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吉县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380 mm左右,地下水储量较低。合理应用自然降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为明确适宜西吉县旱作马铃薯最优种植模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机械化起垄地膜覆盖栽培和机械化起垄覆膜集雨垄沟双行栽培均表现高产、大中薯所占比例大,为最优栽培模式,应在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指的是在栽培过程中采用播种机等机械完成各个环节的作业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各地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最初原始的人工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机械化栽培便应运而生。马铃薯采用机械化栽培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投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是今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马铃薯种植技术不断研发,机械化生产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与推广,我国也逐渐引进和大力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对于马铃薯产业壮大有很大帮助,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具备一定条件,但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提高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毕节市马铃薯抗旱栽培集成技术示范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干旱和落后栽培手段的影响,毕节市马铃薯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限制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通过马铃薯品种资源及抗旱性鉴定筛选、抗旱栽培技术研究等,集成了一套适宜毕节市生态生产环境的抗旱栽培技术并示范应用于生产上,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试图对毕节市今后开展马铃薯抗旱栽培生产积累一定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西吉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资源与科技优势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认为提高单是今后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关键并根据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试验示范结果提出了推广良种1、发展秩珩复合立体种植、优化施肥、覆膜栽培等综合增产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在宁夏中南部山区属于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西吉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2013年以来,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人均马铃薯纯收入1 76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马铃薯单产,生产中出现了多种栽培模式,对栽培模式进行比较,从  相似文献   

7.
西吉县气候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是宁夏马铃薯的优势生产区。然而本区的气候条件也特别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已成为制约西吉县马铃薯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晚疫病之所以年年发生,除了气候条件的原因之外,在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初侵染源广泛存在、药剂防治方法不当、药剂质量良莠不齐、种植方式不合理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消灭初侵染源、确定合理的喷药顺序和改进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西吉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模式,从示范园区建设、机械化展示内容、技术服务模式、进度安排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介绍了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承德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当地生产种薯大量调往山东、广东、广西、河南等省,深受用户好评。本文通过对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的总结,使之生产更加规范化,有利于种薯栽培实现机械化,降低成本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今后种薯种植的发展方向和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模式已抑制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快这一产业在互助县的发展速度及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就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及收获技术要点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促进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吉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有利条件、市场及效益分析,提出了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对策,对促进马铃薯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吉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一大县,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农业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西吉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脱毒马铃薯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明显特点,且比未经脱毒的一般能增产40%~100%,脱毒马铃薯商品性好、营养高。为此,西吉县从选地、种薯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贮藏等环节对脱毒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和推广。该技术对指导西吉县乃至宁南山区马铃薯增加单产、改善品质,进而推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丹 《北京农业》2012,(18):29-31
为推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和分析美国马铃薯产业的成功经验十分必要。美国是世界上第5大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不及居于世界首位的中国,但是却在马铃薯的世界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利用马铃薯挣钱最多的国家。通过研究发现:严格的行业标准是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技创新是美国马铃薯产业飞速发展的机制要素;马铃薯产业化及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是美国马铃薯升值的重要基石;强有力的协会是美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经分析可知,马铃薯加工产业化是美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西吉县是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地下水储量较低,合理应用自然降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通过农艺措施降低田间无效蒸发和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成为马铃薯栽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适宜西吉县旱作马铃薯最优种植模式,更好地总结新技术,特设此试验,指导当地马铃薯整体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讷河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在近些年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制约产业化的诸多因素,应健全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体系,加大科技物化投入、强化科学管理,土壤机械化深翻深松、合理轮作、调优种植业结构,测土配方、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搞好综合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自建县以来,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实现了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三个翻番”.近年来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振兴县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为了提高单产,推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本文从提高马铃薯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寒冷凉区马铃薯地膜栽培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2年连续两年在方山县马坊镇对马铃薯覆膜后气候生态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苗期增温效应最为明显,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覆盖增温效应逐渐降低;表层增温显著,且随土层向下延伸,增温趋向递减;缩短了生育期,提早成熟上市;拓展了品种推广领域,打破了高寒冷凉区不能种晚熟品种的禁区;增产率达25.63%~36.05%,对提高高寒冷凉区马铃薯产量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CM-2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面积大而且产量高。可兼做粮食、蔬菜和饲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传统的播种方法,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因此急需实现其播种作业的机械化。本文主要论述了2BM—2型马铃薯种植机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为今后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该机性能稳定、生产率高,能充分满足马铃薯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