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乳酸杆菌LA-5对雏鸡肠道黏蛋白MUC2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饲喂乳酸杆菌雏鸡回肠、盲肠、直肠MUC2m RNA及相应肠液MUC2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饲喂乳酸杆菌雏鸡肠道MUC2m RNA表达及肠道MUC2含量在饲喂后1~18 d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雏鸡,其中直肠MUC2m RNA表达水平在饲喂后1~7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肠肠液MUC2含量于饲喂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乳酸杆菌对雏鸡肠道组织黏蛋白MUC2基因表达和分泌均有影响,能促进肠道黏液分泌,提高雏鸡肠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巨型艾美尔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乳酸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取200只红羽肉杂雏鸡,饲喂至8日龄,随机分为3个球虫卵囊剂量感染组(0.5×105、1.0×105和2.0×105个/羽),并设对照组;于感染后1、3、5、7 d,各组分别处死雏鸡5只,测定小肠中段乳酸杆菌的定植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个试验组雏鸡肠道的乳酸杆菌定植数量均有降低。其中试验Ⅰ组,在感染后1、3 d,肠道乳酸杆菌定植数对数值分别为(5.46±0.14)和(5.57±0.14),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5、7 d后,分别为(5.71±0.45)和(5.80±0.52),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试验Ⅱ、Ⅲ组,在感染后1 d,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3、5、7 d,肠道乳酸杆菌定植数量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证明大剂量球虫感染可明显降低雏鸡小肠段乳酸杆菌的定植数量。  相似文献   

3.
饲喂转球虫基因功能乳酸杆菌后对雏鸡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验证转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保护性抗原SO7基因的功能乳酸菌对人工球虫攻击的保护性 ,将这种转球虫SO7基因的功能乳酸杆菌给刚出壳的雏鸡饲喂 ,一周后攻球虫卵囊 5× 1 0 4 个 /只 ,通过对试验雏鸡的体重变化来检测转球虫SO7基因工程乳酸菌的有效性 ,设红、白对照组 ,转基因乳酸菌组和乳酸菌对照组。结果表明 :饲喂转基因乳酸菌组雏鸡 ,在攻击球虫后体重增重未受影响。这为球虫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leaf extract, MCL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为博落回叶的资源利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MCLE高(MCLE-H,450 mg/kg)、中(MCLE-M,150 mg/kg)、低(MCLE-L,50 mg/kg)剂量组,试验期14 d。通过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MCL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MCLE对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动物溃疡性肠炎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以10日龄SPF雏鸡为研究对象,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为诱导剂,分别根据体重应用50、100、150mg·kg-1的TNBS(50%乙醇稀释)通过灌肠途经建立TNBS诱导的雏鸡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进而分析TNBS对雏鸡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剂量效应。并对TNBS所致的溃疡性结肠炎雏鸡的临诊症状、眼观和病理组织以及体重等变化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观察或检测,结果发现,100mg·kg-1 TNBS为制备雏鸡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理想给药剂量,其能够得到理想的实验动物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对雏鸡的损伤在可控范围内,不会造成模型动物的大批死亡。本研究成功建立雏鸡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乳酸杆菌对雏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生物物种都存在着与另一些生物物种的生存关系,有的共生,有的制约,有的协同,有的寄生。采用来自于消化道本身的微生物,即“直接饲喂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DFM)饲喂动物,防治疾病,已引起人们极大兴趣。雏鸡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与肠道乳酸杆菌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至今未见文献报道。此试验的目的是分析雏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后,其肠道乳酸杆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嗜酸乳杆菌在预防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将75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模型组(UC组)和嗜酸乳杆菌预防组(LA+UC组),应用RT-PCR、H.E.染色和ELISA等方法对各组雏鸡结肠组织TLR2和My D88 mRNA表达量和组织学变化,血清中IL-8和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预防组雏鸡结肠组织TLR2、My D88 mRNA表达以及血清中IL-8含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模型组雏鸡,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雏鸡;血清中IL-10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雏鸡。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可以通过调节血清中IL-8和IL-10的含量,预防和缓解雏鸡UC的发生和发展,而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TLR2/My D88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不添加复合乳酸杆菌,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05%、0.10%、0.15%、0.20%的复合乳酸杆菌添加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宜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蛋雏鸡日增重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盲肠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因此,蛋雏鸡饲粮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可提高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在蛋雏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24日李某购进雏鸡2000只,30日龄时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经治疗得以控制,饲养到40日龄死亡数量突然增加,用恩诺沙星效果明显。此次共发病382只,发病  相似文献   

12.
以秦皮为主药,瞿麦为辅药,探讨纯中药制剂抗炎作用机制。选用Wistsar种清洁级雄性大白鼠60只,体质量(216±2.8)g,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用10%乙酸造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了正常、造模及治疗后1、3、7d大白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rostandin,PGE2)、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的变化,探讨抗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大鼠患UC时,血清中PGE2、IL-1和TNF-α明显升高,黏膜组织中cAMP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该方治疗后,大鼠UC模型血清中PGE2、IL-1和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cAM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表明,该方剂抑制结肠黏膜组织促炎因子的释放和提高cAMP含量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仔猪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建立乙酸诱导仔猪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选取18头健康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3头)、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6头)和乙酸组(9头),分别注射30 mg/kg BW戊巴比妥钠,待完全麻醉后,对照组仔猪直肠灌注10 ml无菌生理盐水,TNBS组分别灌注25 mg/kg BW(3头)和50 mg/kg BW(3头)TNBS的50%乙醇溶液,乙酸组分别灌注10 ml 5%(3头)和10%的乙酸(6头)。随时观察仔猪状态与粪便情况,灌注3 d或7 d后屠宰,并取结肠组织固定,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损伤变化,分别进行黏膜损伤评分,以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结果表明,采用直肠灌注不同浓度TNBS(25 mg/kg BW和50 mg/kg BW)、5%乙酸,均只出现短暂的稀便,病理切片观察只有轻微炎性症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灌注10%乙酸的6头仔猪,根据粪便性状及结肠肉眼观察均显示明显的结肠炎症状,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3d后出现溃疡灶,并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而7d后可见溃疡灶已脱落,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由此可见,直肠灌注10%乙酸能成功诱导仔猪结肠炎。  相似文献   

15.
<正>腹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犬的疾病症状,发病原因复杂,多为继发于某些传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日粮不耐等,发病时多伴发有大便带血、呕吐等症状,通过对一例慢性腹泻病犬的治疗确定导致该犬腹泻的原因为慢性结肠炎。1材料1.1病例来源来源于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犬病医院,该病犬为4岁博美母犬。1.2仪器血常规分析仪(IDEXX Laser Cyte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IDEXX Vet Test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修复的效果。试验选择20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设计正常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和6个炎症修复组,共8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正常对照组和炎症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炎症修复组采用2×3两因素交叉等重复的析因设计,鸭油甘油二酯分别灌服2、3、4 mL/kg,壳聚糖溶液分别灌服2、4 mL/kg,试验周期为3周。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鸭油甘油二酯对体重变化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3 mL/kg鸭油甘油二酯与2 mL/kg壳聚糖组合的体重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不同添加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对结肠长度的变化无显著影响;鸭油甘油二酯、壳聚糖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影响极显著;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显著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IL-4、IL-6、IL-17、IL-1β、IFN-γ、TNF-α)表达;与炎症模型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可使结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隐窝深度显著变浅,表明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能够保护结肠黏膜层以及隐窝腺体的完整性,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综上可知,...  相似文献   

17.
丹麦的科研人员对2群10—52日龄的白来航雏鸡,在6个平衡期内测定了2个不同温度制对雏鸡的生产性能、氮与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甲醛对雏鸡的影响王欢译《PoultryDigest》February1994,60查正梁校近5年来由于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的规定,美国孵化厂愈来愈少应用甲醛薰蒸法了。有些孵化厂已达到了职业安全卫生署关于工作人员对甲醛的接触量,记录及培训等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后芹菜汁的主要功能成分变化和芹菜发酵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及免疫调节作用。选取5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芹菜发酵液组,每组10只。按10 μL/g BW的剂量标准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则灌胃不同浓度的芹菜发酵液,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除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外,其余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溶液;在此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第14天,通过摘眼球取血法获得全血,随后脱颈处死小鼠,解剖取出结肠组织测量长度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芹菜汁经发酵后,总酸、总糖、总多酚、类黄酮、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高浓度组能减少DSS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1)、结肠缩短(P<0.01)和DAI降低(P<0.05)。③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发酵液组的UC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腺结构相对完整,杯状细胞轻微减少,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入。④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发酵液组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组的IL-6、TNF-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0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芹菜汁经发酵后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芹菜液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一定的防治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外周血中CD4+与CD8+T淋巴细胞平衡,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试验选择80只SPF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未设置重复,试验期共21 d。空白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其余组以灌胃法灌注3%DSS,每次灌注剂量为0.6 mL/20 g体重,3次/d,连续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然后对结肠炎小鼠分别给予紫花地丁、白头翁、紫花地丁-白头翁(1:1)、紫花地丁-白头翁(1:3)、紫花地丁-白头翁(3:1)水煎剂干预,每次0.5 mL,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0.5 mL,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混悬液0.5 mL,连续7 d。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取结肠组织进行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指数(CHPI)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显示: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的CMDI评分和CHPI评分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显著,DAI评分和MPO活性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治疗小鼠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隐窝数量恢复明显。综合分析,紫花地丁-白头翁(3:1)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MPO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