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春小麦品种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丰产性好的耐热性春小麦品种,在花后15d至成熟期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了塑料棚高温处理下19份新疆主推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化,并采用产量指数、千粒重热感指数及容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千粒重降低,进而导致减产。新春6号、新春9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1号、新春33号和新春37号在高温及常温条件下的丰产性均较好,其中新春6号及新春37号丰产性突出。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2号、新春34号、新春36号、新春40号和新春41号。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2号、新春33号、新春34号、新春39号和新春40号。综合热感指数及产量指数,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及新春37号的耐热性较好,可作为耐热高产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新春40号丰产性较好,千粒重及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千粒重高,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亲本。新春41号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波兰小麦籽粒及其品质性状,对52份波兰小麦品种籽粒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波兰小麦籽粒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2.27%,其次为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47%和11.74%;较高原448,10号的籽粒千粒重提高46.95%,20号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05.83%,2号的湿面筋含量提高94.31%,这些品种可以作为较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的重要种质资源;供试小麦籽粒长度、宽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大小可以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指标。(2)主成分分析表明,波兰小麦面粉的形成时间对其品质影响的权重最高(W=0.24),其次是稳定时间对品质的影响(W=0.23);面粉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与籽粒含水率、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粉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选择千粒重较大、籽粒含水率较低、粗蛋白含量适宜的波兰小麦作为我国小麦遗传基础拓展和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花后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  赵云  张辉  冯宽  李召锋  李卫华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1):1482-1488
为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对2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于花后不同时期进行高温处理,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可显著降低2个小麦品种的千粒重,花后中期高温对千粒重的影响更大;容重、穗长、主穗粒数和小穗数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新春11号的膨胀势在花后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提高;新春39号的膨胀势在花后早期和中期高温处理后均显著降低,且花后早期高温对膨胀势的影响更大。2个品种的降落数值经花后高温处理后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新春39号降低更显著。新春11号在早期高温处理下,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下,干、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表现为高温胁迫后各被测指标值均升高。新春39号经花后早期高温处理,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后各被测指标值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新春11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低谷黏度显著低于中期高温处理,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新春39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最终黏度显著高于中期高温处理,而糊化温度在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新疆小麦面筋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多重PCR体系对267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中1BL/1RS易位和 Dx5基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并测定了其中181份小麦品种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以及面团特性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中,1BL/1RS易位品种有55份,占20.6%,含有 Dx5基因的品种有76份,占28.5%。冬小麦品种中1BL/1RS易位系分布频率(26.6%)显著高于春小麦(9.6%),而春小麦品种中 Dx5基因的分布频率(31.9%)高于冬小麦(26.6%)。在新疆小麦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自育成品种中,1BL/1RS易位和 Dx5基因的分布频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表明,1BL/1RS和非1BL/1RS小麦品种的主要面筋品质性状(如Zeleny沉淀值、峰值高度、8 min宽度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1BL/1RS小麦中含 Dx5和不含 Dx5基因品种的面筋指数、Zeleny沉淀值、峰值时间和8 min面积等5个参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重PCR体系检测结果可靠稳定,节省实验经费和时间,提高了效率,可用于小麦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
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筛选耐高温胁迫的优良小麦品种,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室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15个小麦品种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0 d和20 d高温处理分别使不同品种千粒重下降4.3%~34.8%和8.5%~32.5%,产量下降6.8%~35.0%和13.9%~37.9%,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0%~8.7%和2.4%~16.4%,表明不同品种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从高温处理时期来看,花后20 d高温胁迫的影响略大于花后10 d.依据花后高温胁迫下千粒重和产量的降幅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小麦品种划分为5类,其中洛旱6号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偃展4110、洛旱2号和郑麦366对高温胁迫的耐性较强.从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来看,豫麦50受高温胁迫影响较小,豫农949和豫农202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四川小麦主产区中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的技术途径,以四川省育成的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中强筋:蜀麦482、玉脉1号、蜀麦969;中筋:内麦9号,川麦55、绵麦37)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眉山市仁寿县(川中丘陵麦区)和成都市温江区(川西平原麦区)2个生态点,研究了不同施磷量(0、75、150 kg P2O5·hm-2)对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点、施磷量、基因型显著影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其中,小麦籽粒产量、穗数、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受生态条件的影响最大,面筋指数受基因型的影响最大。仁寿点的穗数及产量均显著低于温江点,但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温江点。仁寿点整体适合中强筋小麦生产,其中,蜀麦48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玉脉1号达到中筋小麦标准。温江点除玉脉1号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偏高外,其余品种均属于弱筋小麦范畴。增磷可提高丘陵旱地小麦产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的优质高产。研究认为,川西平原地区适宜于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川中丘陵适宜发展中强筋小麦生产,适宜的品种为蜀麦482、玉脉1号,配合施用75 kg P2O5·hm-2可促进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  相似文献   

7.
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冬小麦光合、抗氧化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花后高温和干旱双重胁迫对小麦的效应,以石麦15为材料,于花后15 d到21 d进行高温(34~36 ℃)和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处理,研究了高温和干旱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旗叶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籽粒淀粉含量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第7 d(花后21 d)时,干旱和高温-干旱双重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胁迫解除后Pn降幅缩小,高温胁迫下Pn和SPAD值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高温-干旱双重胁迫显著降低了旗叶Fv/Fm值,且胁迫解除后恢复程度较小。胁迫期间,旗叶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对干旱、高温-干旱双重胁迫更敏感,胁迫第7天时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下降幅度最大。旗叶Pn和SPAD的变化趋势与籽粒淀粉积累量和千粒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灌浆期高温、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和粒重的降低与质膜过氧化、叶绿素的降解和旗叶早衰导致的光合性能下降密切相关,在双重胁迫下光合性能受抑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预到面筋质量的方法,以4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品质、HMW—GS组成与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硬度、容重与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湿、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0.3708~0.5791);千粒重与面筋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06);角质率与面筋指数虽有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籽粒硬度、角质率、千粒重和客重与湿(干)面筋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含有5 10、14 15亚基的品种一般具有较好的面筋质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可利用小麦籽粒硬度、容重、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来预到面筋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酿酒专用小麦的主要籽粒品质特征,对12个常用酿酒小麦品种及6个非酿酒小麦品种的主要籽粒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2个酿酒小麦品种的硬度指数均小于45%,角质率均小于70%,平均总淀粉含量大于60%,其中支链淀粉占比大于70%;籽粒硬度指数、角质率、饱满度及淀粉含量与弱筋小麦皖西麦0638相近;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显著低于非酿酒小麦西农20、周麦36,符合中国中筋小麦标准。相关性分析表明,酿酒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角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种酿酒小麦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个品种,较其他2个类群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高,硬度、蛋白质含量适中。综上所述,供试酿酒小麦籽粒具有软质、饱满、胚乳呈粉质-半角质、蛋白质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高等特点;籽粒特性和淀粉含量接近弱筋小麦并具备中筋小麦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具有更大优势成为酿酒小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春小麦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千粒重降低,而籽粒容重增大.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面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增加沉淀值,改善面粉降落值,提高吸水率,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但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影响不大,并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小麦灌浆和品质对高温的响应,同时为小麦耐热育种筛选种质资源,选取我国北方麦区和黄淮麦区13个推广品种(系)于2013-2014年度种植在石家庄,以自然生长为对照,研究了塑料棚热胁迫处理下小麦籽粒灌浆和品质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中麦895、CA0816、衡4444、京冬8号和石麦15的产量和千粒重在自然生长和热处理环境中均较高,抗热性好;在自然生长和热处理环境间中麦875的产量差异不大,但千粒重均较高,抗热性较好;衡08观29、衡观35和石优17的产量和千粒重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较高,但在热处理下均较低,抗热性较差.与自然生长环境相比,热处理下小麦籽粒硬度增加,其他指标变化规律不一致,石优17的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和硬度差异显著,衡08观29的蛋白质含量、延展性和湿面筋含量差异显著;灌浆高峰期自然生长下灌浆速率为1.5~1.8g· d-1,热处理下灌浆速率为1.3~1.6g·d-1.  相似文献   

12.
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及变化规律,对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749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均较高,能达到或接近强筋小麦的要求,但是稳定时间相对偏低。随年份的推移,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硬度、吸水率、稳定时间和沉淀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河南省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在逐渐提高。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达到国家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较多,稳定时间达到弱筋和中筋标准的品种较多,说明供试小麦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不平衡。河南省2006-2016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中强筋、强筋和弱筋。因此,当前河南省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仍是蛋白质质量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小麦品种籽粒硬度与主要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小麦品种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78%,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2%和8%;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16.33~78.93。经相关分析,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被测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出粉率、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硬质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均显著高于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混合型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略高于软质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北省主推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面包加工品质,评选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对河北省9个强筋小麦品种的31个籽粒品质和8个面包加工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出粉率、面粉色泽L*值、面粉色泽b*值、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吸水率外,其余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河北省强筋小麦品种多数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藁优9415、冀师02-1、藁优2018和金麦1号4个小麦品种制作的面包达到国家优质面包标准。面包评分与面团拉伸曲线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延伸度和拉伸阻力显著正相关,与面包质构的粘聚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面包质构的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坚实度均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灌浆期涝渍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弱筋小麦产区,该区小麦生育后期涝渍害频发,严重影响小麦的高产和稳产。为探明涝渍害对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15、扬麦22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涝渍害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灌浆期涝渍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吹泡仪参数、溶剂保持力SRC和粉质仪参数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浆期涝渍害导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是引起扬麦13减产的主要因子,扬麦15和扬麦22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导致减产。(2)涝渍害处理的扬麦13和扬麦22的湿面筋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蛋白质含量和SDS沉淀值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涝渍害处理7 d对供试小麦吹泡仪参数影响较大,扬麦13和扬麦15的L值和W值在涝渍害处理7 d后均显著提升,扬麦13的水SRC较对照显著下降。涝渍害处理7 d对供试小麦的粉质仪参数无显著影响。(3)供试的3个弱筋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受基因型的影响大于涝渍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有机和常规栽培条件下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差异,进而筛选适宜有机栽培的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以北方春麦区主栽的10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品质-产量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有机与常规栽培模式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品质指标、容重、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下10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依次降低了15.1%、42.9%、12.5%和21.4%;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容重和出粉率分别降低了32.9%、44.0%、52.9%、8.2%和1.0%;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面团延展性和最大抗延阻力分别降低了11.5%、36.2%、40.3%、1.0%、20.5%和10.2%。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1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1.17%,其中贡献较大的指标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拉伸面积、出粉率、最大抗延阻力。根据品质主成分综合得分和产量聚类,在两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