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梅州市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人工林与其对照(松杂林或灌草)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测定和统计分析表明:梅州市种植桉树的山地普遍瘦瘠,有机质含量中等、全N和速效K较缺乏、有效P极为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较松杂林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全N、有效P、速效K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桉树对养分需求量为有效P〉全N〉速效K。  相似文献   

2.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序列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桉树人工林多数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1) 土壤的pH值、土壤交换性Ca和速效K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水解N和全K在0~2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20~4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2)全N在20~4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0~2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有效P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全P在20~40 cm土层显著上升;交换性Mg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显著下降;(3) 在0~40 cm土层,全N、水解N、交换性Mg显著下降,土壤pH值、有机质、全K、速效K及交换性C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叶养分含量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集约经营竹林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与一般竹林基本一致。Ⅰ度竹嫩叶的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度竹;Ca、Mg、S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微量养分元素Mn、Zn含量随竹龄变小而减少。土壤中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速效P、活性酸、速效N和全K。土壤中影响竹叶P素含量的因子按其与竹叶中P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活性酸〉盐基代换量〉速效K〉全K〉速效Ca〉速效P〉速效N〉pH值。影响竹叶中K含量的因子主要是全N、速效N、速效P、全K及活性酸,它们与竹叶中K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速效P〉全K〉速效N〉活性酸〉全N。施肥能快速补充竹叶养分,是竹林持续经营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为4.07~5.30;有机质为0.49%~7.26%;全N为0.02%~0.23%;全P为0.03%~0.10%;全K为0.14%~3.08%;速效N为20.2~137.3 mg/kg;速效P为0.3~23.9 mg/kg;速效K为3.6~88.8 mg/kg;有效Cu为0.25~0.80 mg/kg;有效Zn为0.30~1.90 mg/kg;有效B为0.04~0.33 mg/kg。根据广西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该地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B)均普遍缺乏,特别是大量元素(P、K)和微量元素(B)缺乏最为严重。因此,经营桉树速丰林不仅要施肥,还要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7.
对桂西南地区的那坡县不同生产水平的八角林的52个林地土壤养分进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平均为5.5;有机质、全N、全P、全K平均含量分别为26.1 g/kg、1.60 g/kg、0.86 g/kg、15.58 S/kg;土壤速效N、P、K、有效Cu、Zn、Mn、B等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54.0 mg/kg、1.14 mg/kg、72.77 mg/kg、1.60 mg/kg、2.23 mg/kg、6.03 mg/kg、0.24 mg/kg.该地区八角林土壤pH值在4.1~6.8范围,适宜八角生长,有机质、全N、全K在中低水平,全P、速效P、速效K处在缺乏状态,速效Cu、Mn、B、Zn均较缺乏.在生产中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平衡N、P、K与微量元素间的比例,以促进八角林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松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合红松生长状况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pH及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不同样地之间的全N、水解N、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交换性Mg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红松树高生长关系比较密切的有pH和水解N ,和高生长关系不大的有有机质、交换性Mg和速效K。  相似文献   

9.
贵阳花溪石灰岩、石灰土与定居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化溪区石灰岩、石灰土及定居植物中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的pH值为9.38,全P和全K含量低,全Ca和全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Pb>Ni>Mn>Co>Cu>Zn>Cd;石灰土的pH值为7.53~7.98,有林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高于无林地,N素和P素有效率很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1.18%,速效P仅占全P的0.8%~1.5%,全K含量亦不高,但有林地速效K含量(251.81 mg·kg-1)超过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富K(>155 mg·ks-1)水平等级,属富K型土壤,无林地全Ca及全Mg含量高于有林地,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Mn>Pb>Zn>Ni>Cu>Co>Cd,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定居植物体内不同元素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整地方式尾巨桉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整地下土壤的 C、N、P、K 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碳、全 N 变异性较大,全 P、全 K 变异性较小。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不同整地方式之间养分含量不同,全垦最高,带垦最低,同一土层之间也是有机碳、全 N 含量变异性较大,全 P、全 K 含量变异性较小。土壤 C/N、C/P、C/K、N/P、N/K 均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1.50、21.21、11.46、1.81及0.95,P/K 平均值为0.51,土壤有机碳和全 N 极显著正相关,全 P、全 K 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湖北建始长岭岗林场不同林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同一林龄土壤p H值逐渐升高,土壤养分逐渐降低;随林龄的增加,同一土层土壤p H值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养分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土壤有效P与其他化学指标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当地土壤的p H值,其土壤有机质、碱解N含量很丰富,有效P、速效K含量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福建省三明市石壁镇油茶林紫色土的土壤养分状况,为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该地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明市石壁镇油茶林地有机质和N、P、K、Ca、Mg等大中量元素含量较低,Cu、Mn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该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极强,对B的吸附较强,而对K、Cu、Zn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小,对Mn的吸附最弱;N、P、Ca、Mg这4种养分元素是该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Zn、Fe、S元素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江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省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区油茶林地土壤中N、P、K、Mg、B、Zn的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其次是Ca、Cu,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各地区油茶林土壤对B、S、P、K的吸附固定能力均较强,而对Cu、Mn、Zn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不同地区对各种元素的固定能力有较大差异,赣南地区的吸附固定能力最强。P、N、K、Ca、Mg为江西红壤油茶林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而B、Zn、Cu为次要限制因子或潜在性限制因子。江西省油茶林养分管理中在施用P、K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微量元素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濒危极少种群单性木兰的拯救保护,进行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内土壤理化性状和最宜单性木兰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容重均值分别为58.40%、44.10%、14.30%、17.42%、1.36 g/cm3;土壤速效N、有效Fe含量极丰富,有效Ca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有效Zn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速效K、有效Mg、有效B和有效Mn含量均处于缺乏状态,特别是全P、全K、速效P和有效Cu含量均极缺乏,土壤呈酸性。最适宜单性木兰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为总孔隙度56.0~61.5%、毛管孔隙度45.0~46.0%、非毛管孔隙度11.1~16.0%、通气度14.0~19.0%之间。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有效Zn有利于单性木兰的生长,而有效Fe含量过高侧抑制单性木兰生长,单性木兰生长对土壤代换性Ca、代换性Mg、有效Cu、有效B和有效Mn含量需求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配对样地法,对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N、全K、全Ca和全Mg含量2代低于1代,而有机质、碱解N、速效P、全P和速效K含量2代却高于1代,且有机质、碱解N和速效P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根际土壤全Al、全Cu和全Zn含量2代高于1代,而全Fe和全Mn含量2代却低于1代,且全Mn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非根际土壤除全Cu含量2代高于1代外,其余全Fe、全Al、全Zn、全Mn含量2代均低于1代,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2代均高于1代,且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Mg在各组分(未分解、半分解、已分解)含量降低,Cu、Fe、Mn、Ni、Co含量增加.可为突发性自然干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抗御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长泰县一块巨尾桉林地18 a经营前后土壤各种养分指标的比较,揭示桉树林地长期经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全量及交换性钙、镁、碱解氮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速效钾、pH值和速效磷等有所降低,分析认为杂交桉主要靠杂交优势而非靠消耗地力获得增产,杂交桉林地养分循环良好,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供肥潜力提高;现有速效钾、pH值为林地正常值,18 a前测定的为炼山造林后的样品数据,草木灰(K2CO3)渗入土壤所致,速效磷降低为杂交桉对其需求量较大所致;建议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意补充磷肥和钙肥。  相似文献   

19.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广东省茂名市小良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桉树的化学成分,测定了小良5种桉树的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桉树同一器官中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4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K〉Ca〉Mg〉P,4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绝大部分植物以Mn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4种大量元素P、K、Ca、Mg含量都表现为叶最大,枝次之,根和干中的含量较小;而4种微量元素Cu、Fe、Mn、Zn在植物各器官含量的高低排序缺乏一致规律;不同种桉树间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别总体上缺乏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