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江上游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与耕地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上游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持续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被规划为丹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安全保护区”。掌握该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估算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分析该地区常用耕地对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消纳能力、评估畜禽粪便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等是科学管控畜牧养殖业和有效实施水源地保护的基础性研究。目前,该地区尚无这些方面具体的成果和资料。本研究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方法,估算了丹江上游流域自上游至下游的商洛市辖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2014—2016年各类畜禽粪便排放量,依据3区县的常年耕地面积分析了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耕地负荷,确定了当前商洛地区畜禽粪便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并评估了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1)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年度平均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分别为5.732×105 t·a-1、9.321×105 t·a-1和1.274×106 t·a-1;其中猪与禽的粪便占到总粪便排放量的68.06%。2)3区县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耕地负荷依次为27.04 t·hm-2·a-1、76.72 t·hm-2·a-1和90.10 t·hm-2·a-1。3)商洛市畜禽粪便排放量猪粪当量最大适宜耕地负荷标准为61.22 t·hm-2·a-1。4)3区县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的污染风险警报级别分别是:商州区为Ⅱ级,稍有污染风险;丹凤县和商南县均为Ⅳ级,有较严重的污染风险。5)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总氮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159 kg·hm-2·a-1、450 kg·hm-2·a-1和530 kg·hm-2·a-1,总磷平均耕地负荷分别是51 kg·hm-2·a-1、179kg·hm-2·a-1和199 kg·hm-2·a-1,生化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16 kg·hm-2·a-1、2 275 kg·hm-2·a-1和2 595kg·hm-2·a-1,化学需氧量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768 kg·hm-2·a-1、2 345 kg·hm-2·a-1和2 667 kg·hm-2·a-1,NH3-N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65 kg·hm-2·a-1、201 kg·hm-2·a-1和232 kg·hm-2·a-1。总之,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的畜禽养殖总量大,养殖结构不合理;商洛市常用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畜禽粪便的耕地负荷及其污染物负荷均较大,且形成自上游到下游急剧增加的态势;商洛市超量污染物排放会造成氮素和磷素等成分的淋溶和流失,对于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运用全息协调的理论和方法, 以黄土丘陵区宁夏固原县为例, 选择粮食总产、输沙模数为目标因子, 土地利用结构、降水量、积温为结构因子, 利用1949-2003年的生态经济数据, 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优化。结果表明:牧草地对粮食产量和水保效益起显著作用, 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可实现粮食总产增加和输沙模数下降的“双赢”。全息协调分析表明, 粮食总产的最大值为18.92万t·a^-1, 最小输沙模数为1 052.9 t·km^-2·a^-1;目标因子相等权重条件下的土地优化利用调整方案是:在2003年基础上, 将〉25°全部和10°- 25°部分坡耕地共计3.07万hm^2退耕还林(草), 输沙模数将由6 000 t·km^-2·a^-1降至2 000 t·km^-2·a^-1, 粮食自给率能维持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3.
吴志东  郑文钦 《土壤》1988,20(1):53-54
加拿大钾磷肥研究所所长肯·普列蒂·(K·M·Pretty)博士是中国同行们比较熟悉的朋友。他在肥料学研究领域内有很深的造诣,对土壤学、农学、生物学等都有较渊博的知识,在中加土壤肥料合作研究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土壤流失预测方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艳生 《土壤学报》1990,27(1):73-79
应用我国南方花岗岩侵蚀红壤区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推导出适合花岗岩侵蚀红壤区,计算各次降雨吋土壤流失量和年土壤流失量方程:A1=4·ys·K·LS;并利用野外调查量测资料,推导出适合长江三峡低中山区的土壤流失方程:A2=(152.5D-1016)·R·LS·C-2.3利用上述方程可以预测特定区域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N)·hm^-2、187.5 kg(N)·hm^-2、225.0 kg(N)·hm^-2、262.5 kg(N)·hm^-2和300.0 kg(N)·hm^-2等5种施氮量下杂交中籼稻产量差异显著,在150-262.5 kg(N)·hm^-2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262.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 355 kg·hm^-2),施氮量增加到300.0 kg(N)·hm^-2产量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差异,施氮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3 5^**)。施氮量明显影响群体质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能保证杂交中籼水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提高,从而增加产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也最高。推荐江淮稻区杂交中籼稻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植被组分中氮、磷、钾、钙和镁的循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小川  蔡蔚祺  徐琪  熊毅 《土壤学报》1990,27(2):140-150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两种典型草原的生产力、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及其循环.研究表明,除C和N在植物组分中贮量稍高以外,P、K、Ca和Mg的99%以上存于土壤分室中.而植物组分中的营养元素则主要贮存于根系之中.1985年至1986年,羊草草原地上凋落物的形成量为234克·米-2,大针茅草原为88.4克·米-2;同期凋落物的消失量分别为219.6和91.1克·米-2;从活根向死根生物量的年转移量分别为1712和920克·米-2;根系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0355和0.00365克·克-1·天-1.文中给出了诸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图,讨论了两类草原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赵其国  熊国炎 《土壤》1980,12(1):30-35
南斯拉夫马其顿科学院副院长格·菲利波夫斯基(Georgi Filipovski)院士和波-黑科学院秘书长米·契里奇(Milivoze Ciric)院士于1979年12月10日至24日在我国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8.
土壤、蔬菜的铅污染相关性分析及土壤铅污染阈限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求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蔬菜污染的相关性,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郑州市常见的5种叶菜类蔬菜[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Asparagina)、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蕹菜(Lpomoea aquelica)、生菜(Lactuca sativa)、苋菜(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土壤Pb浓度与蔬菜污染的相关性,并对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Pb污染阈限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Pb污染的土壤对蔬菜生长、产量无明显影响;随着施Pb浓度的增加,5种蔬菜中的Pb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与土壤中的Pb含量相关性显著;模拟得出的Pb阈限值油麦菜为39.9092±2.4469mg·kg^-1,荆芥43.8986±3.5855mg·kg^-1,蕹菜35.2934±1.7872mg·kg^-1,生菜33.6964±2.1512mg·kg^-1,苋菜34.5396±2.4254mg·kg^-1;对Pb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生菜〉苋菜〉蕹菜〉油麦菜〉荆芥。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光温资源变化对双季稻气象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9个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7个双季稻主产市县1961—2006年早稻和晚稻产量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晚稻、双季稻生长季光热资源和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光热资源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平均每10 a降幅分别为30.5 MJ·m-2、69.8 MJ·m-2和86.6 MJ·m-2;≥10℃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39.1℃·d、24.4℃·d和14.7℃·d。早稻、晚稻、双季稻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0.040%·(10a)-1、0.103%·(10a)-1和0.083%·(10a)-1,热量利用效率平均每10 a增幅分别为0.141 kg·℃-1·d-1·hm-2、0.39 kg·℃-1·d-1·hm-2和0.315 kg·℃-1·d-1·hm-2;早稻、晚稻和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其产量的大幅提升。太阳总辐射、≥10℃积温与早稻气象产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正相关;晚稻气象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10℃积温相关性不显著(P>0.05)。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早稻和晚稻气象产量的主要因子,≥10℃积温为次要因子;光热资源变化对早稻气象产量的影响较晚稻更为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减少、≥10℃积温增加趋势下,可通过选择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采用薄膜育秧或温室育秧方式,增加早稻生长季积温,适当延长晚稻生育期等途径,提高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周年产量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 0.08%,KCl 0.05%,MgSO4&#183;7H2O 0.05%,FeSO4&#183;7H2O 0.003%,MnSO4&#183;7H2O 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183;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183;mL^-1。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了2004—2017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轮作种植模式早、晚稻产量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采用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分析不同轮作种植模式NPK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黑麦草-双季稻模式早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9和0.81,说明稻田冬种黑麦草有利于促进早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油菜-双季稻模式晚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7和0.82,说明稻田冬种油菜有益于晚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2)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未影响水稻产量和糙米NPK养分含量(P>0.05);3)在稻田轮作种植周年内目前的NPK投入水平下,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等模式均存在严重的K亏缺现象,K亏缺量分别为375.70 kg(K)·hm-2、279.98 kg(K)·hm-2、363.71 kg(K)·hm-2、93.74 kg(K)·hm-2;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模式均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严重的K亏缺现象,K亏缺量分别为240.07 kg(K)·hm-2、89.57 kg(K)·hm-2、140.08 kg(K)·hm-2,但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马铃薯种植季K盈余为255.21 kg(K)·hm-2;同时黑麦草-双季稻模式和紫云英-双季稻模式均存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N亏缺,N亏缺量分别为59.47 kg(N)·hm-2和89.17 kg(N)·hm-2;油菜-双季稻模式和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晚稻种植季均存在严重的K亏缺现象,K亏缺量分别为45.93 kg(K)·hm-2、124.33 kg(K)·hm-2。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养分循环是冬季作物和外部投入的NPK肥料共同驱动的养分循环,建议科学管理冬季作物和3季的NPK养分投入。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13.
原位条件下不同土壤中N2O的通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原位条件下3种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通量。结果表明,湖积物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施用硝酸铵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5.71微克N/平方米·秒;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潴育性)和黄泛沉积物发育的淹育性水稻土(石灰性)施用硝酸钾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分别为9.57和1.53微克N/平方米·秒。湿润条件下,石灰性水稻土硝化过程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1.75微克N/平方米·秒。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杀虫剂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虫螨腈的常用剂量和减施剂量对绿茶品种‘丰绿’(Camellia sinensis Yutakmitor)的鲜叶和茶园土壤及降雨径流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选择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虫螨腈的当地常用剂量和减量30%剂量作为处理组,在浙江绍兴富盛镇御茶村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喷药后1 d、3 d、7 d、10 d分别采集试验小区的鲜叶和土壤,喷药后4 d、8 d采集降雨径流,检测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并评估3种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试验结果表明:同种杀虫剂常用剂量处理的茶鲜叶中残留虽然高于减施剂量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杀虫剂减量30%对减少鲜叶中的残留并无明显效果。经过常用剂量与减施剂量处理的茶鲜叶中联苯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5.89 d和4.61 d,溴氰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5.75 d和2.55 d,虫螨腈的半衰期分别为3.72 d和2.70 d。3种杀虫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的一级标准值(≤ 0.05 mg·kg-1)。联苯菊酯和虫螨腈在降雨径流中的残留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的限值(0.005 mg·L-1),溴氰菊酯在降雨径流中的残留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溴氰菊酯的限值(≤ 0.02 mg·L-1)。3种杀虫剂在茶叶中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虫螨腈的最大暴露量分别为0.5×10-4~1.7×10-4 mg·kg-1(bw)·d-1、1.0×10-6~7.3×10-6 mg·kg-1(bw)·d-1、1.0×10-5~8.3×10-5 mg·kg-1(bw)·d-1,风险商分别为0.005~0.017、0.000 2~0.001和0.000 2~0.003,使用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虫螨腈防治茶树虫害,对消费者的膳食暴露的风险均可以接受。与常用剂量相比,减施剂量处理对减少茶叶和环境中的杀虫剂残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探究我国南方稻区绿肥种植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我国南方稻区农田引入绿肥紫云英为例,界定了稻田种植紫云英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绿肥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核算了绿肥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涉及调节和支持两类,调节服务包括气体调节、水分涵养和土壤保持3种功能,支持服务则包括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两种功能;对应地,南方稻区农田轮作冬绿肥紫云英的生态价值也被界定为以上5种。2)南方稻区冬闲田种植紫云英在一个轮作周期中能够产生1.125万元·hm-2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为0.380万元·hm-2,其次是土壤有机质累积价值,为0.279万元·hm-2,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和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0.204万元·hm-2和0.214万元·hm-2,土壤水分涵养价值最小,为0.048万元·hm-2。3)南方稻区绿肥种植投入成本为0.173万元·hm-2,绿肥种植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是种植投入成本的6.5倍。研究表明农田冬种绿肥紫云英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该研究为南方稻区绿肥引入冬闲田后生态价值的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基础参数,同时,也为未来政府制定绿肥种植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氮对新疆南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氮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油菜产量及其4个典型饲料品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试验设置灌溉定额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溉定额设置3 000 m3·hm-2(低水)、4 500 m3·hm-2(中水)和6 000 m3·hm-2(高水)3个水平;施氮量设置140.6 kg(N)·hm-2(低氮)、187.5 kg(N)·hm-2(中氮)和234.4 kg(N)·hm-2(高氮)3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供应对饲料油菜单株鲜重、干重、产量、品质有显著的互作优势,水氮供应量过量或者不足,互作优势减弱。相同灌溉定额下饲料油菜单株鲜重、干重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单株鲜重、干重和产量逐渐提高;提高灌溉定额的增产效应优于增氮,高水+中氮处理较低水+低氮处理产量提高86.90%。施氮量和水氮互作显著影响饲料油菜品质,中水中氮处理粗蛋白含量较高水高氮处理提高36.91%。中水低氮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32.66%,显著低于高水高氮处理;而高水低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24.74%,较高水高氮处理低16.49%。高水高氮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1.45%)。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新疆南部地区饲料油菜适宜的水氮措施为中水高氮[6 000 m3·hm-2,187.5 kg(N)·hm-2]。  相似文献   

17.
扁核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扁核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扁核木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似,呈双峰曲线。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扁核木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020μLmol&#183;m^-2&#183;s^-1和23.8μLmol&#183;m^-2&#183;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9;CO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330μLmol&#183;mol^-1和54.7μLmol&#183;mol^-1,羧化效率为0.0724;光合作用最适温是24.9℃。扁核木净光合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也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8.
郑鸿元  王文韵 《土壤学报》1958,6(4):257-261
磷的比色测定在文献中常见的有钼黄和钼蓝法。钼黄生色的原理是在某种浓度的酸溶液中,若有钼酸根、钒酸根和磷酸根存在,能结合成一种深黄色的络合物P2O5·R2O3·22MoO3·nH2O。钼蓝生色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磷酸和钼酸所结合成的杂多酸(hetropoly acids)H3[P(Mo3O10)4]·nH2O(磷钼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能还原成深蓝色的复杂氧化物(MoO3+Mo2O3)。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14-59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 研究树木不同器官和林分不同组分水平的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树干碳储量在树木总储量中所占比重最大, 林地土壤和林木碳储量所占林分碳储量的比重最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平均206.02 t&#183;hm^-2;林木碳密度为27.58 t&#183;hm^-2, 林地土壤碳密度为157.14 t&#183;hm^-2。以林木蓄积量(M)为基础的林木生物量(W)与碳储量(C)的拟合方程为:W =10.210 1+ 0.732 1M, C=5.188 4+0.373 6M;以林龄(A)和优势木平均高(H)为基础的林地土壤碳密度(Soc)拟合方程为:Soc=-24.635 6-5.606 1A+14.936 0H+0.439 8AH。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 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总碳储量约为571.43&#215;10^4 t, 其中林木生物量约150.00&#215;10^4 t、碳储量约为76.49&#215;10^4 t, 土壤碳储量约435.85&#215;10^4 t。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茶园、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蒸散速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对3-5月不同生育期以及6:00-15:00不同时段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6.73%),油菜地在始花期亦突现一峰值〔2.14mmol/(m2·s)〕;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呈以12:00-15: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平缓,油菜地和小麦地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幅逐渐增大。4种土地利用类型3-5月蒸散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茶园〔2.24mmol/(m2·s)〕 > 油菜地〔1.48mmol/(m2·s)〕 > 小麦地〔1.28mmol/(m2·s)〕 > 撂荒地〔1.16mmol/(m2·s)〕;3月下旬12:00-15:00,以及4月中旬9:00-15:00为茶园蒸散速率极显著高于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的关键时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