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安龙县主要旱作土中,不同土壤类型,其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是不同的,土壤流失量也不同,黄壤类旱作土的土壤流失量比石灰土类旱作土高,降水量和径流量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只有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能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本文分析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优势,提出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龙原288为材料,采用4种耕作方式,在玉米生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对3种土壤水解酶——蛋白酶、脲酶、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玉米生长发育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玉米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与翻耕处理相比,少免耕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水解酶活性;在促进土壤水解酶协调性方面,免耕处理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碳排放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优化黄土高原地区农田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到近20 a出版的关于黄土高原地区耕作措施与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农田土壤碳排放相关文献(共计46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以传统耕作(CK)为对照,分别分析免耕秸秆还田(NTS)、免耕秸秆不还田(NT)、深松耕(SST)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对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作物生育期,相比传统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分别显著减少农田土壤碳排放16.4%和12.9%,深松耕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碳排放31.4%,传统耕作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碳排放6.2%.相比传统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处理在作物生育期分别显著减少小麦和玉米农田土壤碳排放量19.2%和5.2%,而对豆类作物农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显著减少玉米、小麦和豆类作物农田土壤碳排放量8.5%、14.5%和11.2%.而深松耕在作物生育期显著增加玉米和小麦农田土壤碳排放量37.7%和23.9%.传统耕作秸秆还田条件下,豆类、小麦和玉米农田土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采用免耕秸秆不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的耕作措施有利于降低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碳排放量;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和深松耕处理显著促进农田土壤碳排放.因此,免耕秸秆不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低碳生产的适宜耕作措施,且种植玉米和小麦作物减排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耕作指数(TI)定量评价了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0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设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测定了2007、2008年水稻收获期0—20 cm土层有机质(SOM)、土壤容重(BD)、全氮(TN)及pH等理化性状指标,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结果】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影响显著,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2=0.4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R2=0.67);可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到TI,TI = 0.40 SOM' + 0.60 BD',且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7),可作为选择耕作措施的依据。试验中3个耕作处理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I变化表明试验期间NT处理初期土壤质量较差(TI=0.79),但其TI增加最快,免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结论】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描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免耕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按土壤分类学来分,青海省土壤分22个土类、56个亚类、92个土属、163个土种,其中耕种土种有86个,总面积59.3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探讨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同时提倡水土保持新技术在城市水土保持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阐述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上来看,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多样,但土壤及地质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透水性、土壤的抗蚀性和土壤的抗冲性。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性。  相似文献   

11.
保持耕作技术对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保持耕作技术对治理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表明高留茬深松技术可以减少降雨中的产流次数及径流量,大幅度降低径流量中NO_3~--N的浓度及流失量,在土壤侵蚀中氮和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而磷的流失仅与流失的土壤总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主要是指地表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多数石漠化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原因包括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春夏季降水量多等,致使土地的生产能力日渐丧失,最终形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要研究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完善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从而有效改善石漠化区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的防治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方法]在陇中半干旱区6°~7°的坡耕地上,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I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并分别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每种间作方式的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增大了土壤的容重,提高了表土的饱和导水率,使土壤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水分易于入渗。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结论]保护性耕作是控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着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升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的内涵,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工程为例综述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土壤质量改良效应,同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质量效应,有助于更深入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作用。最后归纳总结了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深化的研究内容:(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化;(2)水土流失防控主导因子及关联研究;(3)水土保持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全文旨在为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更全面和客观评价治理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定位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影响的机理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水土保持耕作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对几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榆林青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全世界,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自然特性变化很大,但是在任何地区,水土资源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就是说对于生活在不同气候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水土资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水土流失是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也是水土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它严重的威胁到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如果令其肆意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保护水土资源,是国家和全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并使它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效益,需要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笔者就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便于使该技术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及配套措施对大豆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耕作和配套措施,分别对大豆苗期、花期、鼓粒期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措施对微生物数量影响很大。在大豆生育期,翻松耙、间松耙措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0~15cm土层中,连年耙地微生物数量多于连年翻地,而15~30cm土层中,连年翻地微生物数量多于连年耙地。在配套措施中,随着大豆生育的延伸,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随之大量增加,间松耙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施肥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重点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化学氮肥、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以及施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主要影响土壤速效氮含量;粉碎以后结合耕作秸秆、还田或者粉碎以后覆盖还田对土壤质量改善明显,整秸秆覆盖还田以及免耕条件下还田效果不明显;常规的深浅轮耕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速效氮的含量,但是也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浅耕、少耕和免耕土壤无机氮含量相对于深浅轮耕明显降低,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深浅轮耕相比则明显提高。施用除草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但是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