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棠棠  王娟  姚槐应  葛超荣 《土壤》2023,55(3):578-586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我们应用几种常见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水稻土壤在一定时间内的CO2排放量及13C-CO2丰度,以期准确评估土壤呼吸及碳排放,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了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四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法两种方式检测土壤呼吸的13CO2含量。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法(GC、IRMS)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数值结果相近(基础呼吸)或趋势一致(诱导呼吸),且重复性好(标准差分别为0.011、0.010 mg C /kg/h),准确度高;MicroResp法的测定结果与仪器测量值较为相近,但分辨率较低;碱液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时)或偏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2)在测定CO2中的13C含量上,Gasbench-IRMS直接测定的结果误差小(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137‰),接近实际值,可以准确地反应出土壤微生物呼吸时对底物的利用状况。综上,仪器法较化学分析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更能准确测定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  相似文献   

2.
傅赵聪  王翀  吴春发  骆永明  刘东 《土壤》2023,55(4):829-837
以甘肃白银某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光谱(HDXRF)法总镉(CdT)测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分别研究了土壤水分、有机质类型与含量、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误差(RE)、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决定系数(R2)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DXRF法CdT测定的RE≤10%、RSD≤10%、R2>0.99,符合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规定。HDXRF法CdT测定结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衰减方程为y=0.803e–1.3284x,衰减系数(μω)为–1.328 4,R2为0.984 5。HDXRF法CdT测定结果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5),且腐殖酸(HA)比泥炭(Peat)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HA与测定结果的校正方程为y=–1.555x +0.780,R2为0.934 4。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红壤和水稻土,灰钙土的测定结果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更接近。总之,虽然HDXRF法CdT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校正模型校正,其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能够满足Cd污染农田土壤精准调查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昌市浅水湖泊象湖表层沉积物的释放特征及有机质对氮、磷释放的影响,为城市内浅水湖泊治理中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释放动力学试验以及释放潜能试验研究了城市浅水湖泊氨氮(NH4+-N)和溶解性活性磷(SRP)的释放特征,以及与通过H2O2去除有机质后的释放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去除前后的氮磷的释放速率都是先由一个较快的过程逐渐变慢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最大释放量(Qmax)。去除有机质后NH4+-N的释放平衡时间缩短,SRP则几乎不变。去除有机质后,NH4+-N的最大释放量(Qmax)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SRP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影响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因素多样,其中高等水生植物丰富的区域对磷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沉积物氮的最大释放量(Qmax)也越高,磷的的最大释放量(Qmax)则受有机质含量、活性、组成成分、吸附与结合的铁铝磷含量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胶体的NH4+吸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鹏  蒋剑敏  熊毅 《土壤学报》1988,25(2):175-183
本文讨论我国几种主要土壤胶体的NH4+吸附特征。土壤胶体对NH4+的吸附符合两种表面Langmuir方程。土壤胶体对NH4+的结合能力强弱顺序是:黄棕壤>黑土、(土娄)土>红壤>砖红壤,而NH4+的解吸率大小顺序与此相反。Langmuir吸附方程参数K1与土壤胶体的粘粒矿物组成有关,并与土壤胶体对NH4+的相对偏好性(A值)呈正相关。Langmuir参数(M1+M2)与土壤胶体的CEC呈正相关,去有机质(OM.)前后△K1与△OM.呈反相关。去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胶体对NH4+的偏好性。土壤胶体的NH4+吸附和解吸特征决定于其组成和表面性质,并受有机无机复合作用的影响。永久电荷吸附位对NH4+的偏好性较强,而可变电荷吸附位则较弱。  相似文献   

5.
虞锁富 《土壤》1990,22(3):118-122
本文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陪伴阴离子对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吸附Zn2+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吸附Zn2+的数量呈正相关;陪伴阴离子对土壤吸Zn2+量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土壤从ZnCl2溶液中吸附的Zn2+数量高于Zn(NO3)2的0.77-1.16倍;△pH值与吸Zn2+量呈直线关系。由解吸情况可以判明红壤胶体表面的高能吸附位占的比例明显大于黄棕壤或砖红壤。  相似文献   

6.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铁和两种形态氮素(NO3--N和NH4+-N)对玉米植株吸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等中量元素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O3--N相比,供应NH4+-N促进了玉米对氮的吸收,在缺铁条件下,降低了对磷、钾、钙及镁的吸收。铁和NH4+-N都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中氮的含量。与NH4+-N处理相比,NO3--N处理的新叶中磷含量显著增加,但铁的供应对植物体内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使用NO3--N显著提高了玉米新叶和老叶中钾的含量,根和茎中钾的含量无明显影响。铁的供应降低了新叶和老叶中钾的含量。供铁时,NH4+-N处理的玉米新叶中钙和镁的含量显著低于NO3--N处理,而在缺铁时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的NH4+吸附等温线与DTA曲线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南宁三种饲料人工饲养的蚯蚓的蚯蚓粪(简称蚓粪)对NH4+的吸附等温线,并与武功的蚓粪作比较。蚓粪对NH4+的吸附一般大于土壤对NH4+的吸附,南宁蚓粪又大于武功蚓粪。蚓粪吸附NH4+量的多少与其中有机质含量有关,特别与其中中温放热反应的有机质(即易于分解的有机质)呈正相关。不同饲料组成对蚓粪吸NH4+等温线的参数影响不同。在Langmuir方程中与结合能常数有关的K值的次序为:纯牛粪>牛粪+烂橙果>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而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M值的次序为:牛粪+烂橙果>纯牛粪>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而以K与真M的总的效应表示的b值的次序为:纯牛粪>牛粪+烂橙果>牛粪+草菇培养基脚料因此,牛粪不仅是一个良好的蚯蚓饲料,并且可使蚓粪具有良好的保NH4+力,成为一种有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铁和两种形态氮素对玉米植株吸收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硝态氮(NO3--N)相比,铵态氮(NH4+-N)显著提高了玉米对铁的吸收,降低了对锰、铜及锌的吸收。供铁也明显提高了植株地上部铁的吸收总量,降低了锰及锌的吸收量,尤其是在供应No3--N时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在缺铁条件下,NH4+-N处理的玉米新叶中铁的含量明显高于NO3--N处理;而新叶、老叶、茎中锰、锌、铜含量以及根中锰、锌含量都明显低于NO3--N处理。但使用NH4+-N时,根中铜的含量较高。在供铁条件下,NH4+-N处理的玉米植株四个不同器官中锰和锌的含量显著低于NO3--N处理的植株,而铜的含量正好相反。在缺铁条件下,玉米新叶中活性锰、活性锌的含量显著高于供铁处理;与NO3--N相比,NH4+-N的供应也显著降低了玉米新叶中活性锰以及活性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 ,比较了长期施用含SO42-和Cl- 化肥 22年后稻田土壤的 pH值、养分状况及其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含SO42-化肥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 ,但全量氮磷钾的含量较低 ;长期施用含Cl- 化肥 ,土壤全量氮磷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较高 ,但pH值相对较低。长期施用含上述二种阴离子的化肥后 ,土壤对H2PO4-的最大吸附量均较大 ,且在Cl- 处理下土壤对H2PO4-吸附的结合能较大 ,而SO42-处理下土壤在同等吸附量时对H2PO4-的解吸量相应较多。长期施用含SO42-的化肥亦使土壤对钾素的供应强度较大 (ΔK0的绝对值较大 )、缓冲能力增强 (AR0值较高 ) ,而长期施用含Cl- 的化肥时则与SO42-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一种直接测定硝化—反硝化气体的15N示踪—质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5N示踪—质谱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15N丰度气体样品的测定中,用两种方法(反硝化作用源的15N丰度法和气样的15N丰度法)计得的反硝化损失量基本一致,故建立起来的15N示踪—质谱法是可靠的。该方法的测定偏差随气样15N丰度的降低而增大。此外,回收率结果表明,(N2+N2O+NOx)-15N累积释放量占加入NO3-15N量的94.1%。因此,这一方法可用于直接测定氮肥的硝化—反硝化损失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 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序列轮作次序下春小麦地、豌豆地生育期内CO2、CH4和N2O通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4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地和豌豆地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下, 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03 6、0.221 2、0.241 8、0.224 9,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41 6、-0.078 0、-0.081 8、-0.053 7,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089 1、0.069 2、0.046 1、0.065 6; 豌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73 6、0.261 6、0.218 1、0.236 0,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55 0、-0.073 7、-0.066 2、-0.054 5,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123 4、0.084 7、0.080 6、0.035 0。少免耕及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CO2排放通量,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及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吸收通量、减少N2O排放通量。综合来看,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春小麦地CO2通量随着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CH4吸收通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而随着土壤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小。豌豆地CO2通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春小麦地N2O通量则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豌豆地则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3 种挺水植物吸收水体NH4+、NO3-、H2PO4- 的动力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动力学试验研究了具有景观价值的3 种挺水植物—— 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细叶莎草(Cyperus papyrus)、紫芋(Colocasia tonoimo)对H2PO4-、NH4+、NO3- 的吸收特征及差异。试验结果表明: 3 种挺水植物吸收H2PO4- 时, 美人蕉的吸收速率最快, 且在较低离子浓度条件下也可以吸收该离子, 说明其具有嗜磷特性, 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H2PO4- 环境; 吸收NO3- 时, 细叶莎草的速率最快, 但对低浓度NO3- 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美人蕉吸收NO3- 的特性与细叶莎草刚好相反; 吸收NH4+ 时, 细叶莎草的吸收速率最快, 且在低浓度NH4+ 环境下仍能吸收该离子, 而美人蕉的吸收速率最慢, 但能在低浓度NH4+ 环境下吸收该离子。说明不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各自的污染水体修复适用范围也不同。美人蕉可用于各种浓度H2PO4- 污染的水体修复; 而NO3- 污染严重的水体最适宜用细叶莎草作先锋植物, 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种植美人蕉来维持水质; 细叶莎草在各种浓度NH4+ 污染的水体中均适用, NH4+ 污染较轻的水体也可用美人蕉修复。  相似文献   

13.
窦森  姜岩 《土壤学报》1988,25(3):252-261
本文进一步探讨土壤施用有机物料后重组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测定了重组有机质中各种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的光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有机物料后,各种结合形态腐殖质的PQ1)在第一年基本上下降,第二年又回升。腐殖化度降低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有机物料种类和用量及其分解的环境条件有关。施用有机物料还能使松、稳结合态胡敏酸的△logk和E4/E6提高,RF降低,光密度曲线陡度加大。  相似文献   

14.
沙丽清  周斐德  邵则瑶 《土壤》1999,31(4):208-213
本文对稀盐(0.01mol·L-1NaHCO3,0.01mol·L-1CaCl2(100℃,25℃))溶性氮表征石灰性土壤的供氮能力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浸出液中的全氮(TN)、有机态氮(Org.N),NO3-N分别与浸出液的总吸光量(QT)、有机质的吸光量(QOM)、NO3-N的吸光量(QNO3)高度相关。除QOM和Q260外,QT,QNO3,TN,NO3-N,Org.N与盆栽冬小麦相对吸氮量高度相关。稀盐溶液浸提法,特别是0.01mol·L-1NaHCO3和0.01mol·L-1CaCl2(25℃)浸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青岛市设施蔬菜产量、净产值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的施肥效率, 减少肥料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状况及其对产量、净产值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设施黄瓜和番茄氮、磷、钾肥施用均明显过量。黄瓜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841.5 kg·hm-2、864.0 kg·hm-2和1 978.7 kg·hm-2, 番茄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436.7 kg·hm-2、833.6 kg·hm-2和1 643.7 kg·hm-2。施肥中有机/无机肥料养分比例较为合理, 重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年度施用N、P2O5、K2O量及其总量对年度蔬菜产量、净产值有明显影响, 存在着线性方程关系。随着年度施氮量的增加, 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 31.4%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NO3--N含量居高和较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年度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 74.3%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速效磷为高水平。68.6%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为酸性和微酸性, 有向酸性发展的趋势。生产中应适量减少氮、磷和钾肥投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处理等技术, 促进青岛市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设施土壤的肥力特征及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民  李家金  薛继澄  毕德义 《土壤》1994,26(5):273-275
本文初步研究了设施土壤中的6种肥力因子和2种土壤酶活性,发现温室土壤的全氮量、NH4+量-N量、NO3--N速效磷(P)量、速效钾(K)量和脲酶活性比露地土壤高1~3倍,土壤有机质量含提高7.5 g/kg,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露地接近(50H2O2 meq/100g土),硝态氮含量有继续增加趋势;大棚土壤的肥力因子也比露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土壤理化特性与细菌丰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水土流失分区精准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中段(J2Z2)、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下段(J2Z1)、侏罗纪燕山期早期侵入岩(γ52(3) c)、第四系全新统(Qh)4种地层背景,分析测定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指标整体表现为:J2Z1J2Z2Qhγ52(3) c;土壤养分含量各地层背景各有丰缺,J2Z1地层背景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其他地层,Qh地层背景氮含量大于其他地层,而γ52(3) c地层背景磷和钾含量较高;4种地层背景土壤细菌差异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表现为:QhJ2Z2J2Z1γ52(3) c,分别占总OTU数目的21.62%,18.29%,16.79%,12.08%;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J2Z2Qhγ52(3) cJ2Z1;J2Z1地层和Qh地层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值正相关,J2Z2地层与土壤容重以及全磷含量正相关,γ52(3) c地层与土壤钾含量和速效氮含量正相关。[结论] 红壤侵蚀区不同地层背景马尾松林土壤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地层背景因素进行分区治理,细菌对不同地层背景土壤性质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施磷对玉米吸磷量、产量和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给玉米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低磷土壤(Olsen-P 4.9 mg·kg-1)上,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施磷0(T0)、50 kg(P2O5)·hm-2(T1)、100 kg(P2O5)·hm-2(T2)、200 kg(P2O5)·hm-2(T3)、1 000 kg(P2O5)·hm-2(T4)对两个玉米品种"鲁单9002" (LD9002)、"先玉335"(XY335)的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根际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玉米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都表现为T12O5)·hm-2的T3处理非根际土转化为根际土土壤磷的量最大, 同时玉米生物量、产量、磷转移量也达到最高, 而施磷1 000 kg(P2O5)·hm-2处理玉米生物量、产量与中磷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但植株吸磷量较高。XY335的花后磷转移量小于LD9002。相关分析表明, LD9002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吸磷量之间显著相关, 以播种后79 d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而XY335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磷浓度之间显著相关, 在播种后47 d期间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因此, 在低磷土壤上, LD9002和XY335分别在播种后79 d和47 d时是植株对磷的敏感期, 可以通过测试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来反映土壤的供磷状况; LD9002在79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4.95 mg·kg-1、32.99 mg·kg-1, XY335品种在47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24 mg·kg-1、35.35 mg·kg-1; 施磷量1 000 kg(P2O5)·hm-2处理两品种玉米产量、生物量、磷积累量与施磷量100~200 kg(P2O5)·hm-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耕作措施对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影响, 采用CO2分析仪、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4种耕作措施下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测定期内4种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净吸收汇; 除传统耕作不覆盖措施, 其他3种耕作措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2种轮作序列土壤的N2O排放通量, 并显著增加了土壤对CH4的吸收。CO2和N2O的排放通量分别与地表、地下5 cm处、地下10 cm处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9**、0.95**和0.91**、0.77*和0.62*; 而CH4吸收通量与不同地层的温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CO2和CH4的通量与0~5 cm、5~1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0.69*和0.72*、0.77*和0.64*, 而与10~30 cm土壤含水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N2O排放通量与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对2种轮作序列各处理下土壤中排放的3种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计算综合得出: 4种耕作措施中, 免耕不覆盖处理可相对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进而降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黄土、褐土和潮土土壤中的氮素矿化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5℃下培养154天,用7、7、14、28、28、28、42天的培养间隔,测定了黄土、褐土和潮土16个土壤的氮素净矿化作用。培养前和每次间隔培养,土壤中的矿质氮用0.01 M CaCl2淋洗收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每次淋洗液中的NO3-N。积累的净矿质氮与时间平方根t1、2呈线性相关。采用G. Stanford和S. J. Smith以及J. Richter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每个土壤的氮素矿化潜力N6。结果表明,氮素矿化潜力能反映土壤的供氮能力,土壤氮素矿化潜力N0占土壤全氮百分数为10.8—23.4%。矿化速率常数k的最可靠估算为0.0064±0.0006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