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8个桃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7.76~-20.92℃,其中陇蜜9号和陇蜜12号的抗寒性极强,低温半致死温度-27℃;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抗寒性强,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4.5℃;陇蜜15号和陇油桃1号抗寒性中等,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3℃;孙玉1号和农神蟠桃抗寒性最弱,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1℃。供试桃品种抗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陇蜜9号、陇蜜12号、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陇蜜15号、陇油桃1号、孙玉1号、农神蟠桃,相对电导率与枝条恢复生长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自主选育的鹤望兰新株系与普通栽培株系相比,在福州极端低温下(-2℃)表现为耐寒性。为进一步验证,通过不同梯度的人工低温处理(0、-2、-3、-4、-5、-6℃),测定2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2个株系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均呈"S"型变化,在试验低温范围内,与温度间极显著负相关,且新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4.8℃,栽培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3.6℃,新株系的半致死温度高于栽培株,进一步证实新株系具有耐寒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冰冻处理和电导法测定了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油松4个针叶树种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电解质渗出率,然后用Logistic方程进行配合,求算组织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花旗松耐受低温能力强,组织半致死温度-20.6℃,美国黄松耐低温较差,半致死温度-10.7℃,奥地利黑松与油松接近,居于二者之间。花旗松针叶组织的束缚水含量及其与自由水比值最大,抗性强;美国黄松自由水含量高,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小,抗性弱。综合比较结果,花旗松抗寒性最强,美国黄松最弱,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居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贵州茶叶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的低温冷害指标,为精准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和茶叶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贵州低温冷害天气过程,测定茶叶不同低温冷害过程中生理指标以反映茶叶低温环境下的生长状态;拟合细胞伤害率与低温胁迫之间的Logistic函数关系,确定茶树生长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以量化不同低温冷害天气过程中茶叶的冷害指标。【结果】随低温程度的加重,SOD活性大致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大致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R呈持续上升趋势;低温冷害持续日数不同,对应低温半致死温度不同,低温持续时间越长低温半致死温度越高,低温冷害天气持续3、5和7 d时,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5、1.8和2.6℃。【结论】福鼎大白茶冷害生长响应特征与低温冷害程度和持续天数密切相关:最低温度3℃以下的低温危害比3℃以上大;低温过程持续7 d的低温危害比持续3、5 d时严重;低温半致死温度随冷害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此低温冷害指标的制定应依据当地倒春寒冷害气候特征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5.
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小麦品种,以实验室冷冻法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半致死温度,研究各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抗寒性强弱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其生育发展进程中的抗寒性变化呈现相似趋势,幼苗时期较强,经历了一定时间的低温抗寒锻炼,小麦的抗寒性达到最强;越冬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抗寒性显著减弱。所有品种在整个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均呈现V型曲线。  相似文献   

6.
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寒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与半致死温度研究了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3种棕榈植物在厦门露地栽种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寒害指数差异明显,布迪椰子为7.29,在露地能顺利越冬;沼地棕为20.24,适当保护才能越冬;油棕的寒害指数为75 .00,不能在露地越冬。低温锻炼前(10月份)和低温锻炼后(次年1月份)所采的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时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趋势不同,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求出各自的半致死温度(LT-50),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在低温锻炼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93、-5.03和-2.19℃,在低温锻炼后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9.10、-6.60和-2.94℃。结果发现,布迪椰子的耐寒力最强而且对降温反应速度最快,沼地棕居中,油棕耐寒力最弱,对温度反应最慢。   相似文献   

7.
用电导法对雀舌黄杨和大叶黄杨进行耐寒性测定。叶片经梯度低温处理后,随着温度降低,叶片中的电解质渗透率在逐渐升高,呈"S"曲线变化。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得出雀舌黄杨的半致死温度在-23.92℃,大叶黄杨的半致死温度在-16.82℃,雀舌黄杨的耐寒性强于大叶黄杨。  相似文献   

8.
采用逐级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技术测定含笑、乐昌含笑、深山含笑3种含笑属植物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用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耐低温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电导率总体上呈S形曲线变化;采用Logistic方程计算3种植物的耐寒半致死温度(LT50),得出3种植物的耐寒强弱次序为含笑(–39.2℃),乐昌含笑(–32.9℃),深山含笑(–31.0℃)。(2)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植物叶片蛋白质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甘肃南部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条件下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从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曼地亚红豆杉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抗寒力的变化,实验表明: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均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与采样前半月平均最低温度显著线性相关,酸性土壤条件下束缚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均明显高于碱性土壤条件;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条件下的红豆杉低温耐受力提高1.7℃,连续15d环境最低温平均值为-6.16℃时,曼地亚红豆杉功能叶的半致死温度在-15.51~-17.12℃之间。  相似文献   

10.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在小麦、柑桔、蔬菜及苹果花芽等多种材料上试验和验证的结果表明,应用电导法配以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能准确地确定植物组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本文就该方法的提出,有关的计算过程以及试验、验证的结果加以介绍,并对它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月下旬强寒潮天气后,开展柑橘品种资源田间冻害调查,并取春梢顶部往下第2叶在设置温度(0、-3、-6、-9、-12、-15、-18℃)下冻24h,测算电解质外渗率(REC),模拟Logistic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各品种资源田间冻害从轻至重依次为不知火、麻步文旦、春见、上野温州蜜柑、瓯柑、Newhall脐橙、红美人、早香柚、四季柚。上野温州蜜柑、瓯柑、四季柚低温半致死温度在-2.5℃以上;春见、红美人、Newhall脐橙、不知火低温半致死温度在-6.1℃~-6.5℃之间;麻步文旦、早香柚低温半致死温度低于-6.9℃。在温州市域栽培的柑橘品种资源抗寒性大致具有以下趋势:宽皮柑橘抗寒性最弱,杂柑类及脐橙抗寒性居中,"土著"柚类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自然越冬过程中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5项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椒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3种膜保护酶活性变化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越冬过程中,花椒的抗寒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显著.说明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是花椒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3月中旬花椒的抗寒性最弱,为防止春天天气剧烈变化给花椒带来冻害,应积极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叶菜类观赏蔬菜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4种叶菜类蔬菜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来研究在不同低温下4种叶菜类蔬菜的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可溶性蛋白等7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叶菜类蔬菜的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半致死温度的排序是:一点红苋菜>紫叶生菜>大叶木耳菜>紫冠1号小白菜.而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孔雀鱼、月光鱼耐温限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和月光鱼(Xiphophorus maculates)的温度耐受限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雀鱼和月光鱼存活温度范围分别是14~36℃和12~34℃,属热带鱼。温度渐变时雌、雄孔雀鱼和月光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8.83℃(♀)、37.08℃(♂)和36.4℃;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2.69℃(♀)、13.17℃(♂)和8.16℃。在温度骤升至35℃时,96 h后雌孔雀鱼死亡率为70%,雄孔雀鱼已经全部死亡,而月光鱼的死亡率仅为15%;温度骤降至15℃时,96 h后月光鱼无死亡,而雌雄孔雀鱼全部死亡。月光鱼低温耐受性较雌雄孔雀鱼好(P<0.05)。两种热带鱼对热、冷冲击的适应能力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寒富’苹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寒富苹果的抗寒能力及其在伊犁河谷适宜栽培的区域,本文以苹果1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3种不同品种的苹果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苹果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苹果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寒富苹果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5℃左右,对照苹果普通富士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9℃左右,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8℃左右。结合冻害分级情况,寒富在伊犁州的逆温带可安全越冬,部分平原区也可栽植。  相似文献   

16.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6个紫薇新品种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法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6个紫薇品种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曲线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由此计算出S形曲线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其LT50。6个紫薇品种薄荷花边、塔斯卡洛拉、民族红、白色巧克力、炫彩樱桃、炫目玫红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0.27、-28.20、-27.11、-37.96、-30.77和-37.67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群根系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将LT50广泛应用于抗寒葡萄种质筛选和葡萄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美洲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18个葡萄品种根系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4,-5,-6,-7,-8,-9和-10℃的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对照组不做低温度处理);同时观察葡萄根系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5个葡萄种群18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葡萄种群抗寒性差异很大,其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美洲种>山欧杂种>法美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根系结构特征反映出的18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与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抓住2016年1月下旬强寒潮天气契机,开展温州市域柚类资源田间冻害调查,并取春梢顶部往下第2叶在设置温度(0、-3、-6、-9、-12、-15、-18 ℃)下冻24 h,测算电解质外渗率,模拟Logistic方程,计算各资源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各资源田间冻害从轻至重依次为古磉柚、麻步文旦、矮白柚、皋泄香柚、文成红心柚、翡翠柚、佛香柚、青田红柚、永嘉红心柚、苍南红肉抛、木兰柚、处红柚、琯溪蜜柚、早香柚、四季柚、官南土柚。木兰柚、早香柚、官南土柚、处红柚和青田红柚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低于-7.3 ℃,苍南红肉抛、古磉柚、翡翠柚、佛香柚、麻步文旦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6.3~-6.9 ℃,皋泄香柚、矮白柚、永嘉红心柚、琯溪蜜柚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4.6~-5.6 ℃,四季柚、文成红心柚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在-3.6 ℃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6种扁桃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6种扁桃(5种国外品种,1种新疆地方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种扁桃休眠枝条进行了不同梯度的低温(-12~-36℃)处理,并测定其6种扁桃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扁桃休眠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6种扁桃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明显的"S"形变化曲线;在-14.28~-21.52℃时,各品种扁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先后出现;不同品种间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6~-19℃;新疆本地品种的扁桃枝条抗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青榨槭幼树抗寒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3年生青榨槭幼树1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枝条的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升高;枝条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呈“S”形上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推算的青榨槭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9.93℃,与枝条恢复生长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相对电导率可以作为测定青榨槭低温半致死温度简洁、有效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