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义深远而重大。在社会学视阈里,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建设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塑乡村社会公共精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改善和保障乡村民生、实现乡村社会"七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托底;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内涵和发展模式。文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将逐渐呈现出"重精品项目打造"、"重生态资源保护"、"重产业融合"、"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将逐渐迎来"多元化发展""公共环境大幅改善""相关人才缺乏问题得到解决"等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将会出现"依托农业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依托乡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以及"综合发展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3.
德国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以"高保护"为手段、以"等值化"为目标、以"合作化"为路径、以"可持续"为追求推进乡村长远发展,呈现出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高、生态环境好、城乡差距小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发展品质;要注重产业培育,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永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整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姜宗庆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49-151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能.培养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师资队伍;需要聚焦重点乡村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招考模式,扩大招生培养规模;切合学生学情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乡村振兴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乡村经济凋零、衰落现象突出。为应对乡村经济落后衰退现象,十九大提出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构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乡村发展水平;通过Moran’s I指数对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乡村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乡村发展差异大;东部乡村治理效果均不理想,除以京津、江浙沪为中心外,东部其他地区乡村文明程度低;中部地区乡村文娱活动不丰富、村民经济水平低;西部少数民族产业生产力普遍较低、村民生活经济条件差,尤其以广西、云贵为中心地区村民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程度最低。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特征,江浙沪、京津形成两个显著的乡村发展水平高值增长极,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热点区",云贵、广西地区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冷点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乡村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乡村文化式微,是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缺失。在"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同时,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凝聚广大群众身份认知与价值取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14-2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现代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吁求,并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途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更公平、效率的产业兴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家庭伦理教育和学校伦理教育健康发展;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建设有生命力的文明乡风。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浙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质、多样化农产品将成为消费趋势,乡村功能进一步凸显,乡村合作创业将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更加拓宽,数字乡村建设将全面铺开。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者,立足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围绕拓展乡村功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要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要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奋力跑出浙江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但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文化辨识度,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共享游客"流量"和经济红利;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宣传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欧美典型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以及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为研究视角,在深入探讨其乡村振兴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类型国家法律约束、环境保护以及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发力等共性措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在具体实践中的个性方案:德国"城乡等值化"、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俄罗斯"土地改革"等;同时,本文在深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类型国家乡村振兴的路径图。借鉴国际乡村振兴措施与逻辑,本文进一步设计了中国乡村振兴逻辑关系图,并提出中国应当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链;适度引入乡村工业,注入内生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优化乡村治理水平,向治理现代化转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均衡。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29日,由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活动,在湖南省宁乡县金洲镇关山社区展开。据了解,2013年年初,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是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一行在河北根力多股份公司总裁王淑平的陪同下视察威县"乡村365服务联社"。"乡村365"是由邢台威远集团发起,威县供销社、邢台威远集团、威县电视台、威县农业局联合创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媒企合作服务新模式,拥有"乡村365服务社"和"乡村365栏目"两个便民综合服务渠道。"乡村365"以"关注农村、报道农业、服务农民"为宗旨,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稳步推进思路,继续在全县地块面积大、人口多的村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振兴乡村要让乡村全方位美起来,从"面子"美到"里子"。为此,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乡村田园美起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乡村设施服务美起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让乡村社会美起来;传承提升乡村文化,让农民精神面貌美起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34-236
家庭是乡村的基本组织,也是人们最基本的精神家园,家风是家庭文化和家庭氛围的集中体现,优秀家风文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内在驱动力。优秀家风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乡村建设中面临主体缺失、物质载体流失、内容消失等问题;优秀家风能够以情感呼唤乡村建设主体的回归,以价值导向营造"真善美"精神家园,以柔性力量优化乡村治理环境;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探寻增进乡村建设凝聚力的优秀家风文化建设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四川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所在地区"竹乡美丽庭院"实践案例,发现当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缺乏持续资金保障;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规划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的观念落后、参与性不高;从事乡村振兴的专业性人才缺乏等,进而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就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行乡村"三治合一"治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应提高对"三治合一"的重视程度,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建设治理体系。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分析(一)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9,(5):6-6
<正>2019年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农资的"三农"服务队伍。这一批农资人每天都在用脚步和汗水编织"三农"事业的经纬;在高山旷野、田间地头,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罗尧 《河南农业》2018,(35):4-5
习近平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体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点战略支撑点,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强;建设美丽乡村,呈现农村美;推进城乡均等化,实现农民富;因时因地制宜,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