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宁南县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印楝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及时补充施肥是确保幼树生长的重要措施。对印楝幼树补充施肥时,应以氮肥和磷肥或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施,能较好地促进印楝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现有5种主要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农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5种主要印楝农林复合模式的印楝生长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探讨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对印楝生长结实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与印楝纯林相比,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不会显著抑制印楝生长结实,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净现值进行比较,5种林农复合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排序为印楝-辣木间作印楝-咖啡间作印楝-甘蔗间作印楝-玉米间作印楝-木薯间作。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以两年生温州密柑幼树为试材,进行了以修剪为主,配合施肥及间作绿肥等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度修剪配合勤施薄施氮肥及间作绿肥等措施可以显著地促进枝梢生长和分枝数的增加。为温州蜜柑提早成形、提早结果提出了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配方施肥对花椒幼树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中幼树期花椒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按照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施用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镁,其有效成分分别为N(46%)、P_2O_5(12%)、K_2O(24%)。通过测量施肥前后花椒树株高、干径、冠幅以及施肥后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有助于促进幼树期花椒的干径、树体冠幅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施肥后明显增加了花椒叶片的百叶质量,促进了叶片鲜质量和厚度的显著增加。施氮肥能有效增加花椒树叶片全氮含量,对叶片全磷、全钾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0种处理中以每株施氮肥(尿素)163.05 g、磷肥(过磷酸钙)468.75 g、钾肥(硫酸钾镁肥)208.34 g的效果为最佳。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全氮、全钾、全磷。氮含量较低的配方处理中花椒树平均高度比3个氮含量相对较高的配方处理有0.04~0.40 m的增幅,可见合理的施肥配比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增加氮肥施用量可能会导致树体生长量的下降。【结论】适宜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有助于幼树期花椒的营养生长,在花椒幼树期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以氮定磷、钾。  相似文献   

6.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7.
杉木新造幼林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新造幼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多目标决策分析确定,造林前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造林当年追肥施复合肥18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其次为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追肥施尿素180 kg.hm-2。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2008年在石屏县牛达林区乌拉田对当年营造的云南松人工林进行了林地施用不同量的复合肥、磷肥和钾肥处理组合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林地施肥具有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效果。施肥1年后各施肥处理组合间云南松幼树的地径生长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F=1.360F0.01=2.662)。其最佳的施肥处理组合为每株施复合肥200 g+磷肥25 g+氮肥10 g,施肥1年后云南松幼树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达2.50 cm和21.40 cm比不施肥的高0.82 cm、9.23cm。这一施肥处理组合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幼龄期红豆树人工林开展氮、磷、钾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山地土壤磷元素欠缺较突出的情况下,磷肥的及时补充供给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氮、磷、钾三元素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的重要性依主次关系为磷氮钾;氮、磷、钾施肥组合中,以N1P1K3(尿素15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酸钾30 g·株-1)对红豆树胸径生长影响最大;以N2P1K1(尿素10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化钾90 g·株-1)对树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由此可见,在福建山地红豆树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单株施钙镁磷肥120 g,配合施100~150 g尿素和少量氯化钾为宜。  相似文献   

10.
正1秋季施肥基肥是果树生长结果、增产增效的基本保障和关键所在,秋施基肥宜早不宜迟。要坚持"斤果斤肥"的标准,采取打草积肥、配施油渣和果树专用肥等措施,广积肥源。幼树株施20~30 kg基肥或2~3 kg油渣、配施0.2~0.5 kg复合肥;大树株施50~100 kg基肥或5~10 kg油渣、配施0.5~1 kg复合肥,施好肥,施足肥。间作小麦地的果树施肥必须在小麦播种前整地时一并开沟施入,务必抢抓时间;间作棉花等其他农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印楝人工林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肥处理间结实产量的排序为:施肥后第1年>施肥后第2年>施肥当年.此外,施肥前的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在幼树时施入适量的磷、钾肥能促进杉木的生长,施肥还能降低造林成本。施肥量及配比宜采用200g/株钙镁磷肥或100g钙镁磷肥+25g氯化钾/株的剂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印楝 (Azadirachtaindiceae)属楝科 (Meliaceae)常绿高大乔木(特别干旱地区旱季落叶 ) ,原产印度、缅甸 ,我国无自然分布。树高 10~ 2 0m ,分枝早 ,枝叶密集 ,根系发达 ,萌发力强 ,生长迅速 ,2~ 3a始开花结实 ,结果期 10 0a以上。印楝耐旱、耐热、根深叶茂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种植印楝,采用四旁种植和坡耕地林带种植模式,可以收到费省效宏之效,应作为地区发展印楝优先选择的种植模式;而在退耕坡耕地和荒山成片种植时,必须加强抚育管理,并及时补充施肥,才能确保栽植成效。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6.
对于热河谷造林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荒山难造林地营造新银合欢,及时补充施肥是促进幼树生长的重要措施。对新银合欢幼树补充施肥时,应首选优质的复合肥,或采用尿素+磷肥、尿素+钾肥的混配肥,其次为尿素肥。  相似文献   

17.
据印楝区域种植试验的常年观察,尤其是对苗木遭遇偶然低温寒害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是能否造成寒害或冻害的主要因素:极端低温≥2 ℃,不出现危害;>0 ℃而<2 ℃,会产生以枯叶和落叶为主的低温冷害,对植株持续生长无影响;<0 ℃会发生冻害,导致枝干部分或全株干枯,直至死亡;轻霜对印楝生长无影响,重霜会引起寒害,若伴有结冰,则危害加剧,相对湿度大,危害更重.树势强,树龄大,抗寒能力加强.导致印楝出现冷害或冻害的确切临界温度,尚待试验证实.参照多年气象资料,在极端低温>0 ℃的地方种植印楝,不会受到低温影响;极端低温<0 ℃,而出现概率极低的地方也可种植印楝,虽幼树可能会出现轻度寒害,但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仍能发挥印楝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是在退耕还林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农作物的林业立体种植模式。论述了农林间作对板栗生长的影响,重点通过对"板栗+辣椒+豌豆"和"板栗+烟草(蔬菜)+绿肥"间作模式的分析,分别从效益、种植技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林农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林间作,给作物施肥、浇水,同时也给林木补充了肥料和水,相互促进加速了树木的生长;合理间种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栗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幼树开花结实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地区山茱萸幼树开花结实期与树体生长状况关系密切。调查显示,幼树地径达到3cm时开花,达到4cm时结果。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开花年龄是5-6a,结果年龄8-9a。对幼树整形修剪和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可以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黄连木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土壤中严重缺磷和黄连木幼树生长慢的特点,进行了苏连木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株施30g尿素、50g磷肥效果最好,与对照比较,树高生长量提高121%,地径生长量提高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