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2020年10月下旬,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3 230万亩,为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意见》提出,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  相似文献   

3.
正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省继续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和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内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河北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86万亩,使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4982万亩。近年来,河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种子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有效加快了新品种成果转化应用,为凉州区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种业导刊》2015,(4):30
粮安天下,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头号任务。农业部计划司组织"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组专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关于保障"十三五"时期国家粮食安全:一是城镇化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城镇化进程会带来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是我国考虑粮食安全问题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内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对外应以农业投资和储运体系为重点提高获取境外粮食的能力,同时应做大沿边加工物流业、做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  相似文献   

8.
朱贵根 《种子科技》2024,(3):137-139
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需要,是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阐述了再生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分析了现阶段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探讨了潜山市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1,(11):55-56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加强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4亿t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21年2月23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2021 年两会上首次提出粮食安全指标,说明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种业是农业的基础,在“中国碗”装“中国粮”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种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从种子供应角度,重点分析当前国内种子供给存在的数量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品种结构风险,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社会稳定,提出深化种子供需形势分析、强化制繁种基地建设、严格种业市场管理、优化种子储备与调用 4 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干燥过程对玉米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部分产粮区都建有粮食烘干塔,它对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抓好种子工作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是其目标和总体要求之一,从农业部门来讲,首要的任务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粮食生产一定要努力实现稳定发展,农业部提出了组织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良种当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种子世界》2010,(7):53-5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主持召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东北粮食生产产量高,商品粮调出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完成2010年春耕生产任务,努力扩大粮食特别是粳稻等紧缺品种的生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工水平,为稳定市场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总产量,也要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粮食收储供应保障水平;既要保证种粮卖得出,也要保证吃粮买得到。1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0年获得丰收,但是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物流通道不畅通,粮食产后损失巨大。据国家粮食局测算,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达到700亿斤。2013年我国启动实施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简称"粮安工程"),着力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实施"粮安工程",就是要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质为先”。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供求总量实现了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供给区和粮食增产潜力区,其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全国份额的20%。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自给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以粮食生产能力、潜力和商品粮可供给能力作为优化商品粮基地县布局的主要依据,确定了重点建设区域、优势作物培育基地等共计65个县级单元,和以满足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为主、区域粮食生产为辅的规模经营试验基地县24个。研究表明优化后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可提供的商品粮量占东北三省商品粮总供给量的90.7%,能够有效增强区域粮食自给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最后,从财政投入、粮食仓储与流通、改造中低产田、完善种粮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布局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许宁  赵霞  王蕊  张慧  李春喜  张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3):158-164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系统分析国内外粮食生产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非常重要。从世界粮食生产科技特征及发展趋势、世界典型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科技的成功经验、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科技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粮食生产管理及研究领域相关科研人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末,在现代社会,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主要的粮食储备制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得出了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之间重要的依存关系——粮食安全是粮食储备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粮食储备制度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制订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净增粮食产量300亿斤的预期建设目标,这是我省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宏大工程。《规划纲要》的实施对全面提升我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我省粮食生产优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