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棉蚜在北疆室内、外的越冬寄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变色木等 13种花卉是新发现的室内越冬寄主 ,1996年首次发现棉蚜卵在黄金树、梓树上可以安全越冬。棉蚜卵的越冬寄主种类及其寄主所处的小生境是可否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关于棉蚜越冬寄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枯草和夏至草作为棉蚜的越冬寄主,都曾有过报道。但很少发现在同一材料上同时记载夏枯草和夏至草均是棉蚜越冬寄主的报道。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本地情况从1978~1980年对棉蚜越冬寄主作了系统调查。共调查30几种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近几万株,仅在夏至草、马唐、花椒、绣线菊、鼠李、苇草、紫花地丁、乳浆草上发现了蚜卵,其中夏至草卵量最大,并重点对夏至草棉蚜产卵时期及卵量作了调查(表1)。  相似文献   

3.
南疆棉区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9年,在南疆莎车县通过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结果表明:南疆棉区棉蚜可以卵在室外越冬寄主上安全越冬,越冬寄主有石榴、花椒、木槿、葡萄.春季棉蚜越冬卵孵化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从卵孵化到产生有翅蚜迁飞需要25~30天.9月下旬棉蚜向棉田外迁飞,10月下旬迁飞结束.10月初开始产卵,至11月中旬结束.棉蚜迁入越冬寄主的时期及产卵时期的早晚与寄主植物叶片的黄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5.
棉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又名腻虫、油汗、蜜虫等。棉蚜寄主很多,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每年苗蚜、伏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近年来为害损失最重的是苗蚜。一、芮城县棉蚜发生情况1. 棉蚜主要寄主作物 越冬寄主(第一寄主)如花椒 、石榴、木槿、夏至草、紫花地丁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如棉花、瓜类、茄科、菊科等植物。2. 田间发生消长规律 棉蚜属于转移寄生性昆虫,它不是固定在一种植物上生活,而是在冬春寄主和夏季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3月上中旬气温达6℃左 右时, 越冬 卵陆续 孵化 为干母,气温达1…  相似文献   

6.
一、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场所 棉蚜既可以孤雌蚜的形态在室内花卉上安全越冬,也可以滞育卵的形态在室外严寒条件下越冬.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主要是木槿、石榴、花椒、黄金树等,棉蚜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芽苞、叶痕、裂缝和翘皮处. 2.发生规律 南疆早春3月下旬,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第2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作物,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和豆科、菊科等作物).  相似文献   

7.
棉蚜对主要冬寄主的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棉蚜在不同越冬寄主上的产卵量及卵粒的大小,并对木槿、石榴和花椒三种越冬寄主上棉蚜各蚜型不同时期所占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木槿、石榴和花椒上着卵量较少,木槿棉蚜的产卵期早于石榴和花椒,但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基本一致。棉蚜有翅蚜在木槿上适合度较大,明显优于石榴和花椒。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棉红蜘蛛的越多规律,多在1952年度棉红蜘蛛发生较严重的棉田进行,兹将情况介绍于后,作为大家研究参考:一观察经过及结果1.发现情况:1951年结合除草防蚜,铲除越冬寄主,来消灭棉红蜘蛛的目的,去找寻他的越冬寄主种类;但在挖了棉蚜主要越冬寄主,如苦买菜、夏枯草、车前子、紫花地丁,以及各种秋季转移寄主地黄、蒲公英等,并未见根部有越冬棉红蜘蛛;仅在棉枯叶上、夏枯草枯叶上(一个小叶就有150个左右)、道边土块上、大地上缝内、棉田四周的柳树上及乱草堆内发现、数量不多。1952年,木场洋淋沟上夏枯草很多,于十一月初在其四周翻开土块发现大批越冬棉红蜘蛛,尤其在靠近洋淋沟的上部最多。我们认为上部成块状的干土易于保温,故数处都是数十个一堆,甚至其中有一堆多达二百多个;亦有零散的不成堆的。深度均约在1—2寸  相似文献   

9.
棉蚜对棉苗的危害往往导至棉花发育迟缓以致影响产量。尤其是半干旱的特早熟棉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为此,做好早期棉蚜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了解掌握棉蚜的迁移规律是作好早期棉蚜的发生预报与防治的关键。一、棉蚜的迁移棉蚜是一种转主寄生的害虫,以卵在夏至草、鼠李及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早春孵化成干  相似文献   

10.
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蚜大发生原因 1.蚜源因素近几年,花卉、温室大棚不断增加,给棉蚜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棉蚜大发生奠定了基础。棉蚜冬季迁入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并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春天又产生大量有翅蚜飞到棉花等寄主上,繁殖危害。秋天又迁回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如此循环往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  相似文献   

11.
夏季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寄主利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种群年生活史的分化。【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枝的系统调查及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方法,比较夏季木槿上滞留棉蚜及棉花上棉蚜在主要夏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与繁殖能力。【结果】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夏季,棉蚜的冬寄主木槿上均有滞留棉蚜种群存在,并且这些滞留棉蚜均以无翅型为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不能直接在黄瓜、香瓜、西葫芦、南瓜、四季豆和西红柿等寄主上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仅极少部分个体可在棉花和豇豆上发育到成蚜并产仔,但产仔量极低,净增殖率多小于1。但是,滞留棉蚜经棉花寄主饲养多代后,能较好地利用棉花和南瓜寄主,表现出滞留棉蚜仍保持着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结论】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种群存在年生活史的多样性,同种群内存在异寄主生活史和同寄主生活史共存的现象;在木槿上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棉蚜已经失去或降低了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棉蚜种群的转寄主生活史特性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棉蚜属同翅目,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1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2发生规律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20~30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2~3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2~3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  相似文献   

13.
昆山地区蔬菜烟粉虱寄主种类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8年对昆山地区蔬菜上的烟粉虱寄主种类、为害程度及主要蔬菜上的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蔬菜寄主11科38种(变种),主要分布在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等蔬菜上,其中以茄子、黄瓜等11种蔬菜为重发生;烟粉虱在昆山地区蔬菜地上,每年经历冬季大棚温室越冬、春夏增殖为害并向露地扩散、秋季田间繁殖为害、晚秋回迁大棚温室越冬这一循环过程;烟粉虱不能在昆山地区露地蔬菜上越冬。  相似文献   

14.
禾本科作物新害虫耕葵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葵粉蚧(TrionymusagrestisWang)仅为害禾本科植物。在山东泰安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寄主地下根茎、秸杆及根部周围上中越冬。生活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禾本科作物之间和杂草上转移寄主生活,另一种是终年生活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代主要为害小麦。一代主要为害夏玉米,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一年中有两次转移寄主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和6月中旬。若虫共3龄,单雌产卵量430~610粒。农业防治方法是控制该虫为害的有效途径。用5种化学药剂田间地下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久效磷对成虫、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甲基1605和辛硫磷对1、2龄若虫防效良好。此外,文中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15.
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采用模拟田间自然扩散法,系统地研究了棉花型棉蚜和甜瓜型棉蚜有翅蚜对11种夏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对杂交葫芦、小西葫芦表现出强选择性及适应性,而对香瓜、黄瓜、西瓜及甜瓜均不选择,或即使选择其若蚜在其上也不能存活;甜瓜型棉蚜对甜瓜、香瓜、南瓜、黄西葫芦、大西葫芦、杂交葫芦等均表现较强选择性,而对棉花及小西葫芦表现不选择.但是,甜瓜型棉蚜在小西葫芦上也能产若蚜并存活.从而证明小西葫芦是两种寄主型棉蚜的共同寄主,有可能成为两者相互转换的桥梁寄主.  相似文献   

16.
麦长管蚜是浙江省稻、麦的重要害虫。据在临安观察,一年发生20代左右,冬季以无翅胎生雌蚜、若蚜在麦子心叶及叶鞘内侧和杂草中越冬。翌年初夏从麦田迁至各种农作物及杂草上繁殖,9月间则自杂草迁向迟熟晚稻,至11月间又迁回麦田和杂草上越冬。因此,及时清除杂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麦长管蚜的杂草寄主,共有5科,27属,35种,其中以鹅观草、棒头草等为重要寄主。 农药防治以40%乐果1000~2000倍;50%马拉松1000~1500倍;40%乐果乳剂加50%敌敌畏(1:1)1000~2000倍;40%乐果1000倍及10%除虫菊酯1000~6000倍效果显著,其中以10%的除虫菊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在不同寄主上的体色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寄主上不同时期棉蚜的体色分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自然种群由黄色型和绿色型2种个体组成。在木槿、石榴和花椒3种越冬寄主上,早春以绿色型个体为主,春末夏初黄色型个体逐渐占优势,夏末秋初又以绿色型个体为主;在夏季寄主棉花上,黄色型个体一直占优势,其中5-6月份棉花苗期可见到部分绿色型个体,所占比例与越冬寄主上棉蚜迁出时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饲养不同体色棉蚜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型棉蚜可分化出绿色型和黄色型2种后代,后代的体色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较高时黄色型后代占优势,在温度较低时绿色型后代占优势,而且黄色型后代随温度的降低也会产生出绿色型后代。系统饲养黄色干母的后代还发现,不论饲养温度如何变化,其后代均为黄色型,表明自然界有2种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黄色型棉蚜。  相似文献   

18.
棉蚜是湖北棉区主要害虫之一。棉株被害後,不仅造成棉叶绉缩卷曲,抑制生长延迟成熟,而且增加脱落,影响产量,严重时,可酿成毁苗现象。为了保苗保产,必需掌握棉岈发生消长规律,找出控制棉蚜盛衰的主要因素,作好预测预报,以便适时开展治蚜工作。因此,我们於1954—1955年,在湖北荆州棉区进行系统的棉蚜发生规律观察,同时结合南部棉区关於应用0.5%666冶蚜效果问题进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一、棉发蚜生基本规律 1.棉蚜早春迁移和秋冬活动习性:据1954年调查,在杂草根部越冬的棉蚜(性雌),於3月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摸清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方法】对3种不同模式下枣树、作物、土壤和杂草截形叶螨种群数量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农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在3种种植模式下,截形叶螨均早春在土壤、杂草上活动,经繁殖后种群数量逐步扩大,6月下旬开始向枣树和农作物转移,其中枣树上部分截形叶螨来源于枣园间作的棉花等农作物,8月上旬枣树截型叶螨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步向杂草和土壤转移。【结论】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20.
奎屯垦区棉蚜越冬以两种虫态一卵和无翅蚜在野外原生寄主和室内花卉、蔬菜上越冬。棉蚜卵多产在棉花、黄金树、梓树等十几种植物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0℃,当有效积温达116℃时是其孵化始期。4—5月棉蚜13—15天可繁殖一代,并产生有翅蚜,与室内花卉、蔬菜上孤雌胎生有翅蚜在春暖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