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94~1996年在天水地区观察了不同播种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适期播种期情况下,冬性品种在越冬前进入伸长期,半冬性品种进入单棱期,但二棱斯均在返青后出现;(2)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棱期持续时间不同;(3)不同播种期小麦的叶片数不同,播期每推迟10d,大约减少1个叶片(4)适期播种情况下,小麦幼穗分化时间早,前期分化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2.
覆膜对冬小麦穗分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6个品种穗分化进程连续2a的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加快冬小麦穗分化发育进程,其主茎伸长期和单棱期穗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平均提前6.5d和9.5d,持续天数则相应缩短2.0d和6.1d,二棱期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提前12.0d,持续天数延长9.5d。二棱期分化天数增加是地膜小麦形成大穗的主要原因,覆膜能缩短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开始)穗分化的差异天数,地膜小麦分薛穗单棱期分化开始日期与主茎开始日期差异天数比露地小麦缩短,I薛平均缩短2.3d,Ⅱ薛平均缩短4.7d,Ⅲ薛平均缩短16.2d;地膜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与露地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相比,I薛比露地小麦缩短2.9d,Ⅱ薛缩短4.5d,Ⅲ薛缩短10.0d,覆膜缩小了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和形成穗匀的发育态势。  相似文献   

3.
地膜玉米穗分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1)地膜玉米中单2号雄穗和雌穗分化历时分别为34,36d时,分化始期的可见叶和叶龄分别为8.8,6.5和11.0,7.7。与露地玉米相比,雄穗分化期缩短16d,雌穗分化期缩短12d。在穗分化的前期和中期,地膜玉米的叶数均显著多于露地玉米。(2)地膜玉米雌雄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3)地膜玉米要求栽培措施比露地玉米早而及时。前期和中期管理的叶龄值比露地玉米多1,后期与露地  相似文献   

4.
1984—1986年间,采用分期播种,在南京自然和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春性和冬性小麦的生长锥发育与抗寒锻炼、脱锻炼及再锻炼的关系。 蚰包小麦的抗寒锻炼潜力比宁麦4号大。越冬期间,正常播期下的春性小麦的抗寒性随温度的波动而改变,蚰包小麦的抗寒性强而平稳。 在二棱末期前的冬小麦幼苗,抗寒锻炼效应基本上不受生长锥发育阶段的影响。单棱期的麦苗在15℃/5℃下,宁麦4号的幼穗发育速率和脱锻炼比蚰包小麦快。在更高温度下,两者脱锻炼速率相似。说明小麦品种间脱锻炼的差异决定于幼穗发育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 调节播期使小麦在越冬时开始穗分化,不影响小麦的抗寒性,有利于分化大穗。  相似文献   

5.
基因型与播期对长春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在长春分期播种期穗分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穗经时期与越冬存活率间 不同而有别,耐寒性较弱的品种以生长锥未伸长期越冬较安全;耐寒性强的品种越冬前处于生长锥伸长期可安全越冬,适播期较宽。穗分化结束日期因品种而不同,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无差异。穗分化总日数与小区产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穗发育进程及温度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幼穗发育的进程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温度又是控制幼穗发育的极其重要因素。在小麦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整调播种期来控制幼穗发育进程,使其向着有利于丰产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目前对所选用品种的幼穗发育各时期对温度要求了解不够,往往由于播期不当,致使小麦幼穗发育处在不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有时因幼穗发育过快而遭受冻害,有时因播期过晚使幼穗发育推迟,穗粒数减少,穗重下降,因而影响产量的提高。为此,几年来我们研究了河南几个主要当家品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幼穗分化期对温度的要求,以及在幼穗发育各时期对温度的反应,为提高穗粒重、适期播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覆膜穴播冬小麦效益上不去的现状,改覆膜穴播为膜侧条播,并对3种栽培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膜侧条播栽培能增加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集水保水,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大幅度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表现出超常的越冬保苗效果,幼穗分化及有效生育期明显延长。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露地条播小麦提高14.2%、16.8%和3.8%,产量提高34.5%。而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一、旱地小麦生长特点(一)旱地小麦幼穗分化前期慢、后期快,小花小穗退化多旱地小麦幼穗分化历时160 d,占全生育期的65%以上。由于土壤墒情的原因,旱地小麦播种普遍倾向于"墒到不等时"。因此,旱地小麦播期较水浇地偏早,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由于丘陵地气温下降较快,小麦较早地通过了春化阶段,穗分化较水浇地提前。旱地小麦幼穗生长锥伸长期至护颖原基分化期一般为120 d,分化时间占总分化时间的80%,而水浇地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设计多点布置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播量(247.5kg/hm^2)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蹲点地条播栽培平均增产1058kg/hm^2,增高41.89%,增加经济纯收益1121.82元/hm^2;比覆膜穴播栽培平均增产777kg/hm^2,增幅23.09%。相对露地条播栽培,垄盖膜际条播小麦的增产作用是在出苗率提高后保持了成穗数基本没有减少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幼穗分化天数增加穗粒数,延缓灌浆进程提高千粒  相似文献   

12.
地膜穴播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8年,在山西临汾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穴播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方式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子粒灌浆强度大,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6kg/mm;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要素,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优于露地条播,达到公顷产40845kg。  相似文献   

13.
掌握三麦(小麦、大麦、元麦)幼穗分化特点,合理地应用改良种,是实现三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一环.据我们观察,不同品种的三麦,幼穗分化特点不同,在应用时必须加以注意:(一)春性和半冬性品种与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的早迟不同.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时间较早,秋播的四叶期就进入了生长锥伸长期,幼穗已开始分化;而冬性品种幼穗分化时间较迟,到五叶期生长锥才伸长,幼穗才开始分化.冬性品种幼穗分化较迟,要获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1)地膜玉米中单2号雄穗和雌穗分化历时分别为 34,26 d时,分化始期的可见叶和叶龄分别为 8.8,6.5和 11.0,7.7。与露地玉米相比,雄穗分化期缩短 16 d,雌穗分化期缩短12人在穗分化的前期和中期,地膜玉米的叶数均显著多于露地玉米。(2)地膜玉米雌雄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3)地膜玉米要求栽培措施比露地玉米早而及时。前期和中期管理的叶龄值比露地王米多1,后期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4)地膜玉米各分化期的叶面系数均显著大于露地玉米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从主茎第4叶到第7叶的4个叶龄期。多数冬小麦品种的生理技节叶龄期为主茎第9、10两个叶龄;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除主茎穗外,尚有鞘蘖、1N.2N、3N、4N、2N-1和1N-2等蘖位的分蘖有成穗的潜力。因此,生产上可利用低位蘖成穗。  相似文献   

16.
临潭县旱区春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潭县旱区对春小麦采用地膜沟穴播、平膜穴播、垄断侧沟播、露地条播(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下的春小麦出苗期、成熟期均比露地条播提早,幼穗分化期延长,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表现好,在3种覆膜方式中,以地膜沟穴播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3%;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0.1%。以地膜沟穴播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为4250.3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40.7%,比平膜穴播提高效益38.0%;平膜穴播经济效益次之,纯收益为3100.5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2.7%。  相似文献   

17.
小麦叶片出生与穗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冬性品种京411和春性品种扬麦158为材料,于9月30日(早播)、10月30日(适期播种)和3月2日(晚播)分期播种。研究得出,叶龄与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品种、播期而异;叶龄余数与主要穗分化时期的关系在适播条件下品种间十分接近;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因品种而异,但不同播期间差异较小。结果初步揭示了小麦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进程的相互关系,为作物栽培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百农矮抗58、豫麦49-198、豫农949和偃展4110这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处理,研究了冬小麦拔节期幼穗抗霜冻力随幼穗分化进程的变化规律。在药隔期前后对4个品种进行了抗霜冻力鉴定,进而分析了不同品种、冬春性以及幼穗发育进程等对冬小麦抗霜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百农矮抗58抗冻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冻能力相对较弱。随幼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幼穗抗霜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雌雄蕊末期发育进入药隔期,幼穗的抗霜冻力骤然下降,雌雄蕊分化期之前以及药隔期之后,抗霜力的下降趋势比较平缓,表明雌雄蕊至药隔期是冬小麦幼穗分化的低温敏感期;品种的抗霜性研究适宜在该时期展开。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不同习性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和洛旱6号的幼穗分化进行观察研究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者幼穗分化的总时间均有所缩短,总趋势均为前期慢后期快;洛麦21号随着播期的推迟二棱期和药隔期所经历的时间均为先增加后减少,穗粒数和产量也为先增加后减少,故生产上的适播期为10月14日前后;洛旱6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前期和药隔期所经历的时间10月4日播种和10月14日播种相同,10月24日播种时间缩短,穗粒数和产量10月4日播种和10月14日播种差异不大,但10月24日播种产量明显降低,故生产上不宜晚播,适播期为10月4~14日。洛麦21号和洛旱6号冬性较豫麦49稍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天.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