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环境安全性,作者采用毒叶饲喂法在室内测定了91种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有30种药剂的LC50<0.5mg/kg桑叶,属于剧毒级,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虫酰肼、三唑磷等;有15种药剂的LC50为0.5~20mg/kg桑叶,属于高毒级,如丁硫克百威、虫螨腈、杀铃脲、氟虫腈、噻嗪酮、高渗氯胺磷、敌百虫;19种药剂的LC50为20~200mg/kg桑叶,属于中等毒级;27种药剂的LC50>200mg/kg桑叶,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2.
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了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评价了这些农药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1种药剂的96h LC50<0.1mg/L,属于剧毒级;6种药剂的96h C50为0.1~1.0 mgCL,属于高毒级;8种药剂的96h C50为1.0~10 mg,L,属于中毒级;6种药剂的96h LC50>10 mg/L,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3.
吕铭潇  张骞 《江西植保》2012,(4):392-394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6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 mg/L,属剧毒级农药;烟碱的LC50为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苦参碱、狼毒素和苏云金杆菌LC50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农药。通过观察家蚕中毒症状,毒性较高的杀虫剂中毒症状较明显,得出结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及烟碱不适合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生物农药对家蚕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个微生物农药产品和3种植物源农药产品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4个微生物杀菌剂产品对家蚕的LC50(96h)值均2.00×103mg/L,属于低毒级;而对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家蚕为低毒,库斯塔克亚种对家蚕为高毒;对于植物源杀虫剂,狼毒素制剂为中等毒性,高于其原药的毒性,而藜芦碱为剧毒。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7种常见农药助剂和7种水稻田常用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3种助剂的LC50在1.0~10mg/L之间,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较大,属中等毒级;4种助剂的LC5010mg/L,对非洲爪蟾的毒性较小,属低毒级;不同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中毒症状相似,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白,尾部弯曲,沉于缸底,游动缓慢等;7种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蝌蚪LC50100mg/L,均属低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上述结果说明农药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7种供试的水稻田使用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6.
4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4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观察了4种农药处理2龄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除虫菊素5%乳油、吡虫啉2.5%可湿性粉剂和氯胺磷20%乳油的LC50值均在0.1~10mg/L之间,对家蚕属高毒级,有极高风险性:杀菌剂苯醚.丙环唑300g/L乳油的LC50值为5.60×10^2mg/L,对家蚕属低毒级,风险性相对较低。观察了中毒症状,3种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症状较突出,易于辨别,杀菌剂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较轻微。桑园及附近用药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喷施3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6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毒叶饲喂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吡虫啉、毒死蜱、杀虫单和百菌清对家蚕的毒性。4d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茚虫威对家蚕LC50<0.5 mg·L-1,属剧毒级,吡虫啉、毒死蜱和杀虫单对家蚕LC50为0.5-20 mg·L-1,属高毒级;这5种杀虫剂的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远大于10,对家蚕都具有极高风险性。杀菌剂百菌清对家蚕的LC50 为2 828mg·L-1,对家蚕属低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介于0.1-1.0之间,对家蚕为中等风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及其复配剂共8个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后,各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0.5mg/L,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嘧菌酯、戊菌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氟环唑、醚菌酯、己唑醇对家蚕的毒力,并观察了家蚕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50值分别为:883.79 mg/L,8.4 mg/L,6.68 mg/L,39.43 mg/L,297.62 mg/L,165.11 mg/L,708.76 mg/L;嘧菌酯对家蚕的毒性最低,戊菌唑对家蚕毒性最高。对其毒性大小分级:戊菌唑、苯醚甲环唑为高毒,氟硅唑、醚菌酯为中毒,嘧菌酯、己唑醇、氟环唑为低毒。得出结论:戊菌唑、苯醚甲环唑等不适合用在桑树及附近使用。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与氟虫腈复配对环境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毒死蜱与氟虫腈及其复配对靶标生物小菜蛾和二化螟的室内活性,对非靶标生物意大利蜜蜂、家蚕、斑马鱼的毒性。试验结果为毒死蜱对小菜蛾,二化螟,蜜蜂,斑马鱼,家蚕的LC50分别为586.2,45.97,2.482,0.723,1.749mg/L;氟虫腈对上述生物的LC50分别为0.121 4,1.038,0.025 1,0.180,2.325mg/L;复配后对上述生物的LC50分别为0.5256,5.626,1.983,0.535,1.528mg/L。复配后对小菜蛾、二化螟的共毒系数为230.6、153.3,对蜜蜂、斑马鱼、家蚕的共毒系数为11.6、103.8、117.3。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等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及其两种天敌的选择毒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及其两种天敌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和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温室白粉虱和两种天敌间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的3个虫态毒力都很高,LD50值为0.28~4.17 mg/L;噻嗪酮对两种天敌的毒力都很低。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对中华草蛉卵的LD50值分别为16.59、178.2和10 286 mg/L,对2 龄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54.08、22.79和215.5 mg/L,对成虫的LD50值分别为20.06、26.05和1 836 mg/L;吡虫啉、啶虫脒和噻嗪酮对微小花蝽成虫的LD50值分别为62.14、8.92和170.9 mg/L。表明3种杀虫剂在温室白粉虱及其两种天敌之间存在显著的选择毒力,并以对噻嗪酮的选择性更高,该选择性在温室白粉虱综合防治中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h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值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棕榈蓟马药后1~14d的防效均达90.8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是防治棕榈蓟马的首选药剂,推荐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相似文献   

14.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五种杀虫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小烧杯法"和"饲喂管法" 检测了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WG)、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WG)、50 g/L氟虫腈悬浮剂(SC)、10%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EC)5种杀虫剂对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其中, "小烧杯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21.3、0.490、0.112、0.075 7、0.488 mg/L, "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134、0.730、1.33、0.668、1.54 mg/L。就这5种杀虫剂而言,"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均不同程度高于"小烧杯法"。以摄入量计,则"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D50值分别为1.34、0.007 30、0.013 3、0.005 37、0.015 4 μg/蜂。按毒性等级标准划分, 50%虫螨腈WG对蜜蜂具有中等毒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0%阿维菌素·哒螨灵EC、80%氟虫腈WG和50 g/L氟虫腈SC对蜜蜂为剧毒。如果采用危害商值(Hazard Quotient,HQ)衡量药剂的风险性,则上述5种杀虫剂对蜜蜂的HQ值分别为84.0、205、3 247、3 609、8 939,表明它们对蜜蜂均具有潜在风险。同时还就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测定1.5%除虫菊素、0.3%印楝素、4%阿维·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70%吡虫啉5种杀虫剂对苜蓿种子田主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并分析这5种药剂对主要传粉昆虫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0.3%印楝素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1.093 mg/L和2.864 mg/L。70%吡虫啉以及4%阿维·啶虫脒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均有较高的防效,最高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但这2种药剂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大,而0.3%印楝素则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小。推荐花期苜蓿种子田使用0.3%印楝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而非开花期可交替使用7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和4%阿维·啶虫脒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的有效药剂,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药膜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浸虫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38 mg/L;浸叶法测得辛硫磷毒力最高,为42.05 mg/L;药膜法测得毒死蜱毒力最高,为18.51 mg/L。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毒力的61.86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相当,但均较低。丁硫克百威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7.29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 500 g/hm2(有效成分,余同)防效达80.66%,对花生的保果、增产幅度分别为77.90%、17.56%;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 250 g/hm2、20%丁硫克百威乳油3 000 g/hm2与辛硫磷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因此,选用以上药剂于7月中下旬花生封垄前田间灌墩可以有效减轻暗黑鳃金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