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原料选择和处理生产山楂汁可用鲜果也可用干果.选用鲜果要剔除腐烂变质等果实,漂洗干净后破碎,再按每份果实加2-3份水,加热至85-90℃,软化浸渍.用干山楂片作原料时,要选用无腐烂、无虫蛀、风味正常的干山楂片,剔除其中的枝叶等各种杂质.按1份干片加5-6份热水,加热至85-90℃,并保持20-30分钟,使其自然冷却,浸渍24小时.浸渍时加0.08%的防腐剂,以防变质.  相似文献   

2.
一、木屑开放式四季栽培香菇木屑开放式栽培香菇,是在有杂菌的条件下,进行栽培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1.原料处理。木屑加水煮沸10~20分钟(蒸料也可),滤水放凉,若加辅料(米糠、麦麸、玉米皮),可在料滤水后,立即加入10%~20%的辅料,拌匀后,闷30~60分钟。料温一般在65℃~85℃之  相似文献   

3.
湿热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脂大豆通过湿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压力)对脲酶活性(UA)和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P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压力)处理下,UA与PS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同一时间下,UA与PS随加热温度(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在UA完全失活之前,UA与PS呈高度正相关,UA可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加热过度,UA完全失活,已经不再能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本实验条件下,即使加热严重过度。PS也不下降为零。仍然可作为检测大豆生熟度的指标。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以100℃(0MPa)加热30~60min,110℃(0.045MPa)加热15min,120℃(0.1MPa)、125℃(0.135MPa)加热5min为加热适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微囊包被与普通粉末状屎肠球菌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活菌数,观察微囊包被处理对屎肠球菌在高温环境下的保护效果,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热处理试验,评价微囊包被屎肠球菌制粒时的耐受性。【方法】热处理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分别为65和85℃,热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30及60 min;仔猪饲料中添加0.01%的微囊包被屎肠球菌制剂,分别在55和65℃进行制粒。检测经热处理和制粒后屎肠球菌的活菌数,计算存活率。【结果】微囊包被型屎肠球菌经65℃加热60 min,其活菌数显著高于同条件下的普通粉末型(P=0.037);而在85℃条件下加热30或60 min,微囊包被型的活菌数极显著高于普通粉末型(P=0.002)。与直接加热活菌制剂相比,将其添加到仔猪配合饲料中后进行相同热处理其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制粒的过程对微囊包被屎肠球菌的破坏作用,要远大于实验室条件下单纯的温度破坏;饲料在55℃制粒时屎肠球菌的存活率与饲料在65℃加热28 min或85℃条件下加热11 min相当;而在65℃制粒时屎肠球菌的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65℃加热48 min或85℃条件下加热23 min。【结论】微囊包被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屎肠球菌的活性,提高其对高温和制粒的耐受性;直接对屎肠球菌活菌制剂进行干热处理时的存活率不能准确反映其制粒时的稳定性,但可以采用将微囊包被屎肠球菌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实验室模拟热处理试验,估测制粒过程中屎肠球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松材线虫在其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为热处理企业的实际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恒温恒湿箱内放置1台检疫热处理模拟试验测控仪,风速恒定为2.5 m/s,湿度设置为40%、60%,温度设置为46、48、50、52、54、56、58、60、62、64、66℃11个梯度,选用粗细0.1 cm的病木进行试验热处理,处理时间设定为31 min。为验证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与其他环境中的致死温度的不同,增加水浴热处理线虫液试验,验证线虫在非生存环境下热处理的致死温度。湿度40%、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2℃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湿度60%、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0℃左右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水浴热处理线虫液,在水温达43℃,持续加热31 min后,线虫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在其他环境参数相同时,40%湿度下致死温度高于60%湿度。在相同湿度热处理条件下,线虫的致死率与处理温度呈正相关。当湿度为60%时,病木的处理条件更接近实际大窑热处理情况,木心温度达60℃时,线虫死亡率可达100%;水浴热处理线虫液在43℃时,线虫死亡率达到100%。由于环境湿度过大与实际热处理环境不同而引起了致死温度的变化,不能作为线虫热处理致死温度的参考。环境参数对线虫的致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检疫热处理中执行国际标准时应考虑环境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加热处理全脂大豆,测定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下大豆脲酶活性(UA)、蛋白质溶解度(PS)及氨基酸含量,探索全脂大豆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及大豆质量的评定方法.结果表明:UA、PS及赖氨酸含量和胱氨酸含量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综合测定大豆脲酶值、蛋白溶解度及大豆中的氨基酸浓度是评定大豆质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1 原料选择和处理 生产山楂汁可用鲜果,也可用干果。选用的鲜果要剔除霉烂变质的果实,用清水漂洗干净后破碎,再按每份果实加2~3份水,加热至85℃~90℃,软化浸渍。用干山楂片做原料时,要选用无虫蛀、无霉烂、风味正常的干山楂片,按1份干片加5~6份热水,加热至85℃~90℃,并保持20~30分钟,使其自然冷却,浸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实际生产过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损失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为80℃、100℃、120℃、140℃和不同加热时间处理为60min、90min、120man、150min.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加热温度100℃至140℃,茶多酚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9.
选用实际检测中易出现假阳性现象的韭菜、蒜苗、蒜黄、大蒜4种蔬菜为材料,利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并对样品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增加了对样品提取液加热处理,达到消除假阳性的目的.结果表明,对样品提取液进行适当加热可以起到消除假阳性的作用,且不会造成残留农药的损失.蒜苗、蒜黄、大蒜、洋葱的最佳处理温度分别为110℃,100℃,120℃,80℃,在达到相应最佳消除温度后,假阳性影响消失,且加热时间对假阳性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辛辣蔬菜中含有的某种特殊物质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不能与底物充分结合,从而干扰检测结果,产生假阳性现象.经过加热处理后,可能使蔬菜样本内某种物质分解,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不再被抑制,假阳性现象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于针刺家蝇3龄幼虫48 h后提取血淋巴,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加热处理,测定其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家蝇幼虫经针刺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高温具有一定耐受性,处理温度为80~100℃时抑菌活力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60℃处理30s至10 min对其抑菌活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去盲肠鸭测定3种饲料氨基酸真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真代谢能法,以去盲肠鸭(未去盲肠鸭作对照)测定了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分别为85.3%、82.3%和80.7%;去盲肠鸭内源氨基酸排泄总量比未去盲肠鸭高27.6%;豆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本试验结果与一些研究报道中用去盲肠和未去盲肠鸡测定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发酵温度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测定温度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发酵温度为25℃,35℃和45℃,水分含量依次为25%、30%和35%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发酵豆粕的pH、系酸力均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温度为35℃,水分为30%条件下的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未发酵豆粕和其他组合(P<0.05),pH、系酸力较低,可作为豆粕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灌注饲料寡肽对鸡肠道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十二指肠灌注法在不麻醉状态下研究饲料寡肽对鸡肠道氨基酸吸收的影响。灌注用寡肽分别是 4种常规饲料 (鱼粉、豆粕、棉粕、菜粕 )体外酶水解产物的 2组低分子量组分 ( <3kD和 <1kD)。试验 1:十二指肠灌注豆粕 <3kD寡肽 (S3)后 ,测定不同时间肝门静脉血浆游离氨基酸 (FAA)浓度 ,结果表明 ,灌注后总FAA浓度迅速上升 ,2 0min时最高。试验 2 :采用吸收强度和吸收平衡系数作为评价肠道氨基酸吸收效率的指标 ,比较十二指肠灌注 8种饲料寡肽后 2 0min时的氨基酸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各种饲料 <3kD寡肽组的氨基酸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 <1kD组 (P <0 0 5 ) ;在同一种分子量寡肽组中鱼粉、豆粕寡肽组显著高于棉粕和菜粕寡肽组 (P <0 0 5 ) ;氨基酸吸收效率与灌注底物的寡肽含量 (PAA/TAA)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在动物胃肠道中产生较多寡肽 ,因而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绵羊瘤胃氨基酸和肽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3只绵羊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蛋白源 (豆粕、鱼粉 ,玉米蛋白粉 )日粮对绵羊瘤胃肽和氨基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采食后 1h是氨基酸和肽释放的高峰。各处理组瘤胃内游离氨基酸组成 (采食后 6h内的平均值 )与饲料蛋白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比 ,组氨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具有增加的趋势。鱼粉组、玉米蛋白粉组的肽氨基酸氮平均释放量 (采食后 6h内平均数据 )高于豆粕组 ,分别为 11.7mg氮 L ,9.0 1mg氮 L ,1.80mg氮 L。各处理组释放肽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 ,各组含量相对比例较高的有天冬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栽培基质中添加豆粕对白背毛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白背毛木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白背毛木耳传统培养料中添加1.0%、3.0%及5.0%豆粕,以不添加豆粕为对照(CK),观察、测定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效益,分析不同处理白背毛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结果】与CK相比,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洁白、吃料快、长势强劲,单袋产量分别增加3.54%、8.45%和12.21%,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1.65%、21.68%和23.71%,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47.30%、59.46%和13.51%,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10.77%、14.63%和25.24%,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42%、21.89%和29.35%。其中,添加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长势浓密,单袋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单袋利润均高于CK,分别提高0.04、0.08和0.10元。【结论】白背毛木耳培养料添加豆粕,可明显提高其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氨基酸含量,以添加5.0%豆粕的栽培效果最佳,可在白背毛木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测定国内10种不同质量的豆饼、粕的PS和UA值,选择4种不同PS值的豆饼、粕进行试养试验,并就评定豆饼、粕质量的方法──PS和U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S在66%~85%的饼、粕为加热适度,PS>85%为加热不足,PS<66%为加热过度。由不同PS值的豆饼、粕配制的无鱼粉日粮饲喂效果差异显著。饲喂加热适度、过生与两种过熟豆饼,肉仔鸡7周体重分别为2552g、2289g、2338g、2203g。以PS和UA为指标评定加热不足的豆饼、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对评定加热适度或过度的豆饼、粕PS比UA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制品对鲤鱼鱼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5.89±0.36)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50%,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可消化能15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增质量率热处理大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热乙醇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蛋白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P0.05),但与热乙醇浸提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处理大豆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大豆组显著影响鱼类的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负面影响程度的顺序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降低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的处理顺序是热处理化学钝化热乙醇浸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豆饼、日粮中氯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肉用仔公鸡生长性能和胫骨软骨症(TD)的影响。采用9种不同来源的豆饼,2种日粮,共18个日粮处理。日粮中氯和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15%和0.44%,为对照日粮;0.35%和1.00%,为TD-诱发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饲喂不同来源的豆饼,采食对照日粮的鸡其TD发病率为2.5-38.8%;采食TD-诱发日粮的鸡其TD发病率为61.3%-97.5%。TD发病率与鸡生长速度之间相关系数为r=0.52(P<0.01)。高磷、高氯日粮导致TD的发病率高,对鸡胫骨灰分无影响(P<0.05)。商品用豆饼对仔鸡TD发病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豆饼中铝、钡、铜、钠、硅、锌元素的水平显著地影响小鸡T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