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麦系列小麦系谱分析及育种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和以连麦抗1为代表的小麦品系是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系列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新品系。该文对连麦系列小麦品种和品系进行系谱与育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注重亲本的选配,多种育种方法结合的育种体系可以快速实现小麦的高效选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水稻品种亲缘系谱的关系对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产品种的水平很有必要。介绍了中二软占、丰华占、齐粒丝苗和野丝占等4个软米优质品种的特性和亲缘系谱以及推广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3.
4.
从3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29个粤糖系列甘蔗品种及其主要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2个,多态性位点率为81.7%.29个甘蔗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36~0.8463之间,平均为0.70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云南甘蔗种质资源考察及有性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农业学报》1992,5(1):14-19
  相似文献   

6.
截止2001年年底,新疆共审定并通过命名新陆早系列早熟棉花品种15个,了解已审定的品种的系谱,对在棉花育种过程中正确选择亲本,确定育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基地的设置,80年代选育出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及其系谱。日本国家的水稻育种基地共有6个地区农试场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7个指定的道府县农业试验场,共14个主要育种单位。80年代以来育成了秋田小町、雪光、能登光、千代穗波、花舞、绢光、上育397、津轻乙女、阳光、雪精、葵风和梦光等主要优质米品种。越光、笹锦和秋田小町的栽培面积正在迅速上升。优质米来源为龟尾和旭2个古老农家品种。优质米遗传子是由旭→农林8号→农林22号;龟尾→陆羽132号→农林1号→越光→笹锦;龟尾→陆羽132号→北晴、北光等相传。本文将对水稻育种工作者掌握国外优质米育种动态及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南春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PR、CP、H、Q、CO、M、B、台湾、日本和菲律宾10个系列163个甘蔗品种(系)的新植和宿根萌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系列之间的甘蔗萌芽特性无显著差异,同一系列不同品种之间的萌芽特性有显著差异;同时也表明:台湾系列的F170、F160、F146、ROC8号、ROC7号、PR系列的PR62-195、PR77—3042、PR77-3O06、PR1059,Q系列的Q69、Q86、Q49、Q68、Q87品种(系)在新植和宿根的萌芽习性上表现突出,可供作为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9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甘蔗蔗糖产量约占中国食糖总量的92%。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研究9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甘蔗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甘蔗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10个国家的98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在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比率、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 pc-V. 2.1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alysis)聚类分析和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效应分析,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采用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筛选出的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 3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5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9.2个位点和134.4个多态性位点。98份种质的相似性系数在0.484-0.929,平均为0.734,多态信息量为0.249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09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890,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KN90-418和KN90-455,达到0.929,最低的是云蔗94-375和IS76-126,为0.484。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4处切割时,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5份澳大利亚种质,包括IK76-48、IS76-126、IK76-22、SES309和E.SARPET;第II类群有1份澳大利亚种质是IS76-199;第III类群有3份种质,包括KN93-06、90-110-9和BURMA;第IV类群有89份种质,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9处切割时,可将第Ⅳ类群划分为9个亚群(A、B、C、D、E、F、G、H和I)。基于Jaccard系数用PCA法对98份甘蔗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集中在一个区域的种质亲缘关系较为紧密,澳大利亚种质位置较为分散,最分散材料为蔗茅属和细茎野生种。【结论】98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澳大利亚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90-110-9、KN93-06和粤糖00-236较为特殊,在杂交组合选配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配合力探讨新CP甘蔗品种的育种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新CP甘蔗品种作杂交亲本的遗传特点,采用6×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估算5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分析表明,5个性状的母本gca极显著,而组合sca只有丛重,株高和茎径显著.V_(gca)∶V_(sca)表明,在后代群体性状表达上,加性遗传方差组分占有明显优势,根据配合力效应,侧重评价了新CP甘蔗品种的育种潜力,发现CP72—1210和CP67—412为母本易于将高糖高产基因传递给后代,CP65—357为母本的后代茎径和锤度也较理想,F_1群体育种潜力大的组合有CP72—1210×Ya84—125,CP72—1210×Ya82—96,CP67—×Ya71—374和CP65—357×Ya71—370,可用于今后的甘蔗有性杂交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14.
15.
从甘蔗育种现状出发,阐述了甘蔗育种的主要方法,着重介绍甘蔗理化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并比较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的优劣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中国目前甘蔗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培育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促进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7.
甘蔗生物量育种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蔗8个亲本品种及其选配的15个组合生物量的配合力分析表明,甘蔗的生物量遗传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的;母本gca方差大于父本gca方差,说明甘蔗生物量育种中母本选择的重要性。地上部鲜重的hB2在70%以上,暗示它在早期阶段选择效果较好。研究发现生物量gca效应高的亲本为Co1001,Cp72-1210和ya90-33,可作为生物量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根据配合力总效应评价组合,认为Co1001×Ya89-26、Co419×Ya90-33、Co1001×Ya90-33、Co1001×Ya73-226、Cp72-1210×Ya90-33、Cp72-1210×Ya73-226是生物量高的组合,可以用于甘蔗的高生物量育种。  相似文献   

18.
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分析原位杂交技术在甘蔗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及该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四川割手密(S.spontaneum)资源的杂交育种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对本所保育的197份甘蔗野生资源,重点是割手密(S.spontaneum)的开花习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等与杂交育种利用直接有关的性状作了观测,研究和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甘蔗野生资源类型丰富,主要野生资源割手密的花期较长,分蘖力强、高抗黑穗病、抗旱、抗寒、高锤度(>=16%)材料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有两份材料的锤度多次在成熟高峰期达22%,这一表现居目前国内外已报导的同类材料之首。这些具有较高利用潜力和利用可能性的珍贵野生资源可在今后的品种和亲本创新计划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华占是由黄新占与丰华占杂交育成的早中晚稻兼用型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产量高于杂交稻汕优63,米质达国标1级,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具 有较好的耐热性,同时还是一个两系恢复系。由黄华占衍生出的4个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黄华占的育成与利用证明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