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奶牛消化生理结构,瘤胃生化特征和消化特点:饲喂奶牛是在饲喂两种动物,即瘤胃微生物和奶牛本身,既要保证奶牛本身的健康,更要保证瘤胃微生物的健康,做到“喂好奶牛必须先喂好微生物”的要求。提出了保证奶牛瘤胃健康的七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瘤胃臌气又叫瘤胃臌胀,是由于奶牛大量采食了易发酵的饲料后,在瘤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容积急剧增大,超过瘤胃的正常容积,并呈现反刍及嗳气障碍的一种疾病。本文结合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对奶牛瘤胃臌气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等过程进行了简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为有效防治奶牛瘤胃臌气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齐牧 《油气储运》2006,(4):46-47
奶牛是大食量的草食畜种,具有非常发达的瘤胃和反刍功能。饱食后的反刍是奶牛的生理需要,奶牛的咀嚼活动暨有助于唾液缓冲液分泌,有效地控制奶牛瘤胃中的酸碱度,也是决定瘤胃环境是否正常的一个指示剂。  相似文献   

4.
粪便状态能够反映奶牛瘤胃的健康状况,粪便分析是判断瘤胃发酵正常与否、日粮消化状况以及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的一个直接、便捷、快速的诊断方法,是解决奶牛营养问题的关键.粪便的颗粒分布能直观地反映奶牛机体的消化性能以及饲料消化利用程度,判断奶牛瘤胃功能是否最佳.通过对奶牛粪便状况的分析可调整优化日粮,改善瘤胃健康状况,有效提高产...  相似文献   

5.
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至第5代,β-半乳糖苷酶被染成蓝色,同时,细胞出现衰老和停滞生长;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0条。研究发现通过酶消化奶牛瘤胃组织能够获得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  相似文献   

6.
奶牛是反刍食草动物。瘤胃功能的好坏是一头奶牛能否正常生产的基础。因此,在饲养的各个环节注意对瘤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奶牛瘤胃积食是奶牛生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奶牛采食大量难消化或容易鼓气的饲料所致,该病影响奶牛的生长和发育,严重危害了养牛业的发展。基于此,熟知奶牛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在奶牛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奶牛是反刍家畜,为保持瘤胃健康和正常的乳脂率,奶牛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粗饲料。这主要是因为粗饲料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有效保证瘤胃正常环境;可以刺激瘤胃收缩使消化物流出瘤胃,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有效生长;可以避免因饲喂高比例精饲料引起的奶脂下降,如果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低于35%,就会选成奶牛产低脂牛奶。  相似文献   

9.
日粮纤维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粮纤维在维持奶牛瘤胃正常功能、生产性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日粮纤维通过刺激奶牛的咀嚼和反刍,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瘤胃的缓冲能力,维持瘤胃的发酵功能;日粮纤维是维持奶牛泌乳和乳成分稳定的重要保障,适宜的日粮纤维水平可维持奶牛较高的乳脂率和产乳量。  相似文献   

10.
奶牛有瘤胃、网胃、瓣胃、皱胃4个胃室,该文着重阐述了奶牛瘤胃的功能,以为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用1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按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中补充0、8、12和16 g.d-1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以及血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过瘤胃蛋氨酸能够提高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酪蛋白水平。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较高(>22 kg.d-1)的奶牛有增加产奶量的趋势,对产奶量低的奶牛没有积极作用,能提高高产奶牛乳蛋白和乳脂肪量。选用9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在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和普通蛋氨酸前后连续采血44 h,探索蛋氨酸的吸收变化曲线,发现奶牛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后12~16 h达到吸收高峰,过瘤胃蛋氨酸能显著提高奶牛血清蛋氨酸水平,而补饲普通蛋氨酸则无明显影响。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和普通蛋氨酸对血清总氨基酸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高产奶牛过瘤胃胆碱的研究状况。高产奶牛产奶初期和高峰期能量负平衡及大量体贮脂肪动员,对胆碱的需要量提高;而奶牛瘤胃对胆碱的降解作用,导致直接向日粮中添加胆碱没有效果,只能通过对瘤胃方式进行添加。目前对奶牛胆碱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过瘤胃方式和过瘤胃胆碱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奶牛。主要是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精料,如谷类、豆类饲料及青贮玉米等,引起瘤胃内发生异常性发酵,使乳酸增多,PH值下降,瘤胃内微生物菌群活性降低。而导致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和瘤胃蠕动废绝,胃液PH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以及脱水等为特征。奶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精料,如谷类、豆类饲料及青贮玉米等,引起瘤胃内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奶牛瘤胃发酵的重要性和人工进行瘤胃调控的各种措施,对发挥瘤胃的正常功能、提高奶牛对饲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瘤胃臌气病是奶牛在短时间内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快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网胃急性臌胀,压迫膈与胸腔,进而影响呼吸、循环,严重者引起奶牛窒息死亡的一种病症。一、发病原因(一)原发性瘤胃臌气1.泡沫性瘤胃臌气。一时食入过多的容易发酵的豆科牧草(如苜蓿草、紫云英、三叶草、野豌豆等),尤其是含有较高含量特殊蛋白质、果胶、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是提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营养素,是机体各组织代谢的主要能源。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奶牛易患酮症,而过瘤胃技术可以使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降低,并使其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从而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得到提高。经过瘤胃技术处理后的葡萄糖,可使奶牛生产中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文章就过瘤胃葡萄糖在泌乳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采食不当(精饲料过量)而引起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甚至危及奶牛的生命健康。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被广泛应用在奶牛瘤胃酸中毒治疗中且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从瘤胃酸中毒的原因、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以及在治疗奶牛瘤胃酸中毒中的应用几方面对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魁  蔡明成  周朝萍  左福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17-14319
综述了过瘤胃氨基酸、非蛋白氮、过瘤胃蛋白、微生态制剂、微量元素、大豆异黄酮、过瘤胃胆碱等7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作用,旨在为奶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日常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造成瘤胃内酸度过高,蠕动频数减少,容易导致前胃迟缓、腹部膨胀和腹泻等消化机能紊乱,属于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奶牛瘤胃酸中毒会降低产奶量,影响奶质,给养牛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入手,介绍了发病特点和不同病型的临床症状,分析由瘤胃酸中毒引起的疾病和影响,最后指出防治措施,旨在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缓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的氨基酸不能满足需求。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饲喂玉米为基础日粮合成蛋白质时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或产毛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2种氨基酸上。使用少量的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不但可以代替数量可观的瘤胃非降解蛋白(UIP),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开发和利用过瘤胃氨基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