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内宁波、余姚、慈溪、绍兴、诸暨、金华、上虞和福建省等地的雏番鸭群发生一种以主要病变在肝脏,但其病变又不同于“雏鸭病毒性肝炎”和“雏番鸭花肝病”的疫病,暂称为雏番鸭“新肝病”。笔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临床防治技术等展开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番鸭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平 《山东家禽》2004,(11):36-37
小鹅瘟通常侵害雏鹅、小鹅。近几年来,该病是雏番鸭继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之后的又一大疫病,而且经常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临床发病上不易鉴别,两者均主要侵害1月龄内的小番鸭,以传播快、死亡高、剧烈下痢、纤维素性肠炎、小肠后段内容物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目前该病已成为番鸭养殖户的主要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腿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疫病。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该病目前除侵害雏番鸭外,未见对其他禽类及哺乳动物致病。该病于1985年在  相似文献   

4.
番鸭也叫瘤头鸭、红鼻番,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近年来,我国番鸭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频发的疫病尤其是病毒病成为限制番鸭养殖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番鸭养殖水平的提升,养殖户有必要加强对番鸭品种及其各类疫病的研究,不断优化和细化番鸭养殖技术,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猪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该病为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B类动物疫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病理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电镜检测、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本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的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在临床的快速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番鸭细小病毒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幼龄番鸭的一种新的番鸭疫病。该病于1980年在中国首次报道。本病因日龄不同而异,3周龄以下的雏番鸭主要是急性感染,主要症状是喘气、厌食、腹泻、脱水、迅速消瘦、死亡率高,特征病变是胰炎、肠炎和肝炎。3周龄以上的番鸭主要是慢性感染。雏番鸭细小病毒怀小鹅瘟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其理化特性和基因组结构非常相似,常规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雏番鸭细小病毒与小鹅瘟  相似文献   

7.
番鸭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细小病毒(M PV或M DPV)是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由它引起的番鸭细小病毒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龄病。一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直径为20~25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8.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以1~3周龄的雏番鸭最为易感,给我国番鸭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番鸭细小病毒。文章从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多个方面对番鸭细小病毒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方博 《广东饲料》2019,(3):49-50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 parvovirosis),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 Disease, MDPV)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为喘气、腹泻、脚发软和进行性消瘦。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番鸭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就番鸭细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汤海平 《水禽世界》2004,(11):36-37
小鹅瘟通常侵害雏鹅、小鹅。近几年来,该病是雏番鸭继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之后的又一大疫病熏而且经常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临床发病上不易鉴别,两者均主要侵害1月龄内的小番鸭,以传播快、死亡高、剧烈下痢、纤维素性肠炎、小肠后段内容物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目前该病已成为番鸭养殖户的主要预防疾病。2003年6月,某养鸭专业户饲养一批2000只本地番鸭,3日龄注射“三周病”高免卵黄(在饲养前3批番鸭中使用的是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二联弱毒苗预防,从未发病),在15日龄时番鸭群开始发病,少数鸭出现精神委顿、不吃料、下痢,并伴有…  相似文献   

12.
番鸭的经济效益高,饲养周期短,近年来被广泛养殖,但是由于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疫病时常发生。针对番鸭规模养殖中疫病情况,从合理建设鸭舍、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搞好几种危害性大的疫病预防工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番鸭疫病的防控措施,旨在为今后番鸭养殖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番鸭花肝病(The mosaic liver disease inmuscovy duck)是近年来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番鸭养殖区的一种新的疫病,其主要特征为病死番鸭的肝、脾、小肠等部位出现细小灰白色坏死点,也“有花点病“”、白点病”等名称。其特点是发生于番鸭群,尤其是雏番鸭群,以1~5周龄易感。发病率为40%~90%,死亡率40%~80%。花肝病是一种新的番鸭传染病,国外研究较少。1流行病学番鸭“花肝病”自1998年以来,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暴发流行。该病可以通过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创口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肌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我国番鸭产业快速发展.由于番鸭品种的自身特点及各种新疫病的不断出现如水禽呼肠孤病毒病和坦布苏病毒病,造成番鸭养殖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介绍了影响番鸭养殖的主要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具有高度传染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饲养的番鸭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的疫病。该病病原是番鸭细小病毒,最早报道是在1991年。林世堂等认为是类似小鹅瘟的的  相似文献   

16.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是引起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inclusion body hepatitis,HPS-IBH)的主要病原。HPS-IBH在多个国家均有报道;2015年6月在我国暴发,主要危害鸡,尤其是3~7周龄肉鸡,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随着HPS-IBH疫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国内外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在该病的诊断技术、疫苗和防控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病最新研究成果,文章对FAdV-4近年来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了解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法,2012—2018年,在福州、莆田、漳州和三明4个主要番鸭饲养区18个固定养殖场,收集435例临床病例样品,进行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三周病和番鸭小鹅瘟)病原检测,分析病原感染状况。结果显示:2012—2018年,在435例临床病例中,检出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阳性病例155例,阳性检出率为35.6%(155/435),其中番鸭三周病阳性病例102例,番鸭小鹅瘟阳性病例125例,两种病混合感染病例72例。2012—2014年,番鸭三周病病原检出率约为40.0%,2015年降至27.4%,2016—2018年降至5.0%以下,病原检出率大幅下降(P<0.01);2012—2018年番鸭小鹅瘟病原检出率在23.4%~34.9%之间,检出率下降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2014年番鸭三周病商品疫苗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三周病的临床发病率,使该病已非导致番鸭临床发病的主要因素;而对于番鸭小鹅瘟,因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疫苗,防控效果不明显。因此,该地应继续加强番鸭三周病活疫苗的免疫,最终净化该病;而对于番鸭小鹅瘟,需做好综合防控,可免疫鹅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控制临床发病,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番鸭细小病毒病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以1~3周龄雏番鸭为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病毒病。番鸭细小病毒病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及其流行病学等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然而在染病番鸭表现出非典型症状时很容易与番鸭的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混淆,容易误诊。因此,对该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血清学或病原学等实验室诊断方法。文章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番鸭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番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病.早在1985年我国首次在福建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1].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亡率为80%的番鸭疫病,并分离到病毒[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番鸭细小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