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以大恒699优质肉鸡和沐川黑鸡为素材,于3个日龄点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的分析,同时采用RT-PCR法对ADSL基因和H-FABP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基因表达规律及其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屠宰性能:大恒699在120日龄时屠宰率最高,90日龄时胸肌率和腿肌率最佳;沐川黑鸡90日龄时胸肌率、腿肌率偏低,120日龄时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较高。2肉质特性:大恒699与沐川黑鸡肌苷酸(IMP)含量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恒699肌内脂肪(IMF)含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沐川黑鸡IMF含量120日龄150日龄90日龄,大恒699 IMF含量略高于沐川黑鸡。3基因表达规律及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大恒699和沐川黑鸡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90日龄时高于120和150日龄,大恒699差异显著(P0.05)。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与IMP含量显著相关(P0.05),基因表达量的增减趋势与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品种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5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120日龄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选取92日龄不同优质新品系鸡50只,分析了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与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腹脂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3234,P=0.0220),与腿肌率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肌苷酸(IMP)含量与胸肌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3604,P=0.0102)。总体上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与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较弱,其中肌内脂肪(IMF)含量与水分呈显著水平的表型负相关(P<0.05),肌苷酸(IMP)含量与水分呈显著水平的表型正相关(P<0.05),与pH值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优质鸡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8个优质鸡新品系70日龄和92日龄鸡98只,将胸肌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性别和日龄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有较大差异。92日龄时D系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显著高于其它各系(P<0.05)。70日龄和92日龄时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母鸡和公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母鸡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在70日龄时公鸡高于母鸡,而92日龄时母鸡高于公鸡。不同日龄间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选取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240只,每个品种均分笼养和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每种饲养方式120只鸡(均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21和42日龄分别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鸡的胸肌IMP和IMF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IMP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品种和日龄对鸡肉IMP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IMF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笼养显著高于平养(P<0.05),3个因素对鸡肉IMF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脂肪酸含量除C18:2和C24:0为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外,其余脂肪酸则为AA肉鸡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AA肉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除C18:0、C20:0和C22:0外,品种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养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个因素对鸡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知,北京油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以及脂肪酸C18:2和C24:0含量显著高于AA肉鸡,42日龄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显著高于21日龄鸡,平养鸡鸡肉的IMF含量、饱和脂肪酸C14:0、C18:0、C20:0和C22:0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笼养鸡,品种和日龄对鸡肉的IMP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两个地方鸡种肉质鲜味的差异,选取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各200只进行饲养,分别在90、120日龄宰杀,测定其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长,肌肉肌苷酸含量呈增加趋势,相同日龄、同一部位,武定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微型鸡(P0.05);(2)同一鸡种间,相同日龄、同一部位、不同性别间,母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同日龄、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胸肌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测定了60、120、150、180、210日龄东北民猪与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和肌内脂肪的含量,结果显示,120日龄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含量极显著高于东北民猪1.25个百分点(P0.01),而210日龄东北民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2.27个百分点(P0.01),其他阶段无显著差异;6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1.08个百分点(P0.01),18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0.94个百分点(P0.05),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东北民猪背最长肌内游离水含量随着机体生长逐渐接近并超过大白猪,而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开始较晚,随着机体生长肌内脂肪含量逐渐接近东北民猪。  相似文献   

7.
以12月龄海门山羊公羊、母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代公羊3个群体为素材,分别取颊肌、斜方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7个部位肌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IMP)含量,研究肌苷酸与肌内脂肪(IMF)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海门山羊(♂)及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7个部位肌肉间IM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门山羊(♀)的颊肌和斜方肌的IMP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P<0.05);海门山羊(♂)IMP含量高于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3个群体中,背最长肌的IMF含量最高,且在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中,背最长肌的IMF显著大于其他部位(P<0.05);海门山羊(♀)颊肌、斜方肌和臂三头肌中的IMF含量高于另外2个群体。由结果可知,IMP和IMF在不同群体和部位含量不同,海门山羊(♂)鲜味优于其他群体,而海门山羊(♀)肌内脂肪较丰富,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8.
鸡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与鸡肉风味品质密切相关,脂肪决定了鸡肉特殊的肉香味,而肌苷酸是一种重要的滋味物质。不同的消费者对肉鸡的品种、年龄、性别乃至部位都有不同偏好,这除了与风俗习惯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对品质和风味特性的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性别、日龄和部位的鸡肉IMP和IMF的含量,旨在探讨IMP和IMF的沉积规律,为确定风味性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是影响畜禽肌肉鲜味的主要成分,对肉品质风味有重要影响。为探究IMP含量与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表达量的关系,试验以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于90、120、150日龄进行屠宰(公母各半),分别测定肌肉组织中IMP含量以及PURH mRNA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长,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上升(P0.05),武定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P0.05);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母鸡肌肉中IMP含量均高于公鸡,胸肌中IMP含量均高于腿肌;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肌肉中不同日龄PURH 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PURH mRNA表达水平与IMP含量呈正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武定鸡肉品质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PURH基因对肌苷酸的合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69日龄仙居鸡108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5%、10%桑叶粉日粮,经42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增重速度减缓、料重比增加,且10%桑叶粉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鸡的胸肌肌苷酸(I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内脂肪(IMF)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性别对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肉品质的影响,随机挑选24只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80日龄洪江雪峰乌骨鸡(公母各12只)进行屠宰,并对腿肌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失水率、肉色、pH、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肌苷酸、氨基酸、脂肪酸、铁、铜、锌、硒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洪江雪峰乌骨鸡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亮度值和pH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中铁和锌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硒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母鸡腿肌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母鸡腿肌的肉豆蔻酸、α-亚麻酸、亚油酸、γ-亚麻酸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的硬脂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母鸡(P<0.05);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肌苷酸(IMP)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结果表明:性别对180日龄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肉品质具有影响,公鸡腿肌富含铁、...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大围山微型鸡(公母各半),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15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对肌肉肉质性状和肌苷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大围山微型鸡肌苷酸含量与肉品质常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表明:母鸡腿肌pH_(24 h)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鸡胸肌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a~*值极显著高于母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母鸡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与pH_(45 min)、p_H(24 h)、a~*值、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正相关;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粗灰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以及氨基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对肌肉风味物质以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金华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和杂交品种(P0.05),肌内脂肪酸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在测定7个猪品种背最长肌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金华猪背最长肌中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金华和长白×金华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均高于金华猪,但是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7个品种中杜金×长大猪的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长×大猪(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品种肉鸡PRKAA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与MyHC基因表达和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选择体重一致的1日龄AA鸡、BJY鸡各90只,每品种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15只,在相同营养标准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1、56日龄进行屠宰,测定腿肌MyHC、PRKAA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IMF)的含量。结果表明:AA鸡和BJY鸡1日龄和56日龄的PRKAA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PRKAA2、MYHC基因表达水平及IMF沉积差异显著(P<0.05)。1日龄AA鸡MYHC_IIA基因、PRKAA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56日龄(P<0.05),IMF含量都是1日龄显著高于56日龄含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RKAA1基因表达与MYHC_IIB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苏姜猪与其母本姜曲海猪的肌肉品质,试验测定了苏姜猪、姜曲海猪常规肉质指标、营养指标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苏姜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姜曲海猪(P0.05);苏姜猪腿肌、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均高于姜曲海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苏姜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姜曲海猪(P0.05);姜曲海猪腿肌、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苏姜猪(P0.05)。说明苏姜猪遗传了其母本姜曲海猪肉质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随机选用1日龄的AA鸡、阉鸡(24日龄时进行阉割的广西黄鸡)、清远鸡、杏花鸡、胡须鸡、广西黄鸡、文昌鸡母鸡各60只,相同营养与饲养条件下饲养至上市日龄(AA鸡42日龄,其他品种120日龄),然后从每个品种随机选出10只进行屠宰测定其肉质。结果发现:1广西黄鸡和AA鸡肌肉45 min和24 h的亮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AA鸡和广西黄鸡红度(45 min)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胡须鸡红度(24 h)显著低于杏花鸡(P0.05),与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文昌鸡肌肉黄度(45 min)显著低于AA鸡、清远鸡、胡须鸡、广西黄鸡(P0.05),阉鸡则显著低于文昌鸡和清远鸡(P0.05);文昌鸡肌肉黄度(24 h)则显著低于AA鸡和广西黄鸡(P0.05),杏花鸡和胡须鸡则显著低于广西黄鸡(P0.05)。2文昌鸡肌肉剪切力最低,且与AA鸡、阉鸡、清远鸡和胡须鸡差异显著(P0.05)。3清远鸡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4清远鸡p H45 min显著低于AA鸡、杏花鸡、广西黄鸡和文昌鸡(P0.05),阉鸡则显著低于杏花鸡、广西鸡和文昌鸡(P0.05);广西黄鸡p H24 h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5除文昌鸡外,所有黄羽肉鸡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AA鸡(P0.05)。6广西黄鸡的肌苷酸含量则显著低于AA鸡(P0.05),而其他品种鸡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A鸡(P0.05)。7各品种肉鸡鸡肉感官评分总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广西黄鸡和文昌鸡的气味分值显著高于AA鸡(P0.05);杏花鸡、广西黄鸡和文昌鸡的风味分值显著高于清远鸡(P0.05);清远鸡和胡须鸡的嫩度分值显著低于AA鸡、杏花鸡和文昌鸡(P0.05);文昌鸡多汁性分值显著高于AA鸡、阉鸡、清远鸡和胡须鸡(P0.05)。综上所述,与白羽肉鸡相比,黄羽肉鸡肉色具有红度值高、亮度值低、肌苷酸含量高和肌内脂肪含量低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其肉品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玫瑰冠鸡肌肉营养价值和肉质风味,以良凤黄鸡和科宝肉鸡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其胸肌和腿肌中的氨基酸和肌苷酸(IMP)含量。结果表明:玫瑰冠公鸡胸肌、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科宝公鸡(P0.05),玫瑰冠母鸡胸肌的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1),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5);玫瑰冠鸡和良凤黄鸡的E/T值、FAA/TAA值均高于科宝肉鸡;玫瑰冠公鸡的胸肌、腿肌IM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科宝公鸡(P0.01);玫瑰冠母鸡胸肌IMP含量极显著高于良凤黄母鸡、科宝母鸡(P0.01),玫瑰冠母鸡腿肌IMP含量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5);玫瑰冠鸡的矫正肌苷酸(IMPc)含量高于良凤黄鸡和科宝肉鸡。综上所述,玫瑰冠鸡与良凤黄鸡、科宝肉鸡相比,肌肉营养更丰富、风味物质含量更高,结果为玫瑰冠鸡肉品质研究和种质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21,(1):48-52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维生素对林下养殖模式下清远麻鸡肌肉品质与谷氨酸、肌苷酸及肌内脂肪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相近的60日龄清远麻鸡40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组在饮水中添加0.01%的复合维生素,各组鸡只放养在桉树林下,试验为期100 d。结果表明:①复合维生素显著提高了清远麻鸡120~160日龄时体重(P0.001);②添加复合维生素显著提高试鸡宰后45 min、宰后24 h胸肌的L*值(P0.05),降低b*值(P0.05),并降低胸肌的滴水损失与剪切力(P0.05);③复合维生素增加清远麻鸡胸肌中谷氨酸、肌苷酸及降低肌内脂肪的含量(P0.05)。添加复合维生素可显著提高林下养殖模式下清远麻鸡的体重,改善肉品质,并增加胸肌中谷氨酸、肌苷酸及肌内脂肪等风味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肌肉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重庆秀山鸡放牧饲养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及其与肉用型青脚麻鸡的差异,试验选择1日龄秀山鸡和青脚麻鸡各200只(公母各半),60日龄采用林下放牧方式进行饲养。15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其生长、屠宰、肉质等指标,并通过各组总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死亡率等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且60,90,120日龄各阶段体重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15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青脚麻鸡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但死亡数和死亡率青脚麻鸡高于秀山鸡;秀山鸡公鸡活重极显著低于青脚麻鸡公鸡(P0.01),母鸡活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在群体间和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脚麻鸡略高于秀山鸡;秀山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1);青脚麻鸡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母鸡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说明通过2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秀山鸡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