗长至20~30cm高时剪苗作茎尖培养。试验表明,茎尖剥取大小与培养成活率和脱毒率是相互关联的,一般取材大小与成活率呈正相关,与脱毒率呈负相关,即取材越大,成活率越高,但脱毒率…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茎尖组织培养存在的未被广泛认识、由于品种差异造成的培养基成分不同、病毒再侵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茎尖组织培养前景广阔,具有繁殖系数高、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川南地区甘薯生产现状,选用适宜本地区推广种植的甘薯品种茎尖为材料,在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分化芽苗、脱毒鉴定、增殖培养生根、驯化移栽及脱毒薯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取茎尖生长点0.3—0.5min在MS+6-BA1.0—1.5mg/L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培养,90d诱导分化率50%以上,脱毒率为70%;脱毒苗在MS或1/2MS培养基中快繁周期为30-32d,繁殖系数6.8-7.0,驯化移栽成活率为95%,生产应用每公顷增产38.4%以上,脱毒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