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对蜡梅科9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及节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蜡梅科叶片结构各种之间差别小,节部为具2侧迹的单隙类型;从叶柄侧迹数量看,支持蜡梅科原分为夏蜡梅属(Calycanthus Linn.) 和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dl.) 两个属;而油细胞的分布与密度可以将蜡梅属分为无油细胞的蜡梅和西南蜡梅,及含有油细胞的柳叶蜡梅、山蜡梅、浙江蜡梅和突托蜡梅两类群。对浙江蜡梅、突梅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之间从叶的解剖构造提不出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以根尖和茎尖细胞对8种蜡梅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类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染色体绝时长度7.02~3.22m。其核型公式有3种.美国蜡梅为2n=22==22m,西南蜡梅为2n=22=20m(sat)+2sm,西美蜡梅、夏蜡梅、蜡梅、突托蜡梅、山蜡梅和柳叶蜡梅均为2n=22=20m+2sm。比较组型的时称性,夏蜡梅属比蜡梅属更原始,而在两属中又以美国蜡梅和柳叶蜡梅分别为属内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3.
河南蜡梅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河南蜡梅属植物计8种、2亚种、6变种、3变型,其中发现1新种和2新变种,并提出蜡梅系统分类为2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和蜡梅野生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又分3大品种群、17个栽培品种,并选出圆被蜡梅、晚花蜡梅等新品种,发掘出早已“失传”的蜡梅珍品——蜡素金莲花蜡梅等,蜡梅野生亚种分6变种,其中2新变种。  相似文献   

4.
蜡梅为我国传统名贵花木,在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园林应用广泛。本文阐述了蜡梅野生资源及栽培资源在国内的分布、蜡梅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蜡梅产业在盆栽、鲜切花、古桩盆景及精油开发方面的前景,并对蜡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大蜡梅的科研力度、加强蜡梅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及对蜡梅进行产业化生产等建议,以期能够为蜡梅产业的进一步推动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四川蜡梅产业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四川蜡梅自然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6条四川蜡梅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即:1)做好蜡梅产业发展规划;2)建立野生蜡梅天然基因库并进行有序的研发利用;3)建立全国最大的大巴山蜡梅原料生产、深加工基地;4)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蜡梅总部经济和交易集散地;5)努力挖掘蜡梅文化,合理配置蜡梅资源,推动观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6)成立蜡梅协会、专合组织等民间机构,培养龙头企业,助推蜡梅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凉叶是浙江丽水民间对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的统称。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均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枝叶具有芳香气味。丽水本地人通常采摘其茎叶煎汤口服,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肚痛、肚胀、腹泻,或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腹部胀痛和小  相似文献   

7.
8种蜡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根尖和茎尖细胞对8种蜡梅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类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染色体绝对长度7.02~3.22μm,其核型公式有3种,美国蜡梅为2n=22=22m,西南蜡梅长2n=22=20m(2sat)+2sm,西美蜡梅、夏蜡梅,蜡梅,突托蜡梅,山蜡梅和柳叶蜡梅均为2n=22=20m+2sm。比较组型的对称性,夏蜡梅属比蜡梅属更原始,而在两属中又以美国蜡梅和柳叶蜡梅分别为属内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8.
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该文叙述了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蜡梅科分为3属9种2变种,列出了科内分属及属内分种检索表.认为蜡梅科是一个较原始的科.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和蜡梅属Chimonanthus是北美和东亚间断分布相对应的3个属.根据蜡梅科代表种的解剖学、花粉形态、传粉昆虫、胚胎发育、细胞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认为蜡梅科中蜡梅属是本科最进化的属,美国蜡梅属是最原始的属,夏蜡梅则介于二属之间.在蜡梅属内演化趋势是从常绿到落叶,花被片明显的分化及内花被片无爪到有爪.因此认为西南蜡梅Ch.campanu latus在本属中最原始,而蜡梅Ch.praecox最进化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南京地区蜡梅悠久的种植及观赏历史,自古以来南京地区的蜡梅产品便通过花卉交易进行市场运作,广泛应用在园林绿化、盆景及插花方面;分析了南京地区蜡梅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促进蜡梅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提出促进南京地区蜡梅产业化发展、加快蜡梅生产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及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夏蜡梅Sinicalycanthus chinensi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glaucus及两者杂交后代的花色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导致花色差异的代谢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夏蜡梅、光叶红蜡梅及两者杂交后代花瓣中相关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解析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代谢物质基础。【结果】(1)花色表型测量显示:夏蜡梅内外轮花瓣明度(L*)、黄度(b*)、色相角(h)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夏蜡梅外轮花瓣红度(a*)显著低于光叶红蜡梅,夏蜡梅内轮花瓣彩度(C*)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杂交后代花瓣L*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a*显著高于双亲,b*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C*显著低于夏蜡梅内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夏蜡梅外轮花瓣和光叶红蜡梅,...  相似文献   

11.
无穷论域上的Fuzzy相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Fuzzy相似选择问题中,许多都是在有限论域上讨论的。本文讨论了 无穷论域上的Fuzzy相似选择问题,使Fuzzy相似选择趋于完全化、通过给出无穷论域上的相似优先比的定义,并对其进行集值统计估值,从而给出了Fuzzy相似选择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对于有限论域上的相似选择也适用,最后给出了进行Fuzzy相似选择的新准则,并证明了利用准则进行相似选择与原准则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从田块选择、蟹田建设、蟹种选择、稻田养蟹模式及蟹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地块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季节,以及大田管理技术细节等方面,总结无公害露地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林硕 《安徽农学通报》2015,(15):130-131
为了给皖南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快速择优筛选与烟叶田间作业机械的研究开发提供一种评价手段,该文构建了皖南烟区烟叶田间作业机械的简易评价标准和方法,有效保障皖南烟区烟叶田间作业机械研究与选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从品种选择、基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高山萝卜越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科交叉程度的不断加深,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分析了多物理场仿真模拟过程中空间维度选择、物理场选择、耦合参数设置的若干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多物理场课程教育改革与培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番茄冬春季设施栽培高产技术,主要包括种植环境选择、良种选择、整地做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播期及种植地选择、整地、种薯选择与处理、适时种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冬种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茭白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育苗、选地整地、定植、栽后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达到无公害、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selection on mate recognition may often contribute to speciation, resulting in reproductive character displacement. Field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serrata display reproductive character displacement in cuticular hydrocarbons when sympatric with Drosophila birchii. We exposed field sympatric and allopatric populations of D. serrata to experimental sympatry with D. birchii for nine generations. Cuticular hydrocarbons of field allopatric D. serrata populations evolved to resemble the field sympatric populations, whereas field sympatric D. serrata populations remained unchanged. Our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natural selection on mate recognition resulted in the field pattern of reproductive character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