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土壤水分条件对尿素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氮肥吸收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氮肥的溶解、尿素的水解等都需要水的存在。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对化肥氮(15N)的吸收、残留、淋溶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水量在一定范围内(180~360mm),氮素的损失量与施肥量成正比;氮素利用率及在土壤中残留量均与施肥量成反比,其顺序为N75kg/hm2<150kg/hm2>225kg/hm2。其中75kg/hm2的处理,氮素利用率变幅为17.5%~30.5%。在黄淮海平原高产地区化肥氮每公顷年施用量高达500公斤的已属常见,大量施用氟素化肥而氮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使得由于土壤硝酸盐的淋溶污染地下水的潜在威胁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2.
15N研究新疆灌淤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利用和去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15N示踪微区模拟装置研究了新疆淤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利用和去向。结果表明,冬小麦对尿素氮的利用率为34.1%-35.9%;1m土层中尿素氮的残留量占施入量的21.4%-28.0%,残留氮的57.0%-89.0%集中在0-20cm耕层土壤中,1m土层以下的尿素氮渗漏损失占施入氮量的0.0004%-0.008%,而尿素氮的挥发损失占施入氮量的36.1%-44.5%,因而它是尿素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在渍水时,合有大量的亚跌;在较为张烈的还原条件下,可以达每百克土中四、五百毫克[1,2]。这样大量的亚铁的存在,应该具有一定的土壤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厌氧条件下土壤中铁氧化还原过程与土壤氮循环关系密切,且硝酸盐依赖型亚铁氧化(nitrate-dependent ferrous oxidation,NDFO)和光合型亚铁氧化(photosynthetic ferrous oxidation,PFO)是亚铁氧化的两个重要的生物途径,然而目前关于石灰性水稻土中NDFO与PFO之间的关系仍不明晰。以采自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孟津县的水稻土为样品,设置培养前添加和培养过程中添加10 mmol·L-1的硝酸根离子/铵离子(NO3-/NH4+)的恒温厌氧泥浆培养试验,通过监测泥浆中Fe(Ⅱ)、O2、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动态变化与培养后的NH4+含量探究了NO3-在石灰性水稻土Fe(Ⅱ)氧化过程的作用及其与光合型亚铁氧化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5.
光照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丽蓉  曲东  卫亚红 《土壤学报》2008,45(4):628-634
选择不同地区的水稻土样品,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在避光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培养过程中土壤泥浆的Fe(Ⅱ)浓度及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微生物的产氧作用是影响水稻土中铁还原的主要原因,而光照对铁还原微生物没有直接影响;光合微生物仅在某些水稻土中大量繁殖,其叶绿素a含量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由逐渐增加到趋于稳定。通过微生物镜检和光谱分析发现,由天津和四川水稻土中分离的光合微生物主要是念珠蓝细菌(Nostocsp.)和鱼腥蓝细菌(Anabaenasp.),其吸收光谱曲线均具有664 nm的叶绿素a吸收峰,表明其具有利用光合系统Ⅱ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特征。在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与土壤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铁是环境敏感元素。为弄清土地利用/覆被改变后川西漂洗水稻土亚铁时空分布特征,在四川省名山县第三、四、五级阶地典型位置选取水田、由水田改造的旱地和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样地,于2009年5,7,9月和2010年1,3月,按10cm间距从表层向下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亚铁含量及相关的含水量、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pH、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组成和活性铁含量等指标,探讨亚铁剖面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及植茶年限的延长,改变了土壤水分状况、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活性铁等,使川西漂洗水稻土亚铁含量发生变化,但不同阶地其变化特征有所不同,第三级阶地和四级阶地从水田(旱地)到1年(3年)茶园再到6年茶园,土壤亚铁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第五级阶地从水田到3年茶园再到7年茶园,土壤亚铁总体上先升后降;现代微域还原环境或地质时期还原环境使部分剖面亚铁分布特征不再遵循从表层向下逐渐降低的规律,而是在土体下部有极丰富的亚铁积累,最高达4 739mg/kg;表层土壤亚铁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并未显著改变,以9月或7月为主要积累时期。研究可为该区土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淹水厌氧培养对水稻土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iao-Chang  LU Qin 《土壤圈》2006,16(4):532-539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treatments of 0.15 (W1), 0.20 (W2), and 0.40 (W3) g g^-1 soil was carried out for two month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ies of important enzymes involved in C, N, P, and S cycling in a paddy soil from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under waterlogged and aerobic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air-dried soil, waterlogg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 ≤ 0.05) of 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 and /3-D-glucosidase activities, and this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waterlogging time. Waterlogging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 ≤ 0.05) arylsulfatase as well as alkalin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but did not decrease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increase in waterlogging time. Short-term waterlogging did not affect urease activity, but prolonged waterlogging decreased it markedly. In contrast, the aerobic incubation (W1 and W2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FDA,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3-D-glucosidase activities. With aerobic treatments the activities of FDA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increased with incubation time, whereas /3-D-glucosidase activity decreas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as usually observed between the W1 and W2 treatments for the activities of FDA as well as alkaline and acid phosphatase; however,/3-D-glucosidase and urease were usually not significant (P ≤ 0.05). No activity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waterlogging and aerobic incubation for arylsulfatase and urease.  相似文献   

8.
黄土旱塬黑垆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去向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陕西省长武县的黑垆土上 ,用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的增产效果 ,水分利用率以及尿素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氮肥的增产效果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 ,施N量为 1 0 0和 1 5 0kghm- 2 时每kg肥料N分别增产小麦 1 2 .1kg和6.4kg。施用氮肥亦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无氮区和施肥区的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7.6kghm- 2 mm- 1和 9.7~ 1 0 .5kghm- 2 mm- 1。15N微区试验结果表明 ,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 ,小麦利用率为36.6%~ 38.4% ,土壤残留率为 2 9.2 %~ 33.6% ,标记氮肥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迅速降低。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在 33%~ 40 %之间 ,来自土壤氮素的比例在 60 %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种植水稻对长江三角洲绰墩山遗址的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在60d的试验期内观察发现,现代水稻土含有0.416~1、23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古水稻土在温室培养后也检测到0.013—0、05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但数量远远低于现代水稻土;在不施氮的条件下种植水稻会降低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但施加硫酸铵在种植水稻30d时增加了其数量,而施加硝酸钠对其数量没有显著影响。现代水稻土的碳底物利用能力明显弱于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不同程度的低于古水稻土;种植水稻60d后,现代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的整体活性显著提高,三种多样性指数也达到与古水稻土相同的水平,但施加氮肥又减缓了种植水稻对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增强作用。种植水稻和施用氮肥对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三种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且3320a古水稻土和6280a古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以混合肥料的碳氮比值为指标基施等量硫铵(15N)和不等量稻秆,在同一盆内连续植稻三季,研究稻秆对15N硫铵氮素的去向和水稻生产的影响,以及被固定氮的残效。结果表明,稻秆显著地抑制硫铵的肥效及延缓水稻生长和发育的作用仅发生于植稻的第一季,并和混合肥料的碳氮比有关。对二、三季水稻氮的贡献很小,但高碳氮比处理能回收较多的硫铵氮素并取得较大的水稻反应。植稻三季后,硫铵混合和不混合稻秆处理的水稻生物产量间及稻穗中硫铵氮素的总和间(不含最高稻秆用量处理),均没有显著差异。 硫铵氮素的固定作用在第一季作物表现十分明显。残留土壤中的硫铵氮素颇为稳定,在连续植稻过程中不易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尤其是在第三季。硫铵氮素的损失主要发生于植稻的第一和笫二季,稻秆对其固定具有防止硫铵氮素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Ⅷ.水溶态亚铁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一工作(保学明等,1964)中,已证明当土壤中加入大量有机质并溃水时,水溶态亚铁可以高达每100克土数十毫克,占亚铁总量的10-25%,水溶液中的亚铁浓度达百万分之一二百甚至更高.由于水溶态亚铁是亚铁中最活泼的部分,对于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关于水溶态亚铁的性质的研究,应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态亚铁是亚铁中最活泼的部分,对一系列的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具有直接影响.有相当多的材料(彭拉姆帕鲁马,1955;于天仁、刘碗兰,1957)表明,当土壤中亚铁量过多时,可使水稻的生长受阻,并且亚铁的出现可以改变交换性养分离子在固液相之间的平衡(保学明等,1964).但是水溶态亚铁的形态甚为复杂,各种形态的亚铁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也应该不同,因此关于水溶态亚铁的存在形态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reaction between chelating agents and chromium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helating agents on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hromium in sediment. The amount of adsorbed chromium(Ⅵ) in sediment decreased slightly by 5%-10% because of addition of chelating agents. Chelating agents inhibited the removal of Cr(Ⅲ) by sediment from solutions and the inhibiting effect was in the order: citric acid > tartaric acid > EDTA, salicylic acid. No effect of chelating agents on desorption of chromium in sedimen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锺彦胜  鲍雅娟  丁之静 《土壤》1989,21(3):154-157
试验表明,施肥对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团聚体的形成和代换量以及水稻产量均有明显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热辐射对水稻土有机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兆琴  胡林潮  代静玉 《土壤》2009,41(4):630-634
本文研究了受不同程度热辐射后的水稻土中有机质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先增加后减少,200℃变化尤为显著,增加为CK的3.68 ~ 7.45倍,中性糖、糖醛酸与DOC的变化趋势一致.辐射温度不同,土壤中的胡敏酸、富里酸组成和含量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300℃胡/富比值最大(1.79 ~ 5.04),土壤腐殖质聚合程度增加;200℃胡敏酸的E4/E6比值最大,反映此温度下土壤芳香缩合度低、具有较多的脂族结构物质、土壤腐殖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巢军委  王建国  戴敏  沈明星  陆长婴 《土壤》2015,47(4):670-674
生物炭如何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稻草和白杨树枝为原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300℃、450℃和600℃制备的生物炭在5、15和40g/kg施用量下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与树枝炭相比,稻草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3种温度制备的稻草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3种施用量稻草炭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生物炭制备原料和施用量均显著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闲田种植绿肥是传统的水稻土培肥增产措施,但绿肥-水稻种植系统中,不同绿肥种类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研究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冬种三...  相似文献   

19.
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存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水稻土中氧化铁含量特征,探明添加外源聚合氨基酸对水稻土中氧化铁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土(棕壤型、草甸土型和滨海盐渍型)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占供试土壤干重0.05%的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处理,以不添加氨基酸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厌氧培养30 d后,测定各水稻土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和络合程度。结果表明:供试的北方3种典型水稻土中,游离氧化铁含量为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棕壤型,络合态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两种外源聚合氨基酸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氧化铁形态转化能力影响存在差异,与不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添加γ-聚谷氨酸的棕壤型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27.72%和32.25%,聚天冬氨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在草甸土型水稻土中,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均能显著增加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且与对照相比,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136.24%和12.00%;γ-聚谷氨酸能有效促进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的生成。总之,添加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添加γ-聚谷氨酸能有效增加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降低晶胶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显著活化铁氧化物,抑制各类型水稻土中铁的结晶老化;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没有明显的激发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连续秸秆还田对水稻土中钾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荆州市和武汉市三个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三地秸秆还田时间分别为9、5和3年)对不同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各形态钾素(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的含量,两者的增量分别为9.92%~138.35%和35.57%~143.79%,其中武穴试验点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好。20~40 cm土层,各处理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武穴试验点最低(2.59~3.15 g kg~(-1)),与荆州和武汉试验点差异性较大(9.45~11.91 g kg~(-1))。武穴和荆州试验点供钾能力较低(速效钾含量100 mg kg~(-1)),武汉试验点供钾能力为中等(速效钾含量在100~150 mg kg~(-1))。矿物钾和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武穴、荆州和武汉试验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9**、1.000**),速效钾中各组分与速效钾的相关性在三个试验点存在差异,其中还田时间越长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