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阐明草地贪夜蛾起飞蛾龄以及迁飞在种群成灾中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草地贪夜蛾不同蛾龄飞行对其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为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致灾机制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日龄的雌蛾进行吊飞飞行试验, 测定其飞行能力的变化以及对雌蛾后续生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羽化后不同日龄的雌蛾吊飞8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1日龄雌蛾即具有较快的飞行速度, 但飞行时间和距离最短。随着蛾龄的增加雌蛾飞行能力增强, 3~6日龄时飞行能力达到最强(4日龄飞行速度除外), 7日龄时飞行能力下降。与未飞行的对照相比, 1、2日龄雌蛾吊飞8 h处理的产卵前期无显著变化(P>0.05), 但3日龄吊飞8 h后产卵前期则显著延长(P<0.05); 1日龄吊飞后产卵量显著增加, 3日龄吊飞后则显著减少(P<0.05); 1~3日龄雌蛾吊飞后产卵历期、交配率和寿命均无显著变化(P>0.05); 种群产卵同步性(PFO)在2日龄吊飞后显著加强, 且1~3日龄吊飞后PFO四分位间距均小于对照。这表明, 草地贪夜蛾雌蛾可能在羽化后1~2日龄起飞, 此时飞行不仅不会付出生殖代价, 而且还会一定程度地促进成虫快速产卵、提高产卵量并增强种群产卵同步性, 从而容易造成田间迁入种群快速、集中产卵, 导致孵化的幼虫数量同时急剧上升, 引起迁飞成灾。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其成虫生存期间会取食,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在其交配繁殖中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法和行为观察法,详细研究了成虫喂食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卵巢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发现饥饿不喂食草地贪夜蛾成蛾存活时间短(约3 d),卵巢发育不成熟(低于2级)、交配率低(22.00%)、几乎不产卵(5.8枚),卵几乎不孵化(3.0%)。喂食纯水或蜂蜜水成蛾存活时间长(6~8 d),雌蛾卵巢发育成熟(3.4~3.6级)、交配率高(61.1%~66.7%)、产卵量大(436~1281枚)、卵孵化率高(大于95%),均显著大于不喂食成蛾。喂食对交配雌蛾的交配次数(1.1~1.7次)和未发育成熟雌蛾的交配率(18.2%~22.9%)无显著影响。喂食蜂蜜水雌蛾的存活时间(8.06 d)和产卵量(1281枚)显著大于喂食纯水(分别为6.57d和436枚),而雄蛾存活时间、雌蛾卵巢发育等级、交配率、卵孵化率在喂食纯水和蜂蜜水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认为水是草地贪夜蛾成蛾存活和繁殖必须补充的物质,糖仅能增加雌蛾的产卵量。仅仅利用花香气味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防控,效果可能不理想。这些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非直接诱杀效应,在室内观察黑暗、紫色(365~375 nm)、蓝色(460~475 nm)和绿色(490~505 nm)弱光对草地贪夜蛾生殖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光源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个暗期内,紫色光源会显著延迟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求偶开始时间和交配开始时间,而在之后的3个暗期中,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高峰期较黑暗处理提前,产卵节律没有明显差异;在第1个暗期内,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时间差异不显著,但在4个连续暗期下,黑暗处理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累计交配时间显著高于其它3种光源处理;黑暗、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初次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第1个暗期,分别占50.00%、50.00%和63.33%,而紫色光源下雌成虫初次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第2个暗期,占47.67%;黑暗、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最高分别为5、3、2和3次,交配次数均以1次最多,显著多于其它交配次数;黑暗处理下,各暗期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交配率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在蓝色、紫色和绿色光源下,各暗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干扰能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其中紫光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短期低温和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置低温10?13?16?19℃和高温35?38?41?44℃共8个温度梯度, 将初化蛹和新羽化成虫分别处理2 d和4 d, 之后置于28℃下继续饲养, 观察了不同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及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 草地贪夜蛾蛹经10~19℃低温2 d和4 d处理, 羽化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最高达到100.0%, 而经35~38℃高温2 d和4 d, 其羽化率降至30%~60%?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41℃以上高温处理2 d时蛹全部死亡, 即蛹的致死高温≤41℃?在10~19℃时, 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16℃处理4 d时雄成虫和雌成虫寿命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0.2 d和11.1 d, 44℃处理2 d成虫不能存活, 即成虫的致死高温≤44℃?雌蛾产卵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19℃处理4 d的产卵量最高, 为984.5粒?35~41℃处理2 d或4 d, 雌蛾不产卵或产卵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16~19℃短期低温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 而16℃以下短期低温或35℃以上短期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虫期补充不同营养对草地贪夜蛾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草地贪夜蛾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人工饲养及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5±1)℃,湿度70%±5%,光照L//D=16 h//8 h的养虫室,分别以6种不同营养物和蒸馏水对成虫补充营养,观察记录成虫产卵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结果表明:补充蒸馏水的处理组产卵前期显著短于其他处理组;10%蜂蜜水及10%蔗糖水处理组的产卵期及雌成虫寿命均显著长于其他处理组;且10%蜂蜜水处理组的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83.20粒和98.07%。综合以上结果:室内饲养草地贪夜蛾时,成虫期营养补充以10%蜂蜜水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7.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于2018年12月入侵中国大陆,为害玉米等农作物。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63个和69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被覆鳞片,共有11种感器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胞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坛形感器、B?hm氏鬃毛、 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多数感器又有不同的亚型。鞭节上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雄蛾触角上的感器数量多于雌蛾。  相似文献   

8.
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和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分别以卵、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高温暴露处理,研究高温暴露处理后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蛹重以及成虫的生殖能力.结果 表明.37℃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40℃暴露4h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从中国天气网下载的武宣天气资料与武宣县40个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监测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7℃~31℃是草地贪夜蛾成虫活动适宜温度,27℃~31℃是最适温度;草地贪夜蛾活动相对湿度为65%~85%,最适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东南风风向利于草地贪夜蛾迁飞入侵,其成虫在雨日前3 d和雨日后3 d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10.
2019~2020年在武汉市新洲区利用高空探照灯和虫情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虫在本地一年发生5代,其中7月至10月为迁飞盛期;8月出现的成虫高峰主要是本地虫源和南方迁入种群叠加峰,9月至10月的高峰主要是本地虫源和回迁虫源相叠加形成。本研究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本地的发生规律,以及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种群生命表方法分析不同浓度0.5、1、2、4 mL/kg噻虫嗪处理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参数。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和世代周期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1 mL/kg浓度处理下雄成虫寿命为15.40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888.04粒,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浓度处理,而雌成虫产卵前期为3.88 d,显著短于对照和其它浓度处理。噻虫嗪浓度对草地贪夜蛾蛹期和雌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对蛹重有一定影响,0.5、1 mL/kg浓度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4 mL/kg浓度处理的蛹重随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1 mL/kg浓度处理后雌成虫繁殖力和最高繁殖值较对照偏高,2、4 mL/kg浓度处理则相反。0.5、1 mL/kg浓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4 mL/kg浓度处理的平均世代周期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则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处理在较高浓度时对当代草地贪夜蛾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在植株体内的降解,这种抑制作用逐渐降低,低浓度处理对成虫生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为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防控设备,利用八臂行为选择装置系统测定不同光源、性别和光处理时间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在紫外光(波长365 nm)、紫光(波长420~430 nm)、蓝光(波长465~475 nm)、绿光(波长525~535 nm)、黄光(波长585~595 nm)和红光(波长655~665 nm)6种波长光源下,草地贪夜蛾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对紫外光光源的趋光选择率最高,为25.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光源,趋光选择率分别为16.30%和8.82%,对红光的趋光选择率最低,为4.76%。在紫外光刺激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在红光刺激下,雄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另外,在紫外光刺激下,光处理时间60 min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光源与性别因素均影响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光处理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影响较小,且与光源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入侵我国后,对我国玉米等重要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害,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种群形成及扩张、适应性进化等方面探讨该物种的入侵机制,并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理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分别注入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和小卷蛾斯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线虫侵染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中肠和脂肪体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供试 2 种线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均有致死作用,注射剂量为2~3条侵染期线虫(infective juve-niles,IJs)/μL 的樱桃异小杆线虫和小卷蛾斯式线虫 24 h 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6.67%和96.67%。注射2~3 IJs/μL线虫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注射樱桃异小杆线虫和小卷蛾斯式线虫后各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注射后24 h和12 h;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呈波动变化,海藻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逐渐降低。注射线虫后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结构均被破坏,且小卷蛾斯式线虫引起的病变更快也更严重。表明相较于樱桃异小杆线虫,小卷蛾斯式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能更大。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是玉米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CruzTurpin,1983)。2019年4月侵入海南省,此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海南省18个市县相继发现该虫为害,部分严重田块发生为害率甚至达到100%。赵胜园等(2019)认为使用化学杀虫剂可降低其为害,是应急防治该虫的主要方法,但使用单剂农药防控该虫的效果不理想,本试验测定不同类型杀虫剂组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同时对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主要杂草的取食适应性,以牛筋草Eleusin indic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及饭包草Commelina benghalensis为寄主,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草地贪夜蛾取食这5种杂草寄主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消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在5种杂草寄主上均能够完成生活史。以马唐、牛筋草为食的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5.83%和93.33%;以香附子为食时其蛹的存活率最低,为79.80%,且以香附子为食时草地贪夜蛾各阶段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马唐、牛筋草及狗尾草为食时;以马唐为食时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体重、蛹重、产卵量以及中肠蛋白质浓度均显著高于以其它杂草为食时,而以香附子为食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中肠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分别为39.93 μg/mL和0.117 μg/mL。表明取食不同杂草寄主,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草地贪夜蛾对马唐具有较高的取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分析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当前的研究动态和方向,本文从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下载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20—2020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1 222篇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当前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文献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外文文献中,草地贪夜蛾相关文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主要出自美国、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国家,占比超过60%,相关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文献主要出自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热点主要是草地贪夜蛾与其主要寄主作物玉米以及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杆状病毒、真菌和转基因玉米等生防作用物之间的关系。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后,国内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文献迅速增加,中文文献有148篇,但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较少,研究内容主要以生防作用物、应急化学农药及主要为害作物玉米为对象。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及绿色高效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控害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斜纹猫蛛亚成蛛和雌、雄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斜纹猫蛛自身密度对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达到某一阈值后趋于稳定,其对2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显著高于对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个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既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又符合Holling Ⅲ功能反应模型。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均大于对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雌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分别为0.664和0.558;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处理时间总体上短于对3龄幼虫的处理时间,亚成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3龄幼虫的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011 d和0.009 d;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均高于对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随着猎物密度的增长,斜纹猫蛛的搜寻效应呈下降趋势。斜纹猫蛛的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呈负相关,随着自身密度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