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学》1993,(3):135-136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甲螨室内培养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相对湿度研究表明,甲螨死亡率(y)与培养温度(x_2)呈强度正相关(r_(x2y)=0.9917,P<0.01),与培养天数(x_1)和相对湿度(x_3)呈弱度正相关(r_(x1y)=0.6069,r_(x3y)=0.4297,P>0.05);三因素对甲螨死亡率的影响是相互制约的,其中培养温度有强的独立性,培养天数和相对湿度的直接效应表现为微弱的间接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糖培养对乳鼠海马神经元存活及c-fos蛋白表达影响。方法无血清体外培养方法获得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组和高糖6、12、18、24h共5组。分别用PI/Hoechest33342染色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及c-fos蛋白表达。结果高糖24h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及高糖6、12、18h组(P<0.01)。高糖处理后,c-fos蛋白表达在6h开始出现,12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P<0.01)。结论高糖培养导致的乳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下降与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羟甲香豆素微乳的杀螨活性和临床应用效果,以自然感染痒螨的家兔为试验动物,通过离体、在体杀螨试验,观察不同时间螨虫的死亡数、死亡率和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离体试验结果表明, 9.00 g/L 羟甲香豆素微乳在7.50 min开始出现螨虫死亡,在45.00 min内杀死所有螨;4.50、2.30、1.10和 0.60 g/L 羟甲香豆素微乳杀螨时间分别为85、90、110、130 min,4.50、2.30 g/L羟甲香豆素微乳比5 g/L阿维菌素杀螨时间短(P<0.05);1.10、0.60 g/L羟甲香豆素微乳与阿维菌素杀螨时间基本一致(P>0.05);羟甲香豆素微乳各剂量组杀螨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其LC50为77.08 g/L,LC50的95%可信限为67.59~87.03 g/L,毒力回归曲线为y= 115.56x +0.13;螨虫的死亡率与羟甲香豆素微乳的质量浓度有显著相关性(r=0.933 7,P<0.01),羟甲香豆素微乳对兔螨毒性较强、作用较快。在体试验结果表明,羟甲香豆素微乳对家兔螨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蒜种贮藏温度和空气湿度对大蒜生理及二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贮藏期间蒜种呼吸增强,乙烯含量降低,低温贮藏促进这些变化;随空气湿度增大,蒜种呼吸及含水量有增加趋势。鳞茎形成过程中鳞茎中游离氨基酸减少,蔗糖和果糖增加,低温贮藏蒜种加快了这一进程。贮藏温度效应大于湿度效应,低温(5℃)和高湿(75%或100%RH)贮藏蒜种对初级生长及二次生长促进最显著。贮藏温度越低,外层型二次生长(SGo)越严重;内层型二次生长(SGi)与蒜种贮藏温度呈‘V’型曲线关系。低温下,高湿贮藏蒜种较低湿(25%或50%RH)贮藏蒜种SGo及SGi均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所取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天幕毛虫幼虫共分6龄;卵寄生率为5%;室内饲养全幼期死亡率为100%;感染病毒是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自然生态因子影响幼虫的存活,以1~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占全幼期死亡率的91.9%。试验的温湿度对出壳率无显著影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寿命短,存活率低。各龄幼虫发育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相对湿度在40.0~92.0%之间是幼虫生活的适宜湿度范围,1~4龄幼虫发育历期与湿度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山鸡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山鸡种蛋进行了3个人工孵化试验,每个试验设2次重复,测定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下,即高温度—低湿度、低温度—高湿度与恒温—恒湿,对胚胎发育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不同胎龄胚蛋的失重率及雏山鸡出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山鸡种蛋在不同的孵化温度、相对湿度的人工孵化条件下,其胚胎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雏山鸡出生重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为我国山鸡种蛋的人工孵化提供了技术材料与数据。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对烤烟陈化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控制温湿度条件,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烟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各种有机酸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大部分酸性物质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如苹果酸、柠檬酸、草酸、亚油酸等;而硬脂酸、琥珀酸等少部分物质的含量在陈化前期表现为上升,后期表现为下降;只有肉豆蔻酸含量在陈化期间却一直在增加.2)在温度或湿度较低时,陈化进程中烟叶内酸性物质的分解速率较小;温度或湿度较高条件下则加快一些酸性物质(如丙二酸等)的降解.3)不同温湿度处理相比较,总非挥发性有机酸降解幅度表现为中温(20℃)中湿(65%)>高温(30℃)中湿>中温高湿(75%)>中温低湿(55%)>对照>低温(10℃)中湿;高级脂肪酸总含量降幅为中温中湿>中温高湿>高温中湿>对照>低温中湿>中温低湿.总体而言,温度20℃,相对湿度65%处理最有利于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紫彩血蛤低温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紫彩血蛤在低温条件下的保活效果。[方法]以紫彩血蛤为原料,测定了它的冻结曲线并对其在生态冰温区域内和冰块堆积条件下以及不同冷藏温度和湿度下的保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紫彩血蛤的生态冰温区大致在0~-2℃。随着温度的升高,紫彩血蛤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存活率最高的组为冰温保藏组(-1.5~-0.5℃),在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9%。淡水冰堆积组和4~6℃组保活效果较好,在保活7 d后,两者的存活率均达99%,而且总体表现接近。湿度对紫彩血蛤保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呈正相关性,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蛤体的存活。[结论]该研究为紫彩血蛤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霞 《河南农业》2020,(7):43-43,46
一、防治难的原因(一)低温高湿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为20~25℃。但是,因其发病适宜温度与绝大多数棚室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相近,所以在管理上难以通过对温度实行单独管理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配合排湿一并进行。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易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棚室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连阴雨多天气,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会使灰霉病突然暴发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7种药物对自然草地甲螨类成虫进行药敏试验表明,甲螨类成虫对敌敌畏、氧化乐果、速灭杀丁、敌杀死4种农药均具较高的敏感性,药的作用形式以触杀为主;吡喹酮、丙硫苯咪唑、硫双二氯酚3种驱绦药对甲螨药效作用有一定时滞,其作用形式以胃毒为主。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甲螨致死中时间(LT_(50))差异显著。作者还将各药物组药效作用时间与甲螨死亡率进行了回归拟合。  相似文献   

11.
辐照结合不同温度处理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辐照结合不同温度处理对柑橘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成螨的影响,以寻求提高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效果的方法。【方法】以0,100,200,300和400Gy的剂量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后,分别置于5,10,15,20和25℃条件下饲养,观察成螨死亡率及其后代繁殖情况。【结果】同一剂量下,柑橘红蜘蛛成螨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辐照后置于低温条件下可抑制成螨的死亡;用400Gy剂量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后置于25℃条件下15d,可使成螨死亡率达到100.00%。低温对柑橘红蜘蛛成螨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成螨经100和200Gy辐照处理后置于5℃条件下,产卵量为0;成螨经300Gy处理后置于温度低于20℃(包括20℃)条件下,可100%抑制卵的孵化。【结论】当温度为5℃时,100Gy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即可达到100%不育。  相似文献   

12.
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24℃、27℃、30℃、33℃五种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竹裂爪螨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存活情况及成螨的生殖力,进而构建了竹裂爪螨在五种恒温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孵化率在27℃最高,为98.7%。幼螨、若螨的存活率以27℃最高,高温不利于幼螨、若螨的存活,33℃下仅为55.72%发育为成螨。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1℃~33℃)世代存活率、雌成螨平均  相似文献   

13.
朱光来  吴杨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95-296,304
对四角蛤蜊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进行保活试验。结果表明:冰温保藏最好,保活10d后存活率在95%以上;0~4℃效果较好,保活8d后存活率在90%以上;低温保活受湿度的影响很大,在100%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产两种不同卵的麦岩螨的实验种群在六种温度下的繁殖特征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温度降低,可诱发麦岩螨产活性卵,延长产活性卵成螨的寿命。同一温度对于卵、幼螨的存活率影响较大,而对于若螨影响则很小。同一螨态,存活率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所实验温度条件下,产活性卵的γ_m值都要比产滞育卵的γ_m值大,而且,随着温度的降低,两者比值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羟甲香豆素)的杀螨活性,以羟甲香豆素为原料,设计合成8种羟甲香豆素衍生物,通过H NMR和13C NMR数据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体外杀螨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5 g/L的3,6,8 三溴 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8 乙酰基 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7 (4 氯苄氧基) 4 甲基香豆素和7 乙酰氧基 4 甲基香豆素在24 h的致螨死亡率分别为100%、73.0%、68.3%和66.2%,与羟甲香豆素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0.5 g/L的7 苯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和7 苄氧基 4 甲基香豆素在24 h的致螨死亡率分别为35.5%和34.7%,与羟甲香豆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结构修饰是研发高活性羟甲香豆素类杀螨药物的可行途径,这对杀螨新药剂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烘烤温湿度对烟叶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不同烘烤处理条件下致香物质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黄期低温、低湿有利于香气前提物质生成积累;低温、低湿与高温、高湿相比,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种类多,许多重要的香气成分也只有在低温低湿下才能形成。温度、湿度对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比酸性、碱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8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幼叶、成熟叶、花序为食料,在4种培养条件下饲喂粘虫幼虫,测定幼虫存活率、存活时间、虫龄持续时间、幼虫期长度、采食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食料科属是决定存活率与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幼虫1~2龄持续时间间差异极显著,3龄间差异显著,4~6龄间差异不明显;食料科属、食料部位、培养条件及各因素互作都极显著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P<0.0001<0.01);温度比光照周期更影响幼虫存活时间,光照时间比温度更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底质和温度对大竹蛏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底质情况下,大竹蛏苗种的生长率、增重率均优于无底质组(P<0.01);17.8~24℃适合大竹蛏菌种存活、生长、增重,24℃下大竹蛏苗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均最好;而有底质组存活率与无底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底质试验表明,大竹蛏苗种有底质培育较无底质培育佳.对2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底质、24℃是大竹蛏苗种生长、存活和增重的最优条件组合(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木薯种茎在不同温度贮藏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状况、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关糖代谢信号通路中有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海藻糖含量与种茎失水率的相关性。【方法】以‘木薯60444’种茎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贮藏于低温(20±2)℃、常温(36±2)℃0~30 d,测定种茎失水率、相关可溶性糖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种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木薯种茎海藻糖含量和失水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低温贮藏组种茎失水率在10、20、30 d显著低于常温贮藏组(P<0.01)。低温与常温贮藏种茎海藻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不同程度地提升,且低温贮藏组在10、20、30 d显著低于常温贮藏组(P<0.05);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贮藏组与常温贮藏组种茎海藻糖含量与种茎失水率呈强线性相关,且2个贮藏组回归方程存在显著差异,低温贮藏组相关系数低于常温贮藏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低温贮藏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低温贮藏组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MeTPS-1)的表达量在贮...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