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白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对我观无白腐病病斑的蒜种在17-18℃下保湿培养5-9d,可使带菌蒜种显症,进行准确剔除,其准确率在99.5%-100%,可控制病害的发生;蒜种带菌率与留种田植株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在生产中提倡用无病或轻病田所产蒜头留种。  相似文献   

4.
8种复配剂拌种对大蒜白腐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种复配剂拌种防治大蒜白腐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硫磺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硫磺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两种复配剂按用种量的0.3%拌种,防效最好,分别为96.88%、97.77%,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蒜白腐病菌对温度的反应及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6℃下不生长,最适温为12~19℃,高于25℃则生长受抑制;菌核在55℃下处理20min推动萌发力;菌丝在下处理25min即失活;粉锈宁,多菌灵拌种防效分别为90.73%和93.04%,自制复合剂F3的防效达99.83%,F4达99.66%,效果优于粉锈宁,且成本低有推广价值,多菌灵对蒜苗有抑制,使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大蒜在江西省永丰县的藤田、石马、沙溪、潭城等乡镇种植历史悠久,既可收获青蒜,又可收获蒜薹和蒜头,经济效益可观,现已成为该县冬季农业生产主栽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1亩=1/15公顷)。大蒜在生长过程常遭受多种病虫为害,以白腐病为害最重,一般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并使其品质降低。为此,我们针对此病展开了几年的田间调查、观察,  相似文献   

7.
1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时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以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8.
以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度量单位,就不同杀菌剂对乐都紫皮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巴里坤县大蒜白腐病发生严重,发病株率达10%~20%,影响大蒜的高产稳产。 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0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  相似文献   

10.
白腐病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大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其发生直接影响大蒜的产量与品质,阻碍了蒜农种植大蒜的积极性。秦州区经济作物工作站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半干旱半湿润山区地膜大蒜白腐病综合防治技术,以指导秦州区大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湿度对该病原菌菌落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菌落生长适宜条件为18.0℃、pH4.0~5.0、持续光照培养。12h黑暗12h光照、15.0~18.0℃、pH4.0~5.0条件下产菌核量最多。12.0~24.0℃、pH4.0~9.0、空气湿度100%以上条件下适合菌核萌发。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5.0℃和50.0℃。[结论]环境因子与白腐病均生长密切相。  相似文献   

12.
13.
经多年观察资料表明,油菜菌核病田间菌核残留分布和活力与作物栽培形式关系密切,其中田埂沟渠多于旱地,旱地多于稻茬田,稻田水浸泡可致菌核腐烂失去萌发活力,菌核萌发进度温湿度影响最大,年度间差异较大。花朵带菌率高峰期略晚菌核萌发高峰期5 d左右,说明花朵菌源来自于菌核萌发释放的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4.
大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行开发研制的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作业性能试验,测试在不同作业条件下其扶禾装置及对齐切秧装置的作业效果。并通过对不同作业速度时该机的损失率、伤蒜率、清土率、生产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考核该机的田间作业性能,分析影响其作业性能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机具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河西地区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带菌是该地区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组织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室内、田间接种均证明了条纹病有再侵染现象,大田发病率23.50%~37.80%,产量损失8%以下,潜育期4~7d。再侵染成功与否及发病率高低与空间生态位有关;大田中心病株以点传播,有重叠侵染现象;六月份多雨及夜间结露有利于进行再侵染;再侵染的侵染率高低与中心病株的多寡成正相关。经成偶法检验符合中心式传播,侵染梯度模型为:lnx_i=-0.3144-0.9615lnd_i,即X=0.7302/d ̄(0.9615)_i。  相似文献   

16.
昭苏垦区秋播大蒜在上一年的10月中下旬播种,到翌年开春4月出苗,出苗后苗小叶片窄长,地面长期不能形成荫蔽状态,从而给杂草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及时作好蒜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车前草菌核病是江西吉安车前草产区主要病害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凯润、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和三环唑5种杀菌剂对车前草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毒力,各药剂的EC50值依次为:0.035 0μg,/mL、0.378 5μg/mL、6.989 8μg/mL、10.503 3 μg/mL和137.006 8 μg/mL,其中凯润对车前草菌核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问试验结果表明:凯润对车前草菌核病的防效最好,高达92.03%,甲基托布津也有较好的防效,为86.70%.而三环唑防效最差,仅为2.08%,其它2种药剂代森锰锌和苯醚甲环唑防效也不理想,依次为21.71%、5.27%.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早稻移栽前后田间水面菌核漂浮量、稻株菌核附着量与土壤越冬菌核量的定量关系,进而研究了稻株上菌核附着量与田间早期病情关系,分别组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数学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越冬菌核量(s)与栽秧后2天的水面菌核漂浮量(As)关系最密切,与栽后14天稻抹上菌核附着量(Rs)关系密切。其回归模型分别为:S=146.74As—5.2163,S=29.71Rs—51.987。栽后14天稻株菌核附着率(Rs)与分蘖末期田间病丛率(DH)的回归方程为DH=12.76+2.88Rs。文章最后对回归模型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浸提液(0、5、15、25、35 ml/L)浸大白菜和辣椒种子8 h,研究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经15 ml/L,辣椒种子经5 ml/L大蒜浸提液浸种后,种子的发芽状况和幼苗生长状况最佳,主要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幼苗株高、幼苗鲜重等指标达到最佳,根系活力最强;而当大蒜浸提液体积分数高于15 mg/L(对大白菜)或5 ml/L(对辣椒),则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不利.  相似文献   

20.
1、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假茎,可使叶片提早15~20天枯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散瓣.防治时一般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4月上旬防治第一次,10~15天再用药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