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娄)土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作物的主要营养物貭。保証土壤中备有充足的蓄水量是一切作物获得丰产的基础。在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常因降水不足和分配不勻而遭受干旱威胁,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抗旱保产和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土娄)土旱地土壤硝态氮季节性变化与夏季休闲的培肥增产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土高原广大产麦地区在夏作物如小麦、豌豆、扁豆等收获后,进行夏季休闲,伏耕晒垡,以保证其后作小麦丰产稳产。此项耕作措施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保持土壤肥力的宝贵经验。二千多年前,氾勝之[1]在关中地区教导农业时曾对这些宝贵经验进行过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农业科技工作者[2-17]就此经验曾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地进行试验研究与调查总结。有些地区或者因为夏粮欠收,大搞以秋补夏,夏作物收后复种秋作物;或者为了多生产粮食,盲目扩大复种指数。二者均挤掉了夏季休闲。各地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此意见分歧,并进行广泛讨论。本文从缕土早地土壤中硝态氮季节性变化出发,阐明夏季休闲的培肥增产作用以及提高夏季休闲效果的途径。可供黄土高原主要是璞土早作地区进行耕作改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陕西(土娄)土中硝态氮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利用不同深度的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土娄)土中NO3-N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3-N淋失量与土壤深度呈指数曲线关系,与施N量呈线性相关;NO3-N淋移深度随地而接水量(降水量加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大部分都集中在0~60cm,含量高峰一般出现在20~40cm;不同施N方法对NO3-N的淋失和在土壤中的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陕西(土娄)土中硝态氮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不同深度的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土娄)土中NO3-N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3-N淋失量与土壤深度呈指数曲线关系,与施N量呈线性相关;NO3-N淋移深度随地而接水量(降水量加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大部分都集中在0~60cm,含量高峰一般出现在20~40cm;不同施N方法对NO3-N的淋失和在土壤中的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的DNDC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体系的氮肥施用田间试验,采用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model (DNDC) 模型研究了气候条件、土壤属性、农业管理等输入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子粒产量、作物氮吸收、氨挥发、N2O排放等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DNDC模型模拟的土壤氨挥发速率和N2O排放通量与田间实测结果较为吻合,氨挥发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688,N2O排放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528,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DNDC模型预测农田土壤氮素具有较高可信度。模拟结果显示,气温和氮肥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吸氮量的关键因素;土壤氨挥发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并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N2O排放主要受温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使DNDC能更有效地估算氨挥发和N2O排放,有必要获取更翔实的资料以减少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土娄)土磷素淋移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钼酸盐反应磷居多,平均占全磷量的77.1%,可溶性有机磷只占全磷的13.8%;淋失到20cm以下的全磷浓度最高可达3.95 mg L-1,可溶性全磷最高达3.57 mg L-1; 在历时60d,相当于357mm(约为年灌溉降雨总和的36%)的灌溉量时,最大淋失总磷量达到1082 g hm-2;13次淋滤实验结果显示,渗滤液中钼酸盐反应磷、可溶性全磷和全磷浓度与土壤耕层Llsen-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是我国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基于室内坡地降雨实验,分析了塿土坡面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对比了不同雨强影响下径流泥沙含量和累积泥沙含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将侵蚀与入渗结合,分析了同时段产沙量和入渗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入渗补给系数随雨强增大而逐渐减小,两者可描述为线性关系,雨强越小,入渗补给系数越高;降雨初始产沙值最大,在产沙10 min内变缓。雨强大的,初始产沙量和稳定沙量都稍大,但总体差异不大,产沙量分布曲线形状与入渗率曲线极为相似;不同雨强下累积泥沙量与降雨历时之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且幂函数的指数部分基本随降雨雨强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雨强下入渗率和累积泥沙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累积泥沙量增加,相应的土壤入渗率减小,两者变化趋势随雨强增大而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娄)土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施肥与小麦一玉米轮作田间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施肥对(土娄)土土壤钾素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娄)土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全钾基本没影响,而对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微生物量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和微生物量钾含量的变化一致,均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量钾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磷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促进了土壤无机态钾素的消耗,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钾的含量.土壤钾素的这种变化是作物吸收、施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胶散复合体的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水散性G0复合体减少,水稳性G1、G2复合体增加;G0、G1、G2各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及其松、稳、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均有提高.显示有机肥对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土体结构的重要作用.G0、G1、G2三组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结合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的氮素平衡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传统施肥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的氮素平衡。结果表明:土壤残留矿质态氮(Nmin)对作物产量和施用氮肥效果有重要影响,前季作物残留土壤Nmin可以促进后季作物生长,使氮肥增产效应不明显;冬小麦生长季节施氮240.kg/hm2可以增加产量和作物吸氮量,但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7%,大部分以Nmin残留于0200cm土壤中或以其他途径损失;由于冬小麦季节残留肥料氮的后效,使夏玉米生长季节的氮肥利用率很低,施氮120和24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分别只有22.4%和3.9%,而在0200cm土层残留率则达到51.1%和87.2%;经过冬小麦、夏玉米一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为240、360和480.kg/hm2时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52.2%4、2.2%和28.0%,而相应的土壤残留率平均为12.4%、25.3%和49.8%,表观损失率平均为35.4%、32.5%和22.2%。表明在土壤残留Nmin较高的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季节施氮量较低时盈余氮素以表观损失为主,施氮量高时大部分氮素残留于土壤剖面。 相似文献
14.
陕西黄土区近30a典型(土娄)土剖面肥力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典型剖面历史分析资料,采用原位采样及与历史资料相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黄土区近30 a来蝼土肥力的演变及剖面养分分布.结果表明,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比,2008年蝼土耕层、犁底层中养分含量(除全钾)均有增加,耕层增幅最大,有机质增加了104.6%,全氮增加了61.7%,全磷增加了21.6%,碱解氮增加了67.3%,速效磷增加了255%;全钾含量在整个剖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耕层降幅最小,为9.6%.2008年各养分的表聚系数大于1982年,说明近30 a来蝼土土壤肥力不断提高,正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吸收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5.
《土壤学报》2010,(4)
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CB+SDS,简称CS)(土娄)土黏化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有机修饰能够显著加快土黏化层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温度的升高可使起始吸附速度加快,但对其他各项速度参数影响不显著;苯胺吸附速度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0℃和40℃下,总吸附速度Vt、起始吸附速度V0.5、快速吸附速度Vf在低苯胺添加浓度下,总体上不同比例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差异均不显著,而在高苯胺添加浓度下,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具有CB100%修饰土(100CB)CB50%比例修饰土(50CB)≈CB100%+SDS20%修饰土(120CS)原土(CK)的高低顺序;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总吸附反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修饰土样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转折时间(tc)均在3h以内;修饰土样中有机相对苯胺的疏水分配吸附是快速吸附的主要机制,具有吸附质浓度驱动的特征;慢速吸附主要发生在未被修饰的原始土样表面,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17.
以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和CTMAB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土耕层、粘化层土样,从修饰比例、土层、温度角度探讨了有机修饰土对CrO42-的平衡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中CrO42-平衡吸附量均随CrO42-平衡浓度增高而增大,有机修饰土对CrO42-的吸附等温线呈现L型等温线形式,原土土样的吸附等温线基本上类似于S型吸附等温线形式,两层次各土样对CrO42-的吸附量呈现100CB>120CS>50CB>CK的顺序(100,120,50分别表示修饰比例为100,100 20,50;CB为CTMAB修饰;CS为CTMAB SDS修饰;CK为未修饰原土);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耕层原土对CrO42-的吸附能力增加较快而粘化层原土增加较慢,土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42-的平衡吸附量均高于土耕层土样,但修饰比例增高导致两层次土样对CrO42-吸附亲和力的差异减小;未修饰原土对CrO42-吸附呈现增温效应,粘化层CK土样增温效应高于耕层CK土样,表明增温促进粘粒矿物对CrO42-的专性吸附。随平衡浓度的增大,修饰土样CrO42-吸附温度效应比值均变化不大,耕层各修饰土样对CrO42-吸附呈现增温负效应,而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42-吸附的温度效应则与修饰剂和修饰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野外放水冲刷试验,以(土娄)土地质为下垫面的工程堆积体坡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坡长、坡度的(土娄)土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特征及其沿程分布。结果表明:沟宽随时间延续呈现先递增后倾于稳定的趋势,沟宽与坡长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沟深随时间延续不断递增,表现为线性函数关系,沟深与细沟断面面积均对坡长变化存在响应,但并不存在显著函数关系,细沟宽深比随径流的持续呈现先骤减后倾于稳定的趋势,细沟断面面积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递增的走势,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断面面积与时间二者的关系,沟宽的沿程分布规律不一,呈现迥异,整体上来看,沟深的分布特性表现为先骤减后保持稳定的规律,就堆积体渣面汇集径流冲刷坡面的情况而言,对堆积体上半坡面布设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施肥条件培育能量不同的有机无机复合体.高量秸秆和厩肥处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能量明显提高.有机肥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作物多种营养,也在于提高土壤自身能量贮存.不同的胶散复合体其能量不同,这与其各自所含有机质成分及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