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调整贫困地区林业产业,优化结构,发展大石山区生态经济?巴马瑶族自治县今年采取了新动作:因地制宜,调整林业产业,优化树种结构,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爱德生态脱贫”和“绿色工程”三大石山生态林业经济发展项目,演活石山生态经济的“重头戏”。  巴马县总面积为1 971平方公里,境内石山面积达592平方公里,且都是人口稠密区。几年前,贫困的石山区因毁林开荒、砍树卖柴、放养山羊等人为活动,使一些山弄生态失调,森林减少,植被退坡,土地荒漠化,出现了生态与经济的恶性循环。为彻底改变石山区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6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出席了“加快治沙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座谈会。许嘉璐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防治荒漠化在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加速推进防治荒漠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第1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许嘉璐强调,荒漠化是贫困的根源和结果,我国有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的影响,沙化使耕地衰退,草场退化,基础设施遭受破坏,降低生产能力,影响粮食生产,加剧贫困,全国重点沙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在全国拥有环京津和环渤海独占性的地缘优势,既决定了河北林业生态建设以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为第一要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同时,作为全国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为环京津地区的生态建设赢得了较多发展机遇.“环京津贫困带”现象的长期存在与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再次揭示了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贫困带长期存在的现实,以及与环境敏感区、生态弱区和生态功能区相互叠加的影响,提出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安全问题,在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建设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环京津地区的经济贫困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提出了消除环京津贫困带和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战略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清水河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于1999年适时提出了“生态立县”的重大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生态立县”战略是完全符合清水河县情的,是正常正确的,科学的战略决策,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  相似文献   

6.
“生态”一词目前应用极为广泛。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生态意识觉醒、环保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生态”一词的认识不足、误解和误用。中南林学院徐国祯教授从“生态”一词的由来、概念以及如何求得最佳生态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使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同时还是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安全的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三生态”林业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就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生态”林业实践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8.
秦冲 《国土绿化》2020,(4):53-55
青海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森林和草原覆盖区域,林业和草原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林草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使命。近年来,青海林草部门从本省实际出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实施“一优两高”战略。2015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服务脱贫一批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林草生态扶贫,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海林草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生态文明”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三生态",宣传"三生态",贯彻"三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时代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国家林业局和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世纪上半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即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建设”为主是认真总结我国林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主导需求的变化,体现生态优先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全新林业发展思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民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优先”已成为新世纪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这不仅是对林业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而且体现了国家对新世纪林业发展的准确定位。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和原则,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正确认识和处理林业与农业、牧业、水利、国土、环保、气象等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协调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培育、利用的关系,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目标经营与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三个要素(即国防安全、金融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以来,受到发展学界的重点关注,被广泛运用于农村问题研究。文章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原生形态着手,构建藏区生态扶贫分析框架,对四川藏区妇女在生态扶贫中的参与进行多维度分析,就藏区妇女在参与生态扶贫中面临的约束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妇女是生态扶贫的重要参与群体,妇女参与能力提升有助于释放其巨大的生态脱贫潜力,有助于提升生态脱贫持续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丽水为例,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角度分析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人民贫困的成因以及主要采用的扶贫模式。分析认为,生态农业扶贫模式最具优势,并通过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进一步分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良好生态产品资源优势成为丽水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二是增进山区人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三是破解生态产品资源开发利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四是完善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的基础设施,五是有效衔接政府行为和企业力量,协同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3.
张光元 《林业建设》2012,(5):39-41,77
本文介绍了生态建设规划在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的定位,提出了编制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编制的思路,并结合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贫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对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要求,对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生态护林员政策是我国开展生态扶贫行动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践行“两山”理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生动实践。生态护林员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了脱贫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在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目标完成的背景下,生态护林员政策的任务重心也应从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中脱离出来;过渡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的提出,也使得生态护林员政策适时调整更加迫切。文中总结归纳我国生态护林员政策提出的理论框架,分析其政策实施机制及成效;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探讨目前生态护林员政策面临的问题,包括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受限、指标分配不平衡、缺乏生态护林员收入保障和激励机制、政策资金来源单一有限、监管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生态护林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最后对生态护林员政策动态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生态扶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生态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优先选择。林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在生态扶贫中不仅发挥了生态效应,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文中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林业与生态扶贫之间的关系,探讨林业生态扶贫的理论逻辑,总结我国政策倾斜式、产业发展式、机制创新式3种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概述林业生态扶贫的保障政策,最后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既是一项重要资产,也是发展生产的重要资本。林业实践是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也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文中介绍非洲、东南亚和亚马孙雨林等地区长期以来依靠林业消除区域性贫困的具体实践,并对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有效协调及合理分配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的有效利用;指出林业消除区域性贫困的过程具有差异性、长期性和挑战性等突出特征,且仍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收入与福利分配不均等现实挑战;提出对中国推进消除区域性贫困林业实践的启示,包括持续创新森林资源严格约束下的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模式、持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民生林业实践模式以及持续探索和创新森林生态补偿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日元贷款陕西植树造林项目是陕西省第1次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实施的造林项目。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该项目在实施中结合陕西省林业实际及林业发展状况,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林业项目建设理念和方法,使项目得到了顺利的实施。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帮助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使我们树立了现代林业管理思想和理念,对推动林业体制改革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POLICY SETTING1.1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Demands of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hinese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gramTeam, 2002)China is a big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country. Inthe past 5 decades vast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havebeen reclaimed into farmland due to pressure arisingfrom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grain supply, whichaggravated soil and water erosion and landdesertifica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6 million ha offarmland wit…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一直是困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以洪雅县生态示范区为例,指出山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山区的特点探讨了在山区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妍  李培建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1):77-78,80
论述了在城市建设中生态草坪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管理,提出了生态草坪系统规划的原则和养护管理的生态观,力求把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协调、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