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常优87-88"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湖南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合作以不育系"常菲22A"作母本与优良恢复系"远诱一号"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熟、中籼、大穗型杂交稻新组合,1994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品种特征特性:①熟期较早:全生育期146.6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矮优 S"相当,比"汕优63'’早熟7天左右。②产量较高:1993年四川省生产试验,五试点平均亩产比对照"矮优 S"增产6.07%;1992年和1993年四川省中籼、中熟组水稻新品种区试结果平均亩产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的教师.他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直接催生了"杂交水稻"研究课题,并使他的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神速、群星璀璨.他"爱国为民、敬业奉献;工学结合、教科一体;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注重人文、和谐发展;平等共进、真诚互励和张扬个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改革等都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群 《北京农业》2008,(6):43-43
<正>一个出生在湖南沅陵大山深处的土家族孩子,因忘不了"野菜野果当杂粮,红薯要当半年粮"的艰难岁月,立志把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在杂交水稻王国里勤耕不辍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杂交水稻秋季制种育秧技术的3项改进措施:在父本育秧方式上,改水育秧为稀播大苗稀寄插2段育秧;在秧田施肥技术上,改"前促后补"施肥为"平稳促进"施肥;在灭鼠防雀技术上,改复杂的田埂多次施药为简单的秧厢1次施药。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几种花期调节方法的综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本花期相遇好坏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问题.综合比较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几种常用的花期调节方法发现:总体上"促"的调控效果一般好于"控";几种花期调节方法结合使用的效果好于单独使用;制种时要根据各组合自身的特性采取适宜的花期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金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752"配组,育成了杂交中晚稻新组合"金优752",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优质、高产、抗病性较强、制种产量高、株型理想等特点;探讨了"金优752"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138736万平方米,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他主持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比  相似文献   

9.
<正>杨振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家,享有杂交水稻领域"南袁北杨"、"籼粳并用"之誉。南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北杨,就指的是杨振玉教授。杨振玉,1927年出生于江西丰城。1949年全国解放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随后参加抗美援朝,之后转到沈阳农业大学继续学习农学,1957年12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曾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沈湫莎 《北京农业》2011,(17):31-32
<正>"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调研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屡有真知灼见的李昌平,在他最近的这封信里对一味发展杂交水  相似文献   

11.
<正>袁隆平在自己80岁生日之时收到了三件特别的礼物:总理的贺信,湖南卫视一台名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专题晚会,还有一本沉甸甸的《袁隆平口述自传》。"袁老师并不想这样大操大办。"湖南杂交水稻研  相似文献   

12.
刘吉忠 《现代农业科技》2008,(4):153-153,155
阐述了如何在种子生产、加工、储藏、使用等环节中保持和提高杂交水稻与杂交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问题,以期提高"两杂"种子的发芽率,使之在粮食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中早熟组合在我省中西部地区有着较大的面积.就安顺地区而言,中早熟组合年播种面积约1.87×104hm2,占杂交稻总面积的40%左右,主要组合有汕优晚3、汕优77、威优77等[1].为了探索水稻中早熟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中的规范化、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针对生产上存在的"群体结构不合理"和"施肥比例不合理"这两个问题[2],进行了不同密度和配套施肥措施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稻6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恢复系"R8006"与不育系"内香2A"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而成的三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并破格参加全国区试.该组合全生育期平均约126d,比汕优63迟4d左右;最高产量超12t/hm2;株型理想,茎秆挺拔、粗壮,抗倒能力强;同时表现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稀植.精确施肥,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育秧技术据丹棱县农业局实践,采用塘泥、沟泥、冬水田泥浆育秧是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其做法足:每亩用560孔的塑料软盘40个(亩用软盘数量以秧盘孔计算,一般总孔数应火于亩植窝数的10%),准备泥浆100公斤并拣净泥内杂草、石块等杂质,与腐熟猪粪20公斤、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在1hm2施200kg氮时最高,高氮处理(1hm2施300kg氮)时反而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优培九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均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17.
杂交晚籼新组合"荣优225"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优225"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江西省区试中2年平均单产7 016.25 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56%;2009年在南方稻区区试中平均单产7 602.75 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46%.米质达国优2级,且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均优于对照,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的原因:一是在生育期适当延长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日产量;二是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穗重的协同增加,其中以单穗重的贡献率更大,单穗重的提高主要是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所致.最后还对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85~2006年,对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的832个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组合2个,中抗组合71个,抗病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8.6%.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态型杂交水稻的抗病组合频率差异显著,"七五"和"八五"期间抗病组合频率和杂交水稻抗病组合频率较高.至2007年,湖南审定了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金优179"和中抗白叶枯病的"株两优971"等29个,抗或中抗组合占审定组合的17.9%;其中,杂交晚稻16个,占55.2%;杂交早稻8个,占27.6%;杂交中稻5个,占17.2%.讨论了杂交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示范"近日通过湖南省农业厅、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联合评估验收。验收结果显示,该专项已成功攻克四大关键技术瓶颈。其中,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龙海市近两年来引进的水稻新组合"特优175"和"两优培九",与本地当家品种"特优63"进行对比,另外"特优63"还进行四种插植规格试验,旨在寻求当家品种"特优63"的最佳密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