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土地整治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贵州省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简述近来有关土地整治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土地整治应向综合化、集成化、节水节地、生态化、精准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31-135
绩效评价是监督土地整治项目发挥最大成效的有力保障。为了分析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采用综述法,首先简单介绍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其次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进行阐述,并提出各用地类型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展望未来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应向推行公众参与、加强反馈管理、注重资金绩效评价、运用动态模型化的评价方法等方向发展。旨在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受耕地细碎化、宅基地空置化、土地利用粗放化、耕地保护严峻化和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多维驱动影 响,乡村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城乡资源高效整合成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互动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此,从土地 产权流转、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三个层面,论述了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表明院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 转移和收益再分配,农用地整治是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调整,而居民点复垦、新村建设和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和整体效用的提升。尽管从土地产权和工程改造层面,构建了特定区域或特定目 标的土地产权流转模式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模式,但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统筹”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模式 体系。因此,如何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融为一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改造双向加力,搭建城乡资源高效整合和双 向流动的统筹链,成为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耦合模式创新的关键点。而该模式的创新发展,既应突破土地流转体制 障碍,又应突破新增耕地受路、沟、渠、林等占用多且乱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受土地细碎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的限制, 城乡建设用地受置换不对接的限制,还应吻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实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科学准确地揭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因地制宜地构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是降低耕地细碎化的重要手段。以华北集约化农区典型县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耕地细碎化评价方法,在阐释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结果表明:基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的曲周县各乡镇耕地细碎化指标与耕地细碎化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耕地细碎化程度总体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趋势,其中,曲周镇、河南疃镇和第四疃镇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依庄乡耕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基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构建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土地整治工程与地块互换、地块合并和土地流转等土地权属调整方式为核心的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耕地细碎化整治过程应以村集体为基本单元,重点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还需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总体控制、县级政府的指导落实、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等过程。因此,耕地细碎化整治应针对细碎化类型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进行综合评判,基于耕地细碎化成因从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角度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耕地细碎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的规模化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有关耕地细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细碎化的特征研究、评价研究、效应研究和整治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存在的耕地细碎化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监测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和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国土整治的新概念、新探索,可以有效解决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深入调查,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沈家墩村、东衡村、五四村、三林村、仙潭村和蔡界村六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并提出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加快乡村“三生”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保证农民四项权利到位的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时空综合化、目标多元化、要素多样化、政策系统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有序高效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实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土开发战略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整治活动,需对土地整治进行科学分区。从国土开发战略、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整治潜力4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系统聚类法得到土地整治分区结果。通过分析,将河南省土地整治分为城市化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农产品主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4个土地整治区,同时针对不同的整治分区提出相应的整治重点和方向,以此作为土地整治实施的空间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越来越多的建设力量开始投入到乡村振兴与建设中,并且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以及转型发展。乡村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和转型发展主要目的是使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大幅缩小农村和城市地区的贫富差距。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地整治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从实现以人为本转型、实现目标导向转型、实现空间统筹化治理转型3个方面提出了土地整治优化转型构思,总结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以期为农村地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新的功能需要,而对土地进行调整、改造、建设的活动,它是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土地治理的统称。土地整治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的建设,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回顾了江西省土地整治的历史,探析了相关的土地整治政策的变迁,叙述了省内土地整治的现状,展望了土地整治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引入土地整治PPP模式,通过文献综述,论述了土地整治PPP模式的特点,分析了采用土地整治PPP模式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土地确权、市场经济等政策,阐述了发展PPP模式对土地整治发展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及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对降低耕地细碎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比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前后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利用效率,研究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治后地块规模扩大,地块规模均匀度提升,地块平均规模由0.016 hm2扩大到0.096 hm2,变异系数由49.75下降到43.55。2)整治后地块形状复杂程度降低、趋于规整,地块自相似性增强,地块平均形状指数从3.47减少到2.48,地块平均分形维数从1.23下降到1.17。3)整治后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地块破碎度由53 614.44骤减到1 487.62。4)整治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沟渠密度增加了72.28 m/hm2,道路密度增加了139.43 m/hm2,耕地产量增加了28 t/hm2,净利润增加了23 900 元/hm2。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模式并举土地平整与权属调整,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2个方面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又以合作社为载体统筹惠农政策与资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地块更加符合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其做法能够为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发展现状及土地整治的方式、效益、群众参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展望土地整治发展前景。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理论体系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整治目标传统单一和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土地整治应注意:(1)加强土地整治权益保护;(2)促进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3)加强土地整治技术攻关,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划分土地整治区和安排布局时序的依据。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龙南县土地整治具体潜力并对整治潜力定级评价。研究表明,龙南县土地整治潜力巨大,以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主,整治Ⅰ级地区比重最高。此研究有助于整合龙南县各类土地资源,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城市主义为当今社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指导思想。本文介绍了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涵义,归纳总结了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区域、邻里及街区、街道和建筑三种尺度下的设计方法,指出我国城市建设应把握和借鉴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将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方法赋予中国化的内涵,对完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是当前治理耕地景观细碎化问题的主要措施,其治理效果尚需实证评价。以赣西北为研究区,选取斑块数量(NP)、地块平均面积(MPS)等8个景观指标构建了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模型,基于田块尺度对29个项目区整治前、后的耕地空间破碎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景观细碎化治理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治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原区整体优于丘陵区,且部分丘陵区耕地景观破碎化指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国家战略需要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相关教育历史沿革的梳理,依据土地整治学科属性分析结果,确立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专业平台设置土地整治专业方向来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并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路径探析、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构建等四个方面研制了东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