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为常用中药,以带根及花穗的全草入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多系栽培。荆芥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各地均可  相似文献   

2.
荆芥别名香荆芥、线芥、假苏,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具有解毒、散风、透疹、止血的功效。近两年来荆芥还广泛应用于饲料、香料等加工行业,荆芥油出口东南亚各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使得其商品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荆芥主产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现将荆芥的采收加工及留种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荆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芥 (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 .)别名线芥、四棱秆蒿、香荆芥等。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为常用中药 ,以带根及花穗的全草入药 ,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咽痛、麻疹不透、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 ;炒炭治便血、崩漏。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河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复配基质对盆栽荆芥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盆栽荆芥的复配基质。【方法】以大叶荆芥为材料,通过在草炭、椰糠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珍珠岩、蛭石复配成栽培基质,研究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对盆栽荆芥生长与品质的影响,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盆栽荆芥。【结果】T2处理(草炭∶椰糠=2∶1)荆芥的株高、全株鲜质量最大,分别为29.35 cm、10.42 g,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最大,分别为2.19%、0.25 mg/g,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为0.67,综合评价最高。【结论】盆栽荆芥在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椰糠可以达到部分替代草炭的目的,促进荆芥的生长,改善荆芥的品质。采用T2处理进行荆芥的复配基质盆栽。  相似文献   

5.
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为唇形科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有解毒、散风、透疹、止血的功效,其品种有南北之分。南荆芥茎小叶多,出油率较高,适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北荆芥茎粗秆高穗较长,适合华北地区种植。近年来,由于荆芥野生资源减少,其商品库存不足,市场走俏,价格出现攀升。此外,荆芥还广泛应用于饲料、香料加工业,荆芥油出口量也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1份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种质进行分析鉴定,为荆芥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种引物组合对其进行AFLP标记分析。利用ITS引物对荆芥样品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分析11份种质的ITS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荆芥AFLP标记多态性不高,选用的6个引物组合扩增出条带241条,多态性条带154条,多态性比率为63.90%;对供试材料AFLP数据结果进行聚类,亲缘关系较近或引种频繁地区荆芥种质资源聚类在一起。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1份荆芥材料的ITS序列完全相同,表明荆芥种质间ITS序列保守性较强。【结论】同时利用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对荆芥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荆芥叶中总黄酮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运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荆芥叶中的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照试验,确定荆芥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超声功率700 W,荆芥质量2.00 g,温度45℃;物料比1∶6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为15 min。最后得荆芥中总黄酮的最大提取率为1.592%。  相似文献   

8.
左利娟  赵爽  王德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47-13248,13272
[目的]筛选‘蓝月亮’荆芥的最佳组织培养条件。[方法]以带腋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荆芥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试验以0.1%HgCl2对荆芥消毒5 min为宜;以MS+0.8 mg/L 6-BA+0.05 mg/L NAA为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以1/2MS+0.5 mg/L IBA为丛生芽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可为‘蓝月亮’荆芥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安徽阜阳、鄂西北、河南等地。鲜嫩的茎叶可生食、凉拌、做馅、配粥及汤羹等,也可作佐料,富含芳香油,有解毒、散风、透疹、止血等功效,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发展前途广泛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基于此,本研究阐述荆芥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荆芥育苗栽培技术和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地荆芥与毫州荆芥进行育种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毫州的荆芥比当地的产量高,收益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裂叶荆芥的GAP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包括裂叶荆芥的适应范围、种类特征、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包装储运以及质量标准等,为达到裂叶荆芥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目标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蓝花荆芥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硫酸苯酚显色法测定多糖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蓝花荆芥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此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蓝花荆芥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率为18.25%,多糖含量达到13.41%。  相似文献   

13.
荆芥别名香芥、假苏,为唇形科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是常用中药。除药厂用作原料外,近两年荆芥还广泛用于饲料、香料加工行业,荆芥油出口东南亚数量也逐年增加。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上市商品已供不足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盐胁迫下,氯化钙浸种对荆芥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荆芥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0、2.5、5、10、20、40 mmol·L-1)浸种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单纯盐胁迫处理相比,氯化钙浸种处理后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荆芥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此表明,氯化钙浸种对NaCl胁迫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20 mmol·L-1氯化钙浸种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荆芥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强荆芥幼苗的抗盐性,为荆芥在盐渍土地区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荆芥又名香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70~100cm,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荆芥在整个生长期间几乎不会受病虫为害,是一种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6.
测定荆芥及其提取物对从酒曲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荆芥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荆芥原液及其提取物溶液对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菌活性。荆芥处理后菌悬液的电导率和蛋白质质量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荆芥中的有效成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使其破裂,从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长在施入“感冒灵”颗粒发酵药渣的荆芥中黄酮含量的分析,探讨经过发酵的中药药渣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影响.结果表明:凡施用过“感冒灵”发酵药渣的荆芥植株,其叶中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施入经30d发酵的药渣荆芥中的黄酮含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荆芥与防风的药理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荆芥水煎剂、防风水煎剂、荆芥配伍防风(1:1)水煎剂进行巴豆油合剂致鼠耳廓炎症的影响试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试验、热板法镇痛试验、解热试验、对离体家兔肠肌的作用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荆芥、防风两味药物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镇痛和抑制家兔离体肠管蠕动作用;两药配合应用,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使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毒性试验表明此两味药物临床使用安全。试验结果较好的解释当前兽医临床使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各类外感风寒挟湿性感冒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1种荆芥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1种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优化ISSR技术体系影响因素;利用100条ISSR引物进行ISSR扩增,最后计算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优ISSR-PCR体系,在25 μL体系中,模板DNA 50 ng,引物0.75 μmol·L-1,Taq DNA聚合酶1 U;100条引物中55条引物可扩增出结果,共扩增出458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条,其中246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53.71%;11个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208 3~0.709 1;在遗传距离为0.5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4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5大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供药用。生用能解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透、荨麻疹初期,疮疖;炒炭治便血、崩漏。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