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击晕屠宰对肉牛血液理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击晕屠宰)和对照组(非击晕屠宰),宰时采血,宰后排酸72 h后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皮质醇、ACTH浓度、肌酸激酶与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宰后45分钟、4小时、24小时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72 h后试验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压力失水率、黄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击晕屠宰能够显著缓解肉牛的宰前应激,有助于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最优宰后冻结时间工艺,以AA+白羽肉鸡胸肉为试验材料,采用配对试验研究了宰后45 min、2 h和12 h冻结肉样在蛋白溶解度、保水性、p H和剪切力的差异,结果显示:1宰后45 min冻结的肉样的p H、解冻汁液流失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宰后2 h冻结的肉样,而加压失水率、剪切力和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低于宰后2 h冻结的肉样(p<0.05);2宰后45 min冻结的肉样p H、总损失和解冻汁液流失显著高于宰后12 h冻结的肉样,而加压损失、总蛋白溶解度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低于宰后12 h冻结的肉样(p<0.05);3宰后2 h冻结的肉样蒸煮损失和总蛋白溶解度显著低于宰后12h冻结的肉样(p<0.05)。结果表明宰后2 h冻结的肉样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建议在宰后2h内完成肉的分割、包装并进行冷冻。  相似文献   

3.
宰前运输应激对肉牛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45-2048
30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不运输组)和试验组(运输组),试验组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28(P0.05)和1.68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在12 h(P0.01)、24 h(P0.05)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升高,但2组间在72 h的肌肉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在45 min时的肌肉剪切力值,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7.11%,差异显著(P0.05),在24,48,72 h时,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12 h的肌肉p H值,试验组比对照组低9.33%,差异显著(P0.05),但在45 min,24,48,72 h的p H值,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肌肉颜色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肌糖元含量比对照组低24.03%(P0.05),肌肉乳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8.65%(P0.05),而肌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2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降低了肉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杜洛克及长白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 H、糖原、乳酸含量和TBA值(硫代巴比妥酸值)。结果表明,宰后10 h,宰后时间对杜洛克及长白猪肌肉p H、乳酸影响极显著,对糖原、TBA值影响不显著。猪种间比较,第3小时和第5小时的p H杜洛克分别比长白猪高4.37%(P〈0.01)和3.93%(P〈0.05);第0.75小时、第2小时和第5~7小时的肌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长白猪高166.83%(P〈0.01)、120.59%(P〈0.01)、117.02%(P〈0.05)、154.31%(P〈0.01)、147.23%(P〈0.05);宰后45 min、第2~4小时和第7~8小时的乳酸含量长白猪分别比相同时间点的杜洛克猪高37.99%(P〈0.05)、27.46%(P〈0.05)、68.90%(P〈0.01)、33.19%(P〈0.05)、52.97%(P〈0.01)和47.05%(P〈0.05)。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 H、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对长白猪肌肉p H、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含量和TBA值影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肌肉p H、糖原含量和TBA值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第48小时乳酸含量杜洛克比长白猪高25.10%(P〈0.05);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滴水损失长白猪分别比杜洛克高160.96%(P〈0.05)和60.06%(P〈0.05)。-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 H影响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TBA值影响不显著;对长白猪肌肉p H、解冻失水率、糖原及乳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对TBA值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藏5 d,杜洛克和长白猪相同时间点的p H、糖原含量、TBA值差异不显著;第48小时乳酸含量杜洛克比长白猪高23.71%(P〈0.05),第120小时乳酸含量长白猪比杜洛克高10.78%(P〈0.05);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解冻失水率长白猪分别比杜洛克高186.85%(P〈0.05)和127.20%(P〈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 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 H、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大约克猪背最长肌p H显著降低,肌肉糖原、乳酸和TBA值(硫代巴比妥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 H、糖原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和乳酸含量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 H、解冻失水率、糖原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乳酸含量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p H与糖原呈显著正相关,与乳酸显著负相关,TBA值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p H、滴水损失、糖原和乳酸之间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 H与解冻失水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8):28-34
选用生长发育良好、出生日期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杜洛克仔猪50头、大约克仔猪35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杜洛克及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 H值、糖原、乳酸和α-硫代巴比妥酸(TBA)含量。结果表明:宰后10 h肌肉pH值、宰后45 min和2 h乳酸含量、宰后1 h的TBA含量杜洛克比大约克猪降低5.02%(P0.05)、52.63%(P0.05)、29.41%(P0.05)和150%(P0.05);宰后6、7 h肌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提高166.67%(P0.05)和146.88%(P0.05)。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宰后96 h肌肉p H值杜洛克比大约克降低2.15%(P0.05);宰后48和144 h糖原含量、宰后48 h乳酸含量、宰后120 h滴水损失、宰后144 h TBA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分别提高83.67%(P0.05)、75%(P0.05)、13.95%(P0.05)、57.45%(P0.05)和200%(P0.05)。-20℃冷冻条件下,宰后48、72和96 h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提高84.78%(P0.05)、51.02%(P0.05)和83.72%(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宰后猪肌肉糖酵解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北京黑猪对其肉质性状[宰后24 h的pH值、肉色L~*值、72 h滴水损失(DL值)]以及糖酵解指标[宰后6 h及24 h的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酮酸(PA)、乳酸(L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及糖酵解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4 h pH值为5.94,24 h L~*值为50.61,72 h DL值为1.41;24 h pH值与24 h L~*值、72 h D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4 h L~*值与72 h D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后24 h的PK、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宰后6 h(P0.01);宰后6 h LDH活性与宰后6 h、24 h L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6 h LA含量以及LDH活性与72 h D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24 h 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分别与24 h L~*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说明LDH活性对于宰后肌肉糖酵解具有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与LA的含量及肉质性状密切相关,LDH活性与LA含量可作为肉质性状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7):27-31
旨在探讨乳酸杆菌对肉仔鸡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72只1日龄的艾拔益加(AA)肉仔鸡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处理组每天口腔灌服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1.202 9),对照组每天口腔灌服生理盐水。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宰杀,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处理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24 h内,乳酸杆菌处理组胸肌p H的下降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宰后24 h,乳酸杆菌处理组胸肌的亮度值(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度值(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处理组的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乳酸杆菌能够降低肉鸡腹脂的沉积,改善肉仔鸡肌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舍饲(concentrate feeding,CF)、放牧(pasture feeding,PF)对滩羊股二头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变化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4~5月龄滩羊公羔2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以舍饲、放牧方式饲养,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股二头肌作为试验样品,并对其肉质性状、肌纤维特性及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与蛋白降解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羊肉剪切力、硬度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弹性则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肌纤维密度和Ⅱ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Ⅰ型肌纤维的直径、横截面积和数量比例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舍饲组羊肉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两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在宰后24 h至最低后逐渐回升,但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稳,舍饲组增加率(50.97%)高于放牧组(41.94%);超微结构显示,宰后肌肉肌原纤维结构松弛、裂解,Z线发生降解,肌原纤维小片化出现,舍饲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程度比放牧组更严重。舍饲组肌浆蛋白变性程度小,宰后降解速率较慢,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较明显,降解产生的小分子蛋白量高于放牧组。综上所述,饲养方式改变了滩羊股二头肌纤维特性,并对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产生影响,舍饲饲养使得股二头肌纤维密度增加,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减小,并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此外,由于Ⅱ型肌纤维比例的增加,舍饲饲养提高了肌肉宰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增长率、肌浆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降解速率,使宰后成熟过程加快,改善了股二头肌肉嫩度。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从质构属性出发研究屠宰日龄、胸肌部位和宰后处理对AA肉鸡胸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1、28、35、42日龄AA肉鸡,屠宰分割胸外肌,置于不同温度下储存,然后用物性食品测试仪测定鲜肉嫩度、韧性、坚挺度、细腻程度4个指标。结果显示:28日龄不同部位的肌肉质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AA肉鸡屠宰日龄越小,肌肉的细腻程度值就越小,肌肉越细腻(P0.05);冷冻和冷藏条件下肌肉的嫩度值极显著低于其他储存条件(P0.01),冷冻条件下肌肉的韧性值最小(P0.01)。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鸡肌肉的特有品质,应在屠宰后尽量短的时间内冷藏或冷冻处理。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2):28-34
为了研究猪宰后不同部位PSE肉与正常肉的蛋白质变化,为猪肉品质调控与PSE肉形成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宰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均为正常肉或PSE肉的175日龄"杜长大"阉公猪各6头,测定24 h内肌肉的pH值、离心失水率、蛋白质溶解度、钙蛋白酶活性及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背最长肌正常肉的总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PSE肉的总蛋白溶解度(P0.05),PSE肉肌浆蛋白溶解度24 h内变化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正常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高于PSE肉;宰后0 h,股二头肌的钙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宰后8 h内正常肉的钙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PSE肉(P0.05);正常肉与PSE肉的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条带差异较大,肌浆蛋白SDS-PAGE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PSE肉与正常肉蛋白的变化差异主要在于肌原纤维蛋白,且股二头肌与背最长肌相比肌原纤维蛋白分解快;不同部位正常肉与PSE肉肌浆蛋白无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三门峡雏鹰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育肥阶段部分肉质指标,试验选择10月龄三门峡雏鹰黑猪10头、6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进行屠宰,分别测定了肉色、滴水损失、p H值、熟肉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两品种之间屠宰45 min后红度(a1*值)、宰后24小时后红度(a24*值)和黄度(b24*值)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后肉色45 min、24 h后亮度(L*值)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率、屠宰45 min后p H值和24 h后p H值、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随机选取150日龄盐津乌骨鸡100只(公母各半)为试验素材,测定其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母鸡的胸肌和腿肌肉色红度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公、母鸡腿肌p H45 min、p H24 h值均显著高于其胸肌(P0.05),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水率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水分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食盐对鸡胸肉进行腌渍处理,以食盐添加量0%为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食盐添加量下鸡肉糜的蒸煮损失、质构特性、热性质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鸡肉的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热性质及流变性影响显著。蒸煮损失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食盐添加量在0%~3%范围内的鸡肉具有较强保水能力。剪切力值与食盐添加量呈正相关,显示食盐可一定程度增加蛋白结合性能,保证鸡肉更佳的质构特性。腌渍后鸡肉蛋白变性温度较对照样明显降低(P0.05),显示鸡肉蛋白经腌渍处理后对热处理温度更为敏感。不同食盐添加量鸡肉蛋白流变曲线变化明显,存储模量随食盐添加量增幅明显(P0.05),显示食盐具有加速蛋白变性与增加凝胶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热休克蛋白(Hsp)108mRNA表达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值、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肌肉、心脏和肝脏中hsp10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hsp108mRNA表达水平大部分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心脏33℃组表达量明显增高,其他应激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检测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要求,表明热休克蛋白可作为热应激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维生素E添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发表的观察维生素E添加对猪肉滴水损失率、宰后24 h p H、肉色及嫩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计算合并标准均数差(SMD)及95%置信区间(CI)。最终27篇文献纳入该研究,观察维生素E添加后滴水损失率、宰后24 h p H、肉色及嫩度的文献依次为24、23、20和8篇,与对照组比较,维生素E添加后滴水损失率、宰后24 h p H、肉色及嫩度的SMD分别为-1.75(95%CI:-2.29,-1.21)(P0.01)、0.27(95%CI:-0.30,0.84)(P=0.35)、0.72(95%CI:0.28,1.17)(P0.01)和-1.11(95%CI:-2.30,0.09)(P=0.07)。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提高宰后24 h,p H增强嫩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降低滴水损失率提高猪肉保水能力(P0.05),并能显著改善肉色提高猪肉品质(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随机选取310日龄茶花鸡64只(公母各半),对其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部位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亮度值(L*)、失水率、蒸煮损失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红度值(a*)、p H45 min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黄度值(b*)无显著差异(P0.05);公鸡胸肌p H24 h、剪切力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p H24 h、剪切力与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2相同性别不同部位间,公鸡和母鸡胸肌的L*值、剪切力、失水率显著高于腿肌(P0.05),a*值、p H45 min值、p H24 h值显著低于腿肌(P0.05),b*值无显著差异(P0.05)。3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 H45 min值、p H24 h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L*值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失水率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快速增长和肌肉增生型肉鸡品种选育导致大量异质鸡胸肉的产生。其中,类PSE(Pale soft and exudative-like meat)肉由于颜色苍白、质软、渗出率高严重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且由于蛋白变性导致的加工特性差、出品率低等问题给肉类加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宰前应激会刺激动物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和生理代谢功能,造成宰后初期肌肉生理生化失调,也会对肉品质产生影响。本文旨在综述高温运输诱导类PSE肉的发生机制,探讨高温运输应激对肉鸡应激反应、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状态、钙离子通道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鸡福利和降低类PSE肉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40只(公母各半)45周龄的镇沅瓢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物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不同性别间,公鸡腿肌肉色的L*值及胸、腿肌p H24h值均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胸、腿肌的a*值及腿肌的剪切力(N)显著高于母鸡(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公鸡胸肌L*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胸肌a*值显著低于腿肌(P0.05),母鸡胸、腿肌L*值和a*值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均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腿肌p H45 min值和p 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对肉品质物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 H45min值与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呈显著负相关,L*值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L*值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失水率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 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 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 min/45 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 min/45 min组胸肌宰后24 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 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 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 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 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