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鹅副黏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大面积暴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邳州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和肠道结痂、栓塞、溃疡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鹅业的发展。自发现鹅副粘病毒病以来,多数病例病理变化等特征明显,易于诊断,但随着该病的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病理变化等不典型的鹅副粘病毒病,给诊治带来了困难。现将吉林省某养鹅场暴发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吉林省某养鹅厂从外地同时购入鹅种蛋,分3个养鹅基地饲喂,出壳后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免疫过1次。2006年5月2日,其中两个基地突然有雏鹅  相似文献   

8.
<正>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1997年在我国由辛朝安等首先报道,是各种鹅龄都易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与新城疫病毒相比,鹅副黏病毒不仅能感染鹅、鸭等水禽,还  相似文献   

9.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现将实际工作中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鹅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多年来,此病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鹅业的发展。2011年12月,扬州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雏鹅副粘病毒病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2011年11月从当地购入1500羽苗鹅,第2d注射了抗小鹅瘟血清。在饲养到2周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辽宁省北部彰武县冯家地区肉鹅饲养户的35-50日龄的肉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肉鹅大批死亡。发病鹅群为彼此邻近的6个养殖户的肉鹅群,均为当地政府扶持的养殖示范户,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雏鹅受感染后常呈暴发性,群体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危害较严重。现将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病例的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并发绦虫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以来,盱眙县若干乡镇的鹅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造成养殖户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这种鹅病在该地区已形成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我国新发生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诸多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主要感染60日龄以下雏鹅,尤以15日龄以下雏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春季和夏季,各个品种的鹅均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鹅副粘病毒I型(APMV-1)引起的一起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鹅以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不同日龄鹅对本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易感染,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相似文献   

16.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2009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万庄镇某蛋鹅场发生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鹅的副粘病毒病.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始发于我国广东、江苏等地,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  相似文献   

18.
鹅副粘病毒病是鹅群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鹅业的发展威胁极大。2004年9月松溪县溪东乡溪东村专业户严某从浙江购进500羽鹅苗,仅4天就有256羽鹅发病,发病率51.2%,死亡98羽,病死率38.3%,经诊治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极高的死亡率,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2004年3月12日,我区某皖西白鹅良种繁殖场孵化一批1460只9日龄雏鹅,突然发病,死亡4~5只,此后死亡数逐日增加,病鹅萎靡不振,减食或不吃,拉稀,多数病雏有明显的扭颈、仰头、转圈等神经症状。鹅群先后用土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投料或饮水,均不见好转,病死现象仍然发生。笔者临诊时了解,该场种鹅群产蛋前曾注射过种用小鹅瘟疫苗(扬大生产)。据此,初诊为疑似雏鹅副粘病毒病。同时采取病料送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病原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