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是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一年,是我所进行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科技处 《土壤》1987,19(3):113-118,126
一九八六年是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下,我所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改革,在实行研究课题分类管理与经费核算、各类干部聘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全国大好形势鼓舞及全所同志共同努力下,1986年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年是继续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所贯彻中央科技工作方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落实中国科学院的方向任务“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又有选择地参加开发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第一年,在上述方针、政策指导下,我所工作以改革为中心,初步进行了研究课题的调整,狠抓了全所攻关项目和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加强了组织建设,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是我国继续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在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是我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二大;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赵紫阳总理《经济振兴的一个战略问题》的讲话,明确提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科技工作者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一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我所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赵其国 《土壤》1993,25(4):169-17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自195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和开拓,迅速的发展和壮大过程,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7.
张达斌 《土壤》1984,16(2):80-81
1983年12月24日,南京土壤研究所邀请建所初期现在宁的老一辈土壤科学家、老干部,南京分院及兄弟单位的领导和本所科技人员代表共120多人,举行了庆祝建所三十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杨学义 《土壤》1980,12(5):200-200
西德环境科学专家金士博(W. kinzelbach)博士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聘请来我国进行短期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效年 《土壤》1979,11(4):164-164
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土壤化学教授袁嗣良博士于1977年7月5——16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来南京土壤研究所讲学。  相似文献   

10.
菅野一郎 《土壤》1979,11(3):114-116
本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全国土壤的一本著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参加编写的单位有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组、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山西农学院以及南京林学院。  相似文献   

11.
12.
王遵亲  胡纪常 《土壤》1980,12(5):196-197
根据中澳两国科学文化技术协议,由维多利亚州水保局局长亚历克斯·米切尔和南威尔士州水保局专家诺埃尔·尼拜尔组成的澳大利亚水土保持考察组,应邀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80年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的有以下几项:第一是从各分支学科开展水稻土肥力的研究,并系统总结了我所这几年来的水稻土研究工作,筹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水稻土讨论会,第二是结合区域土壤调查和全国性土壤普查,开展了土壤分类的研究,一些地区探索按诊断土层及诊断特性进行土壤基层分类,第三是针对"南水北调"计划的需要,初步提出"黄淮海平原生态区划",并参加联合国大学南水北调考察组的考察工作,提出"南水北调对黄淮海平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文,第四是参加了南方十一省的红壤研究工作,与有关部门协作,完成了"我国红黄壤改良利用区划"初稿;第五是开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有关的其它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其国 《土壤》2013,45(6):957-96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管理等工作情况,系统地总结了自己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发展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经济建设所作过的贡献。同时,从工作经历中,提出了自己60年科研生涯最深的四条人生感悟,以激励大家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树立理想、创新信念,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为创建现代土壤科学和土壤所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赵其国 《土壤》2003,35(3):177-18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迄今已整整50周年。这50年是与我们共和国发展历史同步的50年,是艰苦创业,催人奋进的50年。5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我们所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推进,并在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本人作为建所时即进入土壤研究所并曾担任过所领导的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回顾土壤研究所的50年,心情激动,感慨万分;展望未来,更是信心培增,前途无限。 1 开创发展,不断推进 土壤研究所是在1930年原中央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16.
王浩清  熊国炎 《土壤》1980,12(5):194-1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于1980年8月16日召开了土壤分类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陈冬峰 《土壤》2003,35(1):86-88
1 概 况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与南京九华山毗邻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是中国馆藏最丰富的集研究性收藏与科普性展出于一身的土壤标本馆之一。标本馆现有面积600多平方米,分土壤瓶装标本库、土壤陈列标本及图片展览厅、土壤调查研究成果展览厅、土壤分类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的土壤专业考察为例,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几批土壤工作者为揭开青藏高原高山土壤奥秘的艰辛历程、科研成果和对推动土壤科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文章最后从青藏高原综考实践中引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赵其国 《土壤》2013,45(5):767-77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土壤所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与发展,并在我国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回顾了土壤研究所分别在建所开创期(1953—1965年)、奠基推动期(1965—1983年)、改革发展期(1983—2000年)、开拓创新期(2001至今)4个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高度总结出土壤研究所发展的核心、重要战略、根本动力、支撑保障、根本保证及存在问题。同时,深切缅怀了先辈们为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前辈们艰苦创业、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最后,希望全所同志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时刻把握研究所的发展机遇,认真实现土壤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和“一三五”规划的目标,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彰显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李良谟 《土壤》1978,10(6):246-246
澳籍土壤微生物学教授詹耀曾于1978年6月9-20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考察和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