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法)测定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总数,并进行浮游生物鉴定,结合生态调查和理化检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进行生态监测。生态调查、生物检测及理化检测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符合水源地的标准。旨在为建立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菌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霉菌、异养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丰度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阐明水域微生物丰度与水温、Chla、DO、COD、BOD等诸多生态因子的关系。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状态,除TN指标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外,其它监测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是理想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8门、67属、161种(含变种),硅藻占总数的39%,污染指示种21属、24种(含变种),β-中营养型占38%;浮游动物27属、41种(含变种),原生动物占总数的49%,仅有3种污染指示种;在检出的浮游生物中未发现水体重污染指示种。综合评价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能够满足调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状况,于2018年上半年(5月)和下半年(8月)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与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监测,从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至终点北京团城湖共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水体理化指标、多样性指数、硅藻商与硅藻属指数(GI)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总干渠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84种,其中上半年4门、46种,下半年6门、57种;绿藻、硅藻和蓝藻占群落藻类物种总数的91.38%~95.65%,隐藻、甲藻、裸藻种类相对少,占比仅4.34%~6.88%。优势种主要有空星藻、衣藻、极小曲壳藻和桥弯藻等13种(优势度Y≥0.02)。群落细胞密度为3.58×10~4~3.43×10~7个/L,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空间上从南到北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各样点间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为1.10~13.80μg/L,上、下半年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地理空间上从南到北也无显著差异。硅藻属指数与硅藻商变化显示时间的一致性,团城湖处GI显著高于其他位点(P0.05),陶岔渠首处硅藻商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1)。RDA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确认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总体处于β-中污状态,水体为贫-中营养型。鉴于藻类对水环境变动的敏感性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的重要性,需要持续关注总干渠的藻类群落动态。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的细菌和浮游生物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法)测定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总数,并进行浮游生物鉴定,结合理化检测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本研究为建立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基于2003年开工建设至今29个断面长序列监测数据,采用单指标水质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t检验法,研究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总体趋势和主要污染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水干线水质整体向好,采样点优良比例2020年较2003年增加了33.1%。2003-2020年,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浓度下降但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各点位调水期综合水质指数优于年内非调水期,调水对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变化均有显著影响(Sig.<0.05)。建设初期,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空间差异显著,输水干线后半段污染程度相对较高,梁济运河段多个指标已达劣类;建成通水之际,除总磷外,主要污染指标浓度显著下降,空间差异显著缩小,部分指标仍呈现后半段浓度较高的空间特征;2020年,南四湖及梁济运河段水质改善效果明显,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建议继续抓好污染防治,切实推进沿线生态建设与修复。  相似文献   

7.
《河南水产》2012,(1):46
近日,淅川县被省农业厅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2010-2011年度河南省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这是南阳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渔业生产安全、水质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淅川县  相似文献   

8.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源头丹江口库区水质进行检测,测定了丹江口库区3个水样点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渠首S1和大石桥S3的水质已受污染,污染程度尚不严重;位于库心的S2水质清洁,没有受污染,这与库心受周围影响小,自净能力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定期添加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蟹鲈混养养殖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对混养水体进行了Ⅰ期(4月10号)、Ⅱ期(4月20号)、Ⅲ期(4月30号)和Ⅳ期(5月10号)的监测,并通过水质理化指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水质和菌群结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水体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葠窝水库水质现状与渔业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重金属铜,其他指标正常。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库总体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水库水质指数为4.33,为Ⅳ类水质;综合考虑水库理化特征、库龄和形态等,评价葠窝水库属中营养类型。通过对葠窝水库进行渔业水质分析发现,库区大部分地区符合水产养殖基本要求,建议在局部科学发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阿什河流域上游是西泉眼水库的主要集水区,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水库水质。2010年9月对阿什河流域上游8个断面的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法对阿什河流域上游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评价法的结果显示8个断面中除R8为Ⅱ类水质外,其它断面均为Ⅰ类水质,断面水质较清洁。单因子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12.
石狮市近岸海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铭琪 《福建水产》2017,39(6):493-501
2015年1至12月对石狮市近岸水域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样品的p 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6项理化指标,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石狮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石狮近岸海域水质p 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符合相应海洋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要求,但部分海域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石油类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3.
阿什河流域上游是西泉眼水库的主要集水区,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水库水质。2010年9月对阿什河流域上游8个断面的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法对阿什河流域上游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评价法的结果显示8个断面中除R8为Ⅱ类水质外,其它断面均为Ⅰ类水质,断面水质较清洁。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仅可反映出某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而不能反映出整个水体的污染程度;相比于单因子法,灰色关联评价法能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分析水体污染程度。灰色关联评价法优于单因素法,其评价结果更接近于阿什河上游流域水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和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对养殖水质的影响,在廊坊循环水试验池塘主养草鱼成鱼和大鳞鲃成鱼的2个水槽中的微生物开展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在养殖箱体进水口、集污区集污区底部沉积物、填料附着物分别采集10个样品,分成4组,并进行微生物样品对比分析。通过检验,初步掌握了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投放填料浮球对水质改善有一定的贡献,对消除有害物质、降低水体污染,减少能耗,实现池塘高效低碳养殖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工程调水后丹江口库区总面积将达到90万亩,每年库区突发6级以上的瞬时暴风可达60次以上,风大浪高,极易出现突发性自然灾害,库区现有各类捕捞渔船2000余艘,涉及渔民5000多人,抢险救灾任务重。在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淅川县以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为载体,一手抓渔业安全机制创新,一手抓渔业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获得"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殊荣。一、创新渔业监管机制,抓好"三控、两管、一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全年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主要分布流域漾弓江上游鹤庆段开展水质调查,对洗马池、白龙潭、清水河、寺庄龙潭、美龙潭、西龙潭、人工驯养池及驯养池水源8个监测点的水温(T)、pH、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7个指标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采样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人工驯养池和自然栖息地水质差异。结果显示:驯养池与自然栖息地部分水质指标差异显著;自然栖息地中,清水河夏季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TN,其余监测点各季节水质均满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驯养池夏季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污染物为TN。  相似文献   

17.
对水质的检测与评价可依据多项生物和非生物参数,微生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无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中都含有多种微生物。当水体受到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农业废水污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7—9月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微生物与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天津某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7—9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养殖区和微生态区表层水理化指标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池塘微生物多样性在7—9月发生变化,底泥微生物α多样性始终高于水样和毛刷。各样本中优势菌均包含变形菌门;水体中蓝细菌门在9月发展为优势物种;毛刷样本各月份优势菌不同,9月时厚壁菌门比例最高。水体理化指标在7—9月发生变化,养殖和微生态区水体氨氮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9月时两区域的总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pH和总碱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态区水体中硝态氮含量与毛刷中根瘤菌科丰度显著负相关;养殖区和生态区水中亚硝态氮含量分别与底泥中红杆菌科和毛刷中Norank_o__norank_c__Nitrospira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7—9月生态池塘水质及微生物的调控和二者相关的后续研究及修复水质功能菌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新螺段江豚保护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了解其生活水域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水质状况的季节变化与地理变化差异,选用1992-2008年长江新螺段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利用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水体中溶解氧(DO)、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的变化趋势,并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对该江段18个监测点的水温(T)、溶解氧(DO)、电导率(EC)、p H、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NH3-N)和六价铬[Cr(Ⅵ)]共10种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1992-2008年长江新螺段水质状况整体无显著性变化,其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枯水期水体污染物浓度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2013-2014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与2008年前相比,长江新螺段水质状况明显恶化,水体中的TN、TP和Cr(Ⅵ)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中TP和Cr(Ⅵ)的平均浓度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且水质季节性变化特征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层次聚类分析将长江新螺段的18个监测点分为5个地理组,水质指标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陆溪河口的水质状况最好;临湘市化工园区排污口的水质状况最差,是长江新螺段的主要污染源;洪湖市生活废水的输入可能是新港码头附近水域中NH3-N浓度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