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空间连接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天然林的格局近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基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使用ArcGIS 10.1和Fragstats 4.2,并选择5个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巢湖流域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趋势,并且计算了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最适合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尺度范围在30~60 m。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定义的土壤颜色量化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土壤颜色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化示范区土壤颜色的空间分布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尺度为2 200 m。土壤颜色的空间样点呈现出平行线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颜色的空间结构在1~2 200 m区间内为空间集聚,在2 200~2 800 m区间内为空间孤立。示范区棕色土壤广泛分布,黄棕色和黄褐色土壤仅呈小块状的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2年Landsat ETM + 影像解译澜沧江流域中段典型河谷的植被景观,以相对面积设置不同空间幅度梯度,以不同像元大小设置空间粒度梯度,分别分析其对研究区景观水平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幅度和空间粒度大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曲线回归拟合各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幅度和粒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河谷地区景观格局指数对空间幅度和空间粒度具有尺度依赖性,随着空间幅度和空间粒度的变化,多数景观格局指数都有明显的响应,且能用曲线估计模型来进行模拟或预测;2)空间幅度分析中的平均缀块形状指数和空间粒度分析中的缀块面积标准差等景观格局指数的模拟曲线存在明显的尺度拐点,其中相对面积(空间幅度)为0.1~0.2,空间粒度为240~300 m。本研究可为河谷地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尺度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绿地表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并基于ArcGIS 10.4运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京市各类型城市绿地的pH值为中性偏弱碱性,差异性较小.除个别采样点出现极值外,绝大部分样点电导率在100...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在国家"玉米调减"、"粮豆轮作"、"大豆目标价格"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背景下,分析2011~2016年松嫩平原中部地区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和科学基础。【方法】选择克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一张图、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本底数据,采取遥感手段提取2011年大豆分布,生成2011和2016年作物空间分布图;选取水稻、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场和县域进行5年内种植结构变化、耕地内部4类作物面积转换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结果】(1)克山县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5%左右的耕地种植作物发生变化,目前均以玉米、大豆为主,主要变化方向为大豆改种玉米。(2)克山县县域总体景观MPS变大,CI减小,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总体提升,AWMSI降低,斑块形状更加规则。【结论】(1)克山县种植结构的发展趋势由相对效益较低的大豆向着相对效益较高的玉米、水稻方向发展,种植结构由2011年的大豆为主要作物,转变为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且2016年玉米种植规模超过大豆,成为种植规模最大的作物;水稻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较大,面积扩张集中在县域的流域附近。(2)大豆、玉米和水稻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破碎化程度正逐渐趋于一致,其他作物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明显低于3种作物,破碎化程度高于3种作物;大豆、水稻和其他作物分布逐渐离散,玉米区域集中且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3种作物。(3)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很好地量化反映作物种植格局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包括规模、空间分布、形状、异质性和相关性情况。  相似文献   

7.
沿孔雀河河流流向每隔5 km,在离河岸50 m处有自然植被分布区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各层土壤含盐量,使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和格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雀河畔0~20,20~40,40~60,60~100 cm土壤各层含盐量分别为:57.44,47.62,40.34,29.9 g/kg,均属重度盐渍化土;土壤含盐量从表层向底层递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同一平面内变化剧烈程度除表层外,从上向下递减。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程分别为:185.45,33.78,35.80,49.05 km;0~20 cm土壤的空间变异受外界"干扰"影响强烈,其余各层受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崂山风景区景观要素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崂山风景区的林相图和1983年、1991年、2001年3期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的支持下,对崂山风景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较低,整个景现被黑松与落叶松林占据了80%以上的面积。但从1983~2001年的变化上看,景观多样性有加大的趋势;(2)黑松的面枳变化很小,但落叶松林面积有所下降,刺槐、赤松、空地面积有所加大;(3)分维指数主要在1.25~1.35,说明整体斑块的边缘比较规则且变化小;有林地的散布与毗邻指数在1991~2001年间整体加大,其中黑松与落叶松分别增大到73.51、76.48,说明分布呈零散分布的趋势;(4)景观格局的分布中,类斑的分布与坡度呈正态分布;类斑与坡向没有较大关系,分布较均匀;类斑集中分布在201~800m的高程区,类斑块数与多样性在401~600m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5项聚集度指标对不同恢复类型木荷马尾松林乔、灌木层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恢复,一些地带性物种已侵入群落,但仅局限于部分样方内,群落目前处于中亚热带植被演替系列的前期,群落结构较脆弱.在乔木层中,只第一、三类型的木荷,第三类型的台湾相思及第四类型的青冈等种群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一致,都呈聚集分布,表现出一般的种群分布格局.马尾松和杉木则都呈均匀分布,保持着人工干扰的结果;灌木层中木荷幼苗幼树的M/x先升后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乔木层物种组成的改变,种间竞争加剧,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木荷的聚集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闽北光皮树幼林坡地土壤养分 (0~20cm) 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光皮树幼林坡地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较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函数均为由正相关向负相关方向发展,拐点为35~66m;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差异较大,易氧化有机碳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余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除土壤有机质块金值/基台值的比值大于25%,呈现中等程度空间变异外,其余4个速效养分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均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SOM、ROC和AP空间分布的连续性相对较好,其次为AN,AK的空间连续性较差,破碎化程度高,在小尺度上形成强烈的变异;坡面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不仅与坡位、微地形等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区采伐残余物输入的空间不均一性和炼山也可能对养分的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江苏省宜兴市这一典型天然富硒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采集表层土壤(0~20 cm)4 461件,利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74 mg·kg-1,均值为0.42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45倍,是江苏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0.20 mg·kg-1)的2.1倍。土壤硒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3.47%,表明土壤硒元素呈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土壤硒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568,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变程为30 250 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研究区土壤硒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低山丘陵显著高于北部太湖堆积平原,碎屑岩类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硒含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为园林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的丘陵山区的土壤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pH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硒含量高,距离金属矿点近、距离湖泊河流越远...  相似文献   

12.
Evapotranspiration(ET)is the sum of soil or water body evaporation and plant transpiration from the earth surface and ocean to the atmosphere,and thu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carbon and water resource cycles.The time-series data set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MOIDS product(MOD16)was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 salinized areas during 2000–2014 by analyzing the variability,spatial patterns and Mann-Kendall(MK)nonparametric trends for the time seri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nnual and intra-annual variations of ET across various vegetated areas show seasonal changes,with the abnormal months identified.The cultivated land displays a greater degre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T in the area covered by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s corresponds to a higher ET rate and in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A widespread decline of ET is observed only in cultivated areas.However,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doesn’t worsen water shortage and soil salinization problems in the region,and water shortage problems are worsening for other vegetated area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basis of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structuring of vegetation patterns in salinized areas.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贵州省土壤锰(Mn)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贵州省376个采样点土壤锰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再与贵州省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分布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明土壤锰空间异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类型土壤锰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平均含量依次为石灰土>棕壤>红壤>黄棕壤>黄壤>紫色土,表层土壤锰含量范围为2.57~5 203.98 mg·kg-1,平均值为876.92 mg·kg-1,变异系数为0.89,具有较强变异性。贵州省依据土壤锰含量水平可划分为低锰区(0~500 mg·kg-1)、中锰区(>500~700 mg·kg-1)、富锰区(>700~1 200 mg·kg-1)、高锰区(>1 200 mg·kg-1),全省土壤以富锰水平为主,面积占比达54.05%。空间块金系数达0.51,表明土壤锰分布具有空间中等自相关性。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发现,与锰含量显著相关(P<0.05)的影响因子解释力大小依次为年代地层(0.20)、地质岩性(0.17)、海拔(0.09)、土地利用类型(0.03);年代地层与地质岩性的组合变化是影响土壤锰空间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影响土壤锰空间异质性。可见,贵州省土壤锰的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区域土壤锰含量水平进行分区有助于指导土地资源的区域生态管理与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借助1997年二类调查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在arcinfo的支持下,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通过对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潜力进行量化,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水平地理位置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地形特征和干扰格局的综合控制;研究地区海拔、坡向和坡度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海拔带上,坡向和坡度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在方向和强度上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东北黑土地有机质下降和酸化状况,明确有机质和pH区域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插值法和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耕地有机质和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有机质平均值为26.57 g·kg-1,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耕地pH平均值为6.42,研究区由东向西pH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南北方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机质和pH总体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但局部趋势不同,其中黑龙江省呈极显著负相关,辽宁省和吉林省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和pH这两个因素在局部的作用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中要重视多因素耦合关联分析,这对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晋江西溪流域为试验区,在分析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强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BP模型构建两者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拟优化景观格局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1)该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茶园景观和裸地景观;景观面积类型、斑块数量、加权面积的平均形状指和平均分维数与水土流面积呈正相关,景观连接度与水土流失呈负相关,平均斑块大小、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与水土流失不显著相关.(2)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精度较高的BP映射关系,误差绝对值小于5%.(3)应用BP模型优化茶园与裸地的景观格局,预测水土流失面积下降14.14%.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河北省赵县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为土壤肥力的评价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全量N、K、Fe、Mn为弱变异性,全量P、Cu、Zn为中等变异程度;全量N、K、Fe、Cu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全量P、Mn、Zn则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全量P与Zn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全量K与Mn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全量Cu与N、Fe则具有相异的空间分布规律;土地利用对Cu、Zn的影响大于其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