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永珍 《土壤》1982,14(2):72-75
自从Wittig于1949年合成了四苯硼钠试剂以后,目前分析界对于应用这种试剂进行钾的测定已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俞震豫 《土壤》1978,10(5):182-183
土壤是多因素影响下变化的客体。  相似文献   

3.
氯化钾中杂质铵含量及对土壤铵态氮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NH4+-N时有负值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14种市售氯化钾中杂质铵的含量,选用其中4种对采自陕西杨凌、长武、合阳等地的14个土壤样品NH4+-N做了测定。结果表明:14种市售氯化钾NH4+-N含量范围为1.7~49.1 mg kg-1;当氯化钾浸提剂含NH4+-N小于1.3 mg L-1时,对土壤NH4+-N的测定基本没有影响,当大于2.6 mg L-1时,会使某些土壤NH4+-N值不同程度降低甚至为负值。为避免杂质干扰,可事先用简便的点滴法粗略定量浸提剂中的NH4+-N,当其大于1.3 mg L-1时,最好更换氯化钾,当大于2.6 mg L-1时,必须更换,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陈志荣 《土壤》1974,6(3):120-123
土壤铵态氮与硝酸态氦的测定,在常规分析中多应用比色法,虽较简便,但限制因素亦较多。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优势流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势流是指土壤在整个流边界上接受补给,但只通过少部分土体的快速运移,优势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特例,它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土壤中的大空隙,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初始水分含量,水和溶质的施加速度及溶质的施加方法等,优势流的产生机理主要有2种,一种是由土壤介质的非均质性所驱动的优势流,另一种是由湿润锋的不稳定性所驱动的优势流,目前,优势流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取于土壤原状上,实验室内的土柱出流试验及梁色示踪试验,尽管优势流的模拟非常困难,但人们仍提出了许多为描述它,今后优势流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进行大量的综合性野外试验,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资料来确切地刻划优势流,发展新的观测技术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监测优势流,建立新的模型来模拟优势流,从而进一步解决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有关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优势流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优势流是指土壤在整个入流边界上接受补给,但只通过少部分土体的快速运移.优势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特例.它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如土壤中的大空隙、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初始水分含量、水和溶质的施加速率及溶质的施加方法等.优势流的产生机理主要有2种:一种是由土壤介质的非均质性所驱动的优势流;另一种是由湿润锋的不稳定性所驱动的优势流.目前,优势流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取土壤原状土、实验室内的土柱出流试验及染色示踪试验.尽管优势流的模拟非常困难,但人们仍提出了许多模型来描述它.今后优势流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进行大量的综合性野外试验,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资料来确切地刻划优势流;发展新的观测技术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监测优势流;建立新的模型来模拟优势流,从而进一步解决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有关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壤测试推荐施肥技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8.
中子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凌云 《土壤》1993,25(2):104-107
对应用中子法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可靠的标定曲线、合理监测点位置和适当增加测点数量对降低测量误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黎立群 《土壤》1961,4(9):55-57
防治土壤盐渍化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土壤氮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相似文献   

11.
朱韵芬  王振权 《土壤》1986,18(5):267-270
土壤中活性硅和游离硅的含量,无论从植物营养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土壤的发生分类观点来衡量,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补勤 《土壤学报》1966,14(1):107-110
我国士维制图工作开展的历史虽较短,但有自己的发展道路。继全国土壤普查以后,近年来开展了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国营农场为单位的上集详测研究[1-3]1),这是一项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工作。为了使土级调查制图工作满足生产上的需耍,发挥大比例尺士级调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巫需多作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问题,淡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土在我国耕地面积中分布至广,由于它是在长期灌水情况下发育的,因此土壤特性与养分变化和一般旱地不同。著者曾于1954年在江苏丹阳练湖农场初步测定水稻土中铵态氮素及亚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现将所得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4.
庄卫民 《土壤学报》1966,14(2):243-245
福建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山地丘陵的面积约占95%.因而,农业生产受地形条件的制约显得尤为突出;耕地利用率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2%强.主要分布于沿海的平原和山地河谷两岸的阶地,而在闽西北一带的中山地区,则多散布于山垅谷地之中,显得十分破碎,土地利用率一般只有5-10%,甚或不足5%.在这种山多田少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中对于土地资源的了解,以及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技未措施的要求,都需要提供大盆的土竣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土壤辐照灭菌对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拟通过土壤辐照灭菌的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对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土壤中的相互转化、固持及损失的影响,为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土壤纯培养的方法,通过外源添加~(15)N标记铵态氮肥[(~(15)NH_4)_2SO_4]和硝态氮肥(Na~(15)NO_3),结合γ辐照灭菌的方法,培养30 d后,测定分析了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总的、来自于肥料的和来自于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定量评价了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固持和损失情况。结果表明:灭菌显著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激发土壤铵态氮的释放,对铵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固持和损失没有显著影响;灭菌对土壤硝态氮转化为铵态氮的过程没有影响,降低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固持,增加了硝态氮的损失;与外源添加硝态氮相比,外源添加铵态氮促进了土壤自身无机氮的释放,外源添加的铵态氮在土壤中残留低、固持高、损失高。因此,总体来看,灭菌有利于土壤铵态氮的积累,却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积累。虽然外源铵态氮较外源硝态氮更能激发土壤无机态氮的释放,并更易被土壤固持,但是铵态氮肥较硝态氮肥在土壤中残留少、损失多。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准确规范的园林施工以及持续精心的养护管理,3个环节必须协调一致,缺一不可。每一项工作既要讲究质量,又要兼顾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经费,降低材料消耗和劳动工时,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注重协调,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景观效果。笔者就园林建设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准确规范的园林施工以及持续精心的养护管理,3个环节必须协调一致,缺一不可。每一项工作既要讲究质量,又要兼顾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经费,降低材料消耗和劳动工时,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注重协调,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景观效果。笔者就园林建设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显地土壤中铵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不同水分带上的两种土壤类型(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作为研究对象,以NH4Cl为示踪剂,模拟研究了铵态氮在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和水平运移速率均与运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一阶指数衰减曲线变化。各土层的铵态氮水平运移主要由其对于铵态氮吸附的饱和程度来决定,而运移速率主要受浓度梯度、水势梯度及土壤基质势的控制;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水平运移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曲线变化;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均受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二者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草甸沼泽土0~20cm土层的铵态氮浓度随水分扩散率的升高呈Boltzmann曲线变化外,其它土层及腐殖质沼泽土的各土层均随其升高呈指数增长曲线变化;草甸沼泽土要比腐殖质沼泽土的相应土层更有利于铵态氮的水平运移,二者不同土层物理性质的显著差异是导致其铵态氮浓度、水平运移速率随运移距离、土壤含水量及水分扩散率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重要原因,而湿地水文条件可能对于二者物理性质的塑造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磷进行铅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土壤中磷与铅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铅类化合物[Pb5(PO4)3X,X=Cl-,OH-,F-等],利用不同廉价含磷物质进行铅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铅污染土壤管理措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利用磷进行铅污染修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该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如磷酸铅类化合物形成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控制、最佳pH、土壤中磷/铅摩尔比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