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林业人才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是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遗传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师队伍,在"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理论学习、开放式实验、实验技术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上看,"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子遗传学知识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木材学实验"是木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木材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进度过快、课堂互动性差、学生动手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木材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措施:首先,改造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其次,完善实验材料和教材;第三,改进教学方法;第四,改革考核方式;第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对木材的解剖构造及基本性质的了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对农林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过多、没有专业特色、验证性实验多、没有给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和未使用网络技术等问题,不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优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结构;编写内容上,体现基础技能训练与综合实验相结合、与农林相关专业紧密联系、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教材纸质版与数字资源的结合。改革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学时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该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并安排充足的学时;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三,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林业院校教学的需要;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植物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少适合的教材、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教材、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3方面探讨了"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优化措施:首先应选择适合林业院校的教材;其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第三,应改进考核方式。经过课程优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林业高校林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针对传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实习课时不足、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不同步、缺少探索性实习、课程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师资配比不足等问题,探讨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性野外调查的前提下,增加了探索性实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室内实验教学适当穿插在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实习效果,还可以弥补原有野外实习教学课时少的不足;第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规范学生野外实习的管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后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实现了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是促进我国现代林木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原来的"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关联性差、知识点覆盖率低、设计缺乏问题引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该课程教学效果一般。随着学校教学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笔者对"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半开放性实验为思路,设计了关联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的创新性实验,制作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明确了合理的考核方式。从改革效果反馈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林木遗传育种"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加强“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实验方式进行了改革,调整了实验课程体系,增加了开放性综合大实验的比例。同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这些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及兴趣,分析了该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如下具体改革方案和措施:①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②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入过程考核。"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学实验室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密切结合的重要平台,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探索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推手,促进了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改革。针对教学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实验教师队伍不重视、对实验室安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制定管理细则,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培养与激励措施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性安全教育与器物安全性提高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使实验室安全、有序、高效运行,提升了实验教师队伍的实验教学和仪器应用的能力,为探索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庞杂、内容陈旧、课时偏少等问题,从完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首先应实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其次,引入学科前沿问题,加大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改革教学方式,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知识空间;第四,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考察的比例,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环节的考核比重。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新疆农业大学针对新疆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自然条件下实施困难,必须采取配套灌溉措施的现状而为水土保持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在分析了水土保持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水土保持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应加强学生灌溉系统选型能力的培养;其次,应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第三,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第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专业技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森林保护基础概论"是林学专业的基础课。为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对"森林保护基础概论"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根据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进考核机制,考核方式要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2008—2012级林学专业的"森林保护基础概论"课程成绩的统计表明,实施教学创新后,学生各方面成绩均有较大提高,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实验操作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必选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教材编写等4个方面对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基本绘图技能;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编写教材,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等改革措施,以提高"AutoCAD"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面向水土保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由验证性到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新路子;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实验内容、培养创新能力等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葛蓉  田野  陈邵 《中国林业教育》2009,(Z1):118-120
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构建开放式的、以学生"做"为主的、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把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并就今后更好地建设创新实验室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补充学科前沿内容,增加实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诱导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优化考核标准,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将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概述,探索一种有机结合上述主要模块的综合考核模式,以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探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成绩,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选择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结果表明:通过分层次实验设计、问题导向式教学、创新性过程式考核的实施,使得综合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各环节更具规范性、科学性;通过跨学科、多技能综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内容丰富、研究进展迅速和实践应用广泛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反馈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