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2.177亿t历史新高,为缓解农户售粮压力,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施临储玉米收购和采购玉米费用补贴政策。在政策执行期内国家收购6 919万t临储玉米,市场供给压力明显缓解。尽管5—9月临储玉米拍卖成交2 902万t,但第3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依然一度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现象,玉米市场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014年国内玉米丰收,国家将会在东北地区继续执行临储收购政策。预计2014/15年度国内饲用玉米消费增加500万t,工业消费增加100万t,社会商业玉米库存数量高于上年度,因此认为2015年国内玉米价格不会超过2014年,临储收购政策对玉米市场价格推升效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继续创下21 848.9万t的历史新高,2014年第1季度在巨大的供应压力、深加工及饲料需求持续低迷、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呈稳中偏弱态势。由于临储玉米收购进展迅速,第2季度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回升。近7 000万t的临储收购总量改变了中国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2014年下半年玉米市场情况将取决于临储玉米拍卖情况,预计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在临储玉米拍卖影响下趋稳。  相似文献   

3.
魏斌  高笑天 《农业展望》2013,(8):11-15,21
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20561万t的历史新高,201213年度进口玉米到货预计达到280万t,而国内玉米市场采购需求不旺,市场供应增幅超过采购需求增幅,尽管国家收购近3100万t临储玉米,但市场价格依旧呈现高位走低局面。2013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有望再获丰收,进口玉米预计同比大幅提高,而市场采购需求预计难有明显起色,预计201314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延续供过于求局面。国家明确2013年继续实施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并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提高120元t,这奠定了未来市场价格的底部区间。  相似文献   

4.
谌琴  高笑天 《农业展望》2014,(2):9-13,18
2013年在供应充足、市场需求低迷、进口利润丰厚及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呈现稳中偏弱走势。展望2014年,中国玉米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但受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影响,玉米市场流通量减少将使得玉米价格易涨难跌,甚至可能导致玉米阶段性供求偏紧局面出现,从而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行情。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4,(14):42-42
<正>据统计,2012/2013年、2013/2014年连续两年临储收购后,国家收购量已经超过1亿吨,这相当于全国玉米年产量的一半。大量玉米进入国库,市场基层粮源稀缺,玉米拍卖适时启动。2014年5月22日,临储玉米拍卖正式启动,成交率高达99%,成交价格居高。据统计,截止6月26日,本年度共拍卖临储玉米6次,拍卖量达2302万吨,成交量755万吨,成交率32.78%。预计随着国家临储拍卖的定期举行,市场流通粮源紧缺状况或将得到缓解,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将会更加明显,玉米价格也将会回归平稳。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演绎了经典的"政策市"行情.前4个月,受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拉动,国内玉米市场由低位大幅反弹.其后不久,随着临储收购结束,小麦产区加紧售粮为小麦收购腾仓回收资金,玉米价格略有走弱.  相似文献   

7.
郭春爱 《农业展望》2014,10(5):9-12
2014年以来,在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低迷及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区域分化"特征凸显。展望后市,在下游需求疲弱、供需宽松的前提下,国内玉米市场阶段性上涨空间受限,后期需重点关注临储玉米拍卖动态、需求恢复情况及小麦玉米比价走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信息》2009,(10):41-44
2009年上半年,受国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等利好政策的刺激,国内稻米市场走出了一轮比较有力度的上涨行情,其中粳米上涨幅度较大,"粳强籼弱"现象明显.7月份后,受临储稻谷投放数量的增加、早稻谷产量大幅增产以及中晚稻预期丰收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稻谷价格冲高回落,尤其是籼稻价格走势疲弱,早稻谷还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  相似文献   

9.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消费增长缓慢,玉米价格面临较大压力。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国内玉米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玉米市场呈现明显的政策市特征。2009/10年度国内玉米产量有可能突破新高,玉米需求仍在复苏,国际玉米价格低位震荡,玉米出口依然受阻,玉米价格走势压力有增无减。为把国内玉米价格托升到高位,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政策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国家针对新的情况出台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国玉米丰收,产量为2.156 7亿t,国家在东北地区执行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收购总量达8 400万t,同比增加1 400万t以上,市场看涨预期较强。然而,受进口高粱、大麦等谷物大量替代玉米、市场对收购政策预期发生改变、国家调低临储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2015年8月玉米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因干旱降低,但全国玉米产量因种植面积扩大而继续增加。尽管估计2014/15年度玉米饲用和工业消费增加,但市场依然供过于求。预计2015/16年度,玉米价格受到临储收购政策支撑有望出现"阶段性"上涨,但因国内玉米供给能力庞大,市场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价格上涨应是阶段性的反弹。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在临储玉米收购数量持续增加和采购东北玉米费用补贴政策的支撑下,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后市随着东北地区农户余粮逐渐减少,吉林省玉米价格将稳步趋涨,但需求不振及玉米抛储压力仍将影响其价格上涨空间。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上半年,玉米市场在玉米丰收、市场需求不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价格自新年伊始持续下滑。在国家临储政策力度加大后,3月市场价格止跌企稳,行情一直不温不火保持稳定。结合国内外玉米期、现货市场走势以及相关热点,下半年玉米走势会更加复杂,预计第3季度走势呈温和上涨,而后随着新粮上市季节性回落的机率仍较大,但出现如2012年大幅飙升骤降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在国内玉米供给过剩压力初露端倪的背景下,中国玉米再度丰收在望.新增供给继续增加,使得弱势运行的国内玉米市场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东北产区新玉米开秤价普遍低于上年同期.随着国内新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消费需求疲弱难以短期内明显改观,东北产区玉米供应压力突出,后市价格面临进一步回落的可能,建议各级政府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启动玉米临储收购政策,确保农民丰产、增收.国际方面,美国玉米丰收在望,带动全球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长期以来供求偏紧的形势得到明显缓解.国际市场呈震荡下行态势,目前价格已经回落到2010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国内玉米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小麦形成倒挂,消费替代显著增加,玉米进口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一方面连续增产及进口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深加工业经营困难,饲料消费也因小麦替代增加而受到抑制,同时国家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对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2012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关系进一步趋紧,库存大幅减少。预计2013年国内玉米生产仍稳步发展,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可能有所下降。建议落实并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继续严格控制深加工业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借助改进的蛛网模型,分析了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对我国玉米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机理;并综合运用滚动协整、VECM、BEKK-GARCH与IS模型,系统探究了2009—2019年我国临储政策及其改革对玉米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2)BEKKGARCH模型表明,我国玉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临储政策的退出使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关系更为密切。3)IS模型进一步揭示,临储政策削弱了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不过随着政策退出,玉米期货市场已在价格发现过程中重获主导地位。4)从区域视角来看,临储政策退出后,全国各地区的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作为政策主要实施地域,东北的玉米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所获改善尤为显著。玉米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成效初显,可为后续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提供有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焦善伟 《农业展望》2013,(8):4-6,10
2013年以来,受2012年产稻谷托市收购启动及2013年最低收购价继续大幅提高以及低价进口大米冲击和镉大米事件的影响,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偏弱运行,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籼稻市场因供应充足、需求疲软,价格整体跌幅较大;粳稻市场在托市收购支撑下,价格总体保持缓慢上涨态势。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仍将维持"粳强籼弱"格局。如果新季稻谷生产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进口大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晚籼稻品种及局部地区粳稻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